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寒胃痛老中医方

 图书 馆员 2025-02-14 发布于内蒙古
从门口药店那里得来一个方子,据说是病家从山东某处老中医录得,对其母亲的胃痛有明显效果。转录如下:
良姜 肉桂 毕拔 木香 鸡内金 佛手 各等份,蜜丸之。
我当时一看,就知道是针对畏寒痛的方子。该方组方简单干脆直接,应该有效果。
下面请deepseek分析这个中药处方:
首先,我要确定每个药材的性味归经和主要功效,然后看看它们的组合是否符合某种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以及适用于哪些症状或体质。
首先,逐个分析药材:
1. **良姜(高良姜)**:辛,热。归脾、胃经。主要功效是温中散寒,止痛,止呕。常用于胃寒腹痛、呕吐泄泻等症。
2. **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元。常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寒凝血滞等。
3. **毕拔(荜茇)**:辛,热。归胃、大肠经。温中散寒,下气止痛。用于胃寒呕吐、腹痛、泄泻等。
4. **木香**: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三焦经。行气止痛,健脾消食。主治脘腹胀痛、泄泻、里急后重等。
5. **鸡内金**: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用于食积不消、遗尿、结石等。
6. **佛手**:辛、苦、酸,温。归肝、脾、胃、肺经。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食少呕吐等。
接下来,将这些药材的功效结合起来,整个方子主要偏向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健胃消食。温性药材较多,如良姜、肉桂、毕拔,说明可能针对寒证,尤其是脾胃虚寒或寒凝气滞引起的症状。木香和佛手行气,鸡内金助消化,可能用于脘腹胀满、消化不良、冷痛等症状。
需要进一步考虑用户的体质和症状是否适合。比如,如果患者有胃寒、腹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沉迟等表现,这个方子是合适的。但如果患者有热象,比如舌红苔黄、口干口苦、便秘等,使用这些温热药可能不合适,甚至加重症状。
另外,处方中没有明显的补益药,说明可能主要用于实证或寒凝气滞的情况,而非虚证。但如果有虚寒并存,可能需要加入补气药如党参、白术等。
还要注意药材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肉桂和良姜都能温中散寒,增强效果;木香和佛手行气,有助于缓解胀满;鸡内金帮助消化,处理可能的食积。但若患者有阴虚或湿热,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最后,需要提醒用户,中医用药需辨证施治,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导致不适。
处方分析:良姜 肉桂 毕拔 木香 鸡内金 佛手药物组成与功效
良姜(高良姜)
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经。
功效:温中散寒,止痛止呕。
适用症:胃寒腹痛、呕吐、泄泻。
肉桂
性味归经: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适用症:肾阳虚衰、脘腹冷痛、寒凝血瘀。
毕拔(荜茇)
性味归经:辛,热;归胃、大肠经。
功效:温中散寒,下气止痛。
适用症:胃寒气逆、肠鸣腹泻、冷痛。
木香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适用症:脘腹胀满、食积不化、泻痢后重。
鸡内金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胃、小肠经。
功效:健胃消食,化积通淋。
适用症:食积停滞、小儿疳积、结石。
佛手
性味归经:辛、苦、酸,温;归肝、脾、胃经。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化痰。
适用症:肝胃气滞、胸胁胀痛、痰多咳嗽。
整体方义解析
此方以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为核心,兼顾健胃消食、疏肝和胃,适用于寒凝气滞、脾胃虚寒证候,具体特点如下:
温中散寒:
良姜、肉桂、毕拔三药辛热,直入中焦,驱散脾胃寒邪,缓解冷痛、肠鸣、泄泻。
针对症状:脘腹冷痛、畏寒喜温、腹泻清稀。
行气导滞:
木香行气宽中,佛手疏肝和胃,二者协同缓解气机郁滞,改善胀满、嗳气、纳差。
针对症状:腹胀、食后痞闷、排便不爽。
健胃消积:
鸡内金消食化滞,助脾胃运化,尤宜于食积或消化不良。
针对症状:食欲不振、食后饱胀、大便溏结不调。
寒热兼顾:
全方偏温,但鸡内金性平可防温燥过度,佛手微酸能柔肝,避免辛散太过。
适用证型与症状
核心病机:脾胃虚寒,气滞不运。
典型表现:
寒象:脘腹冷痛、畏寒肢冷、腹泻清稀、舌淡苔白。
气滞:腹胀、嗳气、肠鸣、排便不畅。
食积:消化不良、食欲减退、食后饱胀。
西医对应: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
潜在不足与调整建议
补虚力弱:
若兼有气虚(如乏力、消瘦),可加党参、白术以健脾益气。
若肾阳虚(腰膝冷痛、夜尿频),可加附子、补骨脂温补肾阳。
燥热风险:
长期使用可能伤阴,若见口干、便秘,可加麦冬、白芍滋阴润燥。
痰湿未化:
若痰多、苔腻,可加茯苓、陈皮健脾化痰。
注意事项
禁忌人群:
阴虚火旺(舌红少苔、五心烦热)、湿热内蕴(口苦黏腻、大便臭秽)者忌用。
胃热灼痛、反酸烧心者不宜。
煎服建议:
肉桂后下以保留挥发油,增强温通之力。
饭前温服,忌生冷饮食。
总结

此方以温中行气为主,适合脾胃虚寒、气滞食积患者,但对虚证或湿热证需谨慎调整。建议结合具体症状(如舌脉、寒热倾向)辨证使用,必要时配伍补益或清热药以平衡药性。

一种专治胃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具体为一种专治胃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胃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关资料显示,我国70%以上的成年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胃病,目前国内外治疗诸如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胃病的药物很多,如斯达舒、胃必治、丽珠得乐等,这些药物只能缓解病情,却不能治愈,有的药物还有比较大的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彻底制愈诸如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胃病的中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专治胃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佛手、鸡内金、肉桂、荜拔、木香、高良姜、小苏打各等份;将上述配置好的中药原料粉碎至80-120目,制成中药制剂。
可为散剂冲服;也可将药粉装入胶囊中,每粒0.5克;亦可将其做成蜜丸,每粒2.5克。
功能主治萎缩性、浅表性、胆汁返流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
用法用量口服早晚各一次,每次2克-2.5克。30天为一个疗程。
注意用药期间少吃辛辣东西、少饮酒。
本发明的药物原料协同作用,疏肝理气、温通经脉、和胃止痛、温胃散寒、消食积。对根除胃病有显著疗效。
本发明的效果本发明是祖传秘方,对胃病的治疗是成本低、疗效好,此一方可以治疗多种胃病,而且能除病根,治愈率达99%,特别对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治愈率达100%,对于胃病早期患者一个疗程可痊愈,多年的老胃病患者2到3个疗程即可治愈。
典型病例张丽,女,40岁,患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五六年了,返酸、胃痛是常事,因长期患胃病,她身体消瘦,贫血,身体十分虚弱,抵抗力低,在此期间服用大量药物,效果不明显,肝功能因西药的毒副作用,受到严重损害。经过口服本发明半个月后,食欲增加,胃痛次数明显减少,一个月后,各种症状基本消失,本来脆弱的身体也恢复正常。3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刘青,女,32岁,在2003年1月份,突然出现胃疼、胃胀、食欲减退,情绪抑郁,口苦咽干,咽干梗阻,似有异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在医院诊断为慢性胃炎,采用西药治疗,经常出现反复的现象,经经服用本发明一个疗程,现在已基本痊愈。
王某,男,35岁,于2002年1月18日初诊。患者自述间断性胃脘隐痛8年余,每于春秋季节疼痛加剧。现胃脘隐痛,饥饿时痛甚,得食痛减,痛处喜暧喜按,腹胀嗳气,时泛吐清水,身倦乏力,手足欠温,大便如柏油状,日行2-3次。经钡餐检查,均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过口服本发明2个月后,精神、饮食均好,无明显不适,经钡餐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2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一种专治胃病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佛手、鸡内金、肉桂、荜拔、木香、高良姜、小苏打各等份;将上述配置好的中药原料粉碎至100目,传统方法制成中药制剂。
可为散剂冲服;也可将药粉装入胶囊中,每粒0.5克;亦可将其做成蜜丸,每粒2.5克。
其它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
权利要求
1.一种专治胃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佛手、鸡内金、肉桂、荜拔、木香、高良姜、小苏打各等份;将上述配置好的中药原料粉碎至80-120目,制成中药制剂。
全文摘要
一种专治胃病的中药,属于中药制剂,主要解决胃病的根除问题。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佛手、鸡内金、肉桂、荜拔、木香、高良姜、小苏打各等份;将上述配置好的中药原料粉碎至80-120目,制成中药制剂。本发明对胃病的治疗是成本低、疗效好,此一方可以治疗多种胃病,而且能除病根,治愈率达99%,对于胃病早期患者一个疗程可痊愈,多年的老胃病患者2到3个疗程即可治愈。特别适于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治愈率达1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