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脚软脚是指电机安装时,因地脚与基础接触不良、紧固力不足或基础变形,导致电机运行时地脚支撑刚度不足的现象。其表现为振动异常、螺栓松动、底座位移,甚至引发轴承损坏、轴对中偏差等问题,严重影响设备运行稳定性与寿命。 1)目视检查法 初步检查地脚螺栓是否松动、锈蚀,垫片是否缺失或变形,基础表面有无裂纹或沉降痕迹。此方法简单但精度低,需结合其他手段。 2)塞尺检测法 操作步骤:使用塞尺测量地脚与基础间的间隙,通常要求间隙≤0.05mm。注意点:需在未紧固螺栓的状态下多点测量(至少4个方位),记录最大值作为判定依据。 3)水平仪检测法 将水平仪置于电机底座平面,检测水平度偏差(一般要求≤0.1mm/m)。若同一底座不同位置的水平度差异超过标准,则可能存在软脚问题。 4)百分表检测法 首先按规定扭矩拧紧所有的地脚螺栓,然后松开其中一个螺栓,观察百分表的位移,通常位移小于0.05mm,认为合格,没有虚脚,若大于,则认为存在虚脚。接着,重新拧紧螺栓,对每个脚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测试,若几个螺栓的松紧变化量不大且基本相同,说明没有虚角。 5)螺栓预紧力检测 使用扭矩扳手或液压拉伸器检查螺栓紧固力矩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为螺栓材料屈服强度的70%~80%)。 二、地脚软脚的原因分析 1)基础质量问题 混凝土强度不足或养护不当导致基础开裂。 基础表面平整度超差(>0.2mm/m)。 2)安装工艺缺陷 垫片叠加过多(超过3片)或未采用斜垫铁。 二次灌浆不密实,存在蜂窝状空隙。 3)材料形变因素 底座铸造残余应力释放导致变形。 地脚螺栓材质不达标(如8.8级螺栓被替换为4.8级)。 4)运行环境影响 高温导致基础热膨胀不均(常见于冶金设备)。 化学腐蚀造成地脚接触面氧化层增厚。 三、地脚软脚的消除方法 1)调整垫片法 步骤: a. 松开问题地脚螺栓,用千斤顶顶起电机至合适高度; b. 采用整块不锈钢垫片(厚度≤3mm)替换原有叠片; c. 按对角顺序分次紧固螺栓至设计扭矩。 优势:成本低、操作便捷,适用于轻微软脚。 2)基础研磨法 使用电动磨光机对基础接触面进行研磨,配合红丹粉检查接触面积(需≥75%)。注意控制研磨量,避免破坏基础结构。 3)环氧树脂灌浆修复 针对二次灌浆层缺陷,采用无收缩环氧树脂(如MasterFlow 648)进行压力灌浆。固化后抗压强度可达80MPa以上,有效提升支撑刚度。 4)弹性支撑改造 在振动敏感场合(如高速电机),可安装橡胶减震垫或弹簧隔振器。需重新核算系统固有频率,避免共振发生。 5)激光对中校正 软脚消除后,必须使用激光对中仪检测电机与负载设备的同轴度(径向偏差≤0.05mm,轴向偏差≤0.1mm/m)。 四、关键注意事项 1)预防性维护 每季度检查地脚螺栓扭矩衰减情况(允许衰减量≤15%)。建立振动监测趋势图,发现异常及时干预。 2)操作规范 紧固螺栓需遵循星形顺序,分3次加载至目标扭矩(30%、70%、100%)。禁止在螺栓螺纹处涂抹润滑脂(除非设计特殊要求)。 3)材料选择 优先选用304不锈钢垫片,厚度公差控制在±0.02mm以内。地脚螺栓应满足GB/T 3098.1标准,配套弹性垫圈防松。 地脚软脚问题需通过'检测-分析-处理-验证'的系统化流程解决。重点在于提升安装工艺规范性和加强周期性维护。对于关键设备,建议采用无线螺栓预紧力监测系统等智能手段,实现故障的早期预警与精准治理,确保电机长周期稳定运行。 阅读后请顺便点亮,如果觉得文章不错,请把它传播出去,可能您的朋友也需要!谢谢!欢迎各位同仁留言补充! |
|
来自: 奋斗xebc4727cj > 《钳工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