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经》:真正修心的人,没有脑子

 香光庄 2025-02-14 发布于福建
图片
图片
看过这样一个有意思的禅意故事:

有一个人到寺庙里拜佛,出于对佛法的崇拜和自己心中的疑惑,于是找到庙里的高僧想解答心中疑问。

他问高僧,你们每天都是如何修行的,才能修到如此的道行。

高僧不苟言笑,一脸轻松的回答道:其实没什么,每天吃饭、念经、做功课、上洗手间、打扫卫生、睡觉。

听到高僧如此的回答,这个人急了,说这跟我们普通人没什么两样,高僧你肯定是在骗我。

高僧回答道:我说的就是实话,只是你没有理解我的意思罢了。

你们普通人每天虽然也吃饭、喝水、上洗手间、睡觉,但是你们在吃饭、喝水、上洗手间、睡觉的时候,脑子里往往想着别的事情。

而我们不同,我们吃饭的时候就一心吃饭,睡觉的时候就一心睡觉,从不在吃饭的时候想着别的事,更不会在睡觉的时候去想跟睡觉没有关系的事,这就是我们不一样的地方。

有言道,真正修心的人,是没有脑子的,我想上面这个故事大概就是对这句话最有力的诠释了吧。

懂得修心的人,总是以平和通透的心态做选择、处生活,内心和头脑永远有着别样的清醒。

他们之所以能在人生路上宠辱不惊、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而不被浮躁、妄念所左右,往往是懂得做到以下这三点:

心无旁骛,专注当下。

《心经》的精神告诉我们,“心诚则灵”,所谓“诚”,指的就是虔诚认真,专注不走神。

也就是说,当我们要做一件事情时,就必须让我们的心重视这件事情,把注意力集中在做这件事情上。

如此,我们才能拥有最佳的状态,得到最佳的结果。不管是诵读经书,还是做其他什么事情,皆应如此。

《后汉书》有句名言,精诚所加,金石为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它告诉我们,只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以至诚之心做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任何难事都能做成。

西汉飞将军李广,在全神贯注的情况下,竟能把整只箭射入大石头,这是他事后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同样,玄奘法师西行印度取经之时,途中被困沙漠,他全身心一遍又一遍地默念《心经》,终于以一颗虔诚、纯净、专注之心,走出了死亡沙漠成为一代高僧。

所以说,真正最强大的,是专注的力量,只要你把自己变得足够专注,足够耐心,把所有的心思,精力完全倾注于手头上的事。

哪怕再遥远的目标,再迷茫的过程,都能够靠自己的专注,坚持,诚心而抵达目的地,实现自己的愿望。

图片
看清得失,观照本心。

《心经》的强大之处,就在于能让人学会觉察万象,观照自己。

世间万事皆空,唯有修心为本。

当我们不再为得失所困,我们的心灵便能如同一汪清泉,清澈明净,也便能心无旁骛的专注当下。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得其所哉,人生寿也;不得其所哉,命也。

这些话皆告诉你我,在修心的道路上,我们只有看淡得失,放下对得失的执着,才能真正观照到内心的本真。

因为,当我们以这样的心态去观照本心,我们会发现,内心的安宁与喜悦,远比外在的得失更为重要。

人生得失寻常事,不必挂碍,当我们不再斤斤计较,我们的心灵便得到了无拘无束的自由。

图片
控制情绪,安之若素。
那些道行高的人,从不会轻易被愤怒、焦虑等负面情绪左右。

不管是处在如何让人烦躁的情况时,他们都能够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让这种烦躁的、愤怒的、焦虑的情绪影响自己的心境和接下来的安排。

似乎控制情绪的大脑已然被他们的内心所左右。

看过特别棒的一句话:情绪是一把枪,当我们扣动情绪的扳机,枪口其实是对准了自己。

所以成年人,一定要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

有句话说的好,你可以表达愤怒,但不能愤怒的表达。调整好情绪,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不带怒气出门,不带怨气处事,不带烦恼睡觉,不带急性办事;清醒时做事,心烦时静心,糊涂时沉淀,大怒时控制。

希望我们都能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柔软心除障碍,以欢喜心过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