(神州曲)〔南仙吕·桂枝香〕春节又元宵 文|01一线 中华散曲工委二月月课,以曲牌〔南仙吕·桂枝香〕单独小令写春节、元宵节趣事。2月18日收作业。 〔南仙吕·桂枝香〕简介 本调为南仙吕过曲曲牌,亦可入仙吕慢词。本调调名,是由词而来,词式无甚歧义。按叶梦得的《避暑录话》云:“世以登科为折桂,此谓郄说对策,自谓桂林一枝也。自唐以来用之。”后人因为桂发于秋,便以“折桂”二字作为颂扬秋试及第之人。又按唐裴思谦状元及第后,跑到名妓所聚居的平康里去过夜,到第二天,赋诗云:“银缸斜背解鸣珰,小语低声贺玉郎。从此不知兰麝贵,夜来新惹桂枝香。”又咸通中,袁皓登第,悦妓蕊珠,赋诗有“桂枝香惹蕊珠香”之句。调名当本此。 本调又名〔月中花〕,用途甚广,《六十种曲》中约有四十种用过,小令套数兼用,与词牌不同。全曲十一句,四十九字,四个句段,七个韵位,二十二板。本为七韵,但也可作八韵,九韵,十韵,十一韵。 通篇均可作对语(叠句除外)。具体来讲,第一、二句宜对仗,第三、四句可作七字句(变成七字折腰句),亦须对仗。第五、六句直接作四字者比较少,大都是在句前加一个衬字,变为上一下四,作成重叠句法,可不用韵。七、八句,十、十一句,亦最好对仗。也可把八、九句合为一句。第九句不用韵亦可。末二句可作七字律句。 《南词简谱》谓:“凡用此调二支至四支后,便可接用〔长、短拍〕,文字最为紧凑。”散套多用一支开头,后接〔不是路〕〔长拍〕〔短拍〕〔尾声〕。或叠用本调二至四支成套,亦可组成专场。叠用多至六支者。如沈受先《三元记·遣妾》。第二曲即用〔前腔〕,而不用〔换头〕。 ![]() 此调引子与过曲完全不同,引子或曰〔疏帘淡月〕,即可用词牌,多在南戏剧套中作散板引场用,幸勿混淆。 此曲早见于《宦门子弟错立身》第四出,《白兔记》“分别”“汲水”,《杀狗记·孙华拒谏》,《荆钗记·议亲》,《琵琶记》“金闺愁配”、“琴诉荷池”。 《错立身》四支,第四支五、六句叠,前三支六、七句叠,与今微异。《白兔记·汲水》四支,第六句只叠上句末二字,当为抄客省略。《杀狗记》五支,第三支不叠,盖偶失之,非有异也。 以〔桂枝香〕为主的集曲有〔二犯桂枝香〕、〔桂坡羊〕、〔桂东罗〕、〔香归双罗袖〕、〔桂发转佳期〕、〔桂袍妆〕、〔桂花遍南枝〕、〔一秤金〕等(见《南词新谱》)。 曲牌:〔南仙吕·桂枝香〕 本调又名〔月中花〕,用途甚广,小令套数兼用,与词牌不同。全曲十一句,四十九字,四个句段,七个韵位,二十二板。 ![]() 曲谱:(2个,二选一): 谱一:全曲11句,句数为44 66 444 43 55,共49字,7韵。 平平平去(韵),平平平去(韵)。入上上入平平,去去平平平去(韵)。平平去上,平平去上,平平平去(韵)。平平平去(韵),去平平(韵)。去上平平上,平平去去平(韵)。 (摘自《九宫正始》 第258页,《康熙曲谱》第31页,谱同。) 谱三:全曲11句,句数为44 66 4444 355,共49字,7韵,也可作8韵、9韵、10韵、11韵。最后两个五字句,在句头可各加二字,变为七字句,其谱式为“×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但绝不可作成一个五字句,一个七字句。也可在第六句处分段,而把八、九两句并为一句,为“×平×仄仄平平”,移属下段,如冯惟敏作。 ×平×仄(韵),×平×仄(韵)。×平×仄平平,×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平,×平×仄(韵),×平×仄(韵)。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平(韵)。 (摘自罗锦堂著《北曲小令谱·南曲小令谱》第111页。) ![]() 制曲要点: 1、此曲牌适合叙事、写景、写人、感怀等,适用广泛。 2、全曲11句,句数为44 66 4444 355,共49字,本为7韵,但也可作8韵、9韵、10韵、11韵。 3、第一、二句宜对仗,第三、四句可作七字句(变成七字折腰句),亦须对仗。七、八句,十、十一句,亦最好对仗。也可把八、九句合为一句。第九句不用韵亦可。末二句可作七字律句。 4、第五、六句直接作四字者比较少,大都是在句前加一个衬字,变为上一下四,作成重叠句法,可不用韵。 5、从内容上一般分三个层次,首二句为第一层,中间三至八句为第二层;九-十一句为第三层。根据立意和架构,分段也可随机应变。 6、《九宫正始》《康熙曲谱》谱用中原音韵创作,罗锦堂著《北曲小令谱·南曲小令谱》等没有入声字的曲谱可以用中原音韵、中华通韵、中华新韵创作皆可。 ![]() 金龙辞旧岁,银蛇舞新春。雪花飞,年来临,鞭炮响,年饭香,穿新衣,戴新帽,贴春联,点红烛,吃年糕,请门神,瞌头拜年拿压岁钱,人来人往走亲戚。还有正月初七过人日,正月十五挂灯笼……这是农村过年的主要印象。年俗里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公历2025年1月29日,是中国自己的节日春节。快到这一天时,人们都会背着、提着大大小小的包和箱子,赶紧回家。 中国人过年,约定俗成,讲究的是年味。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新春贺岁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活动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2024年12月,中国春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年味”走向世界! 银烛金吾,玉壶光转,公历2025年2月12日乙巳正月十五,又是一年元宵佳节。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大街小巷花灯如昼,人们猜灯谜、吃元宵,处处洋溢着团圆与欢乐的气息。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极具浪漫色彩的节日,承载着无数人的美好回忆与对未来的期许。 春节和元宵节,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涌现许多趣闻趣事。 2025年2月18日围绕春节、元宵节趣事,早晨写此作业。欢迎大家点评! ![]() 【南仙吕·桂枝香】春节烟花绚 (中原音韵押萧豪韵) 灯笼光耀,春联心照。焰火点绚眉梢,岁晏温馨巾帽。烟花报晓,烟花报晓。邻居呼召,相和闲闹。庆良宵,共勉祈年晓,联欢望岁潮。 【南仙吕·桂枝香】春节烟花绚 (中华通韵押九熬韵) 灯笼光耀,春联心照。焰火点绚眉梢,岁晏温馨巾帽。儿孙趁早,烟花报晓。邻居呼召,相和闲闹。庆良宵,共勉新年导,联欢望岁潮。 ![]() 【南仙吕·桂枝香】龙灯陌上闹元宵 (中原音韵押桓欢韵) 龙灯招唤,旌旗锤锻。地里垄上盘完,院落村头流贯。龙飞色舞,龙飞色舞。须眉飞窜,烟硝滋漫。上元端,岁首清春典,城乡闹岁欢。 【南仙吕·桂枝香】龙灯陌上闹元宵 (中华通韵押十一安韵) 龙灯流艳,旌旗昭烂。地里垄上盘开,院落村头游遍。龙飞色舞,狮行目礼。须眉活变,烟硝飘散。故园欢,岁首清春典,城乡闹上元。 ![]()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另外,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若作品中的文字、美术、摄影等有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取得联系,我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转载内容或作品! ![]() ![]() ![]() 作者简介:罗余作,男,汉族,1965年11月出生,江西吉安永和人,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江西工业大学(现南昌大学)、高级工程师,网络与信息管理师,中国优秀CIO获得者,高峰论坛特邀嘉宾,中国乡村作家,长青诗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诗词学会会员、《江西散曲》微刊编委、吉安市诗词楹联学会和吉安市作家协会理事、吉安市散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散曲社副社长、吉安县作家协会主席兼诗词学会理事、吉安市《庐陵诗词》微刊编委、《庐陵散曲》微刊主编、吉安县《庐陵文苑》期刊和微刊执行主编、《文山艺苑》期刊编委、《井冈青峰》微刊总编、《草塘馨风文学》微刊总编、山西黄河曲社及其原平市和大牛店农民散曲分社社员、深圳长青诗社及其散曲学会会员、龙风文化发展中心龙七文学社四分社执行社长。多年来,不忘理科专业科技写作,退休之际即转向文学写作。在《当代作家》、《中国教育科学》、《中华诗词》、《中国乡村》《中华散曲》、《当代散曲》、《长青诗刊》、《华人文学》、《中华文艺》、《诗文杂志》、《新时代文学》、《梨花》等期刊、《东方烟草报》《江西晨报》《井冈山报》《吉安通讯》等报刊和《九州散曲》《江西散曲》《诗国江西》《长青散曲》《原平散曲》等电子刊发表作品。 ![]() 我的业余只想静守自己的内心,做岁月里的宁静人。起名“01一线”网络昵称,故名我是一线的设备技术、网络与信息化工作者。平时喜欢随笔写点人生经历和感悟文字,用以调理白天强于工科的头脑。 ![]() 感念之余,我回顾了过去,检讨了自己。认定了两点体会:一是要把人生奉献给那些永恒不变的事物,因为生命的伟大用途,是要把它花费在比本身寿命更为长久的事物上面。二是要决心为年岁增添生命,因为思想得最多,感受到最高尚的东西,做出最佳行为的人,生活得最丰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