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药三分毒,作为补气圣药的“黄芪”,是否会损伤肾脏呢?

 文炳春秋 2025-02-14 发布于浙江

黄芪,自古以来被誉为补气圣药,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中医典籍《本草纲目》也对其药用价值推崇备至。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黄芪的功效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尤其在增强免疫力、改善疲劳、调节血糖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然而,关于黄芪是否可能损害肾脏的讨论,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有人担心长期服用黄芪会加重肾脏负担,甚至导致肾损伤,这一观点是否科学?

本文将从中医、西医及现代医学研究的角度,探讨黄芪与肾脏健康之间的关系。

黄芪的主要功效与临床应用

黄芪的药性甘、微温,归肺、脾经,主要功效包括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

在中医临床中,黄芪常用于治疗气虚乏力、自汗盗汗、水肿以及慢性溃疡不愈合等病症。

1. 免疫调节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含有黄芪多糖、黄酮类化合物及皂苷类活性成分,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一项研究表明,黄芪可促进T细胞活化,提高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从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2. 保护心血管系统

北京协和医院的研究团队在中指出,黄芪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压,并对心肌缺血有一定保护作用。

因此,黄芪常用于冠心病、高血压及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辅助治疗。

3. 降糖与抗疲劳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一项临床试验发现,黄芪可通过影响胰岛素信号通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此外,黄芪还可减少运动后乳酸积累,缓解疲劳,提高耐力,因此被广泛用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

黄芪真的会损伤肾脏吗?

1. 黄芪的利尿作用是否会加重肾脏负担?

黄芪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能促进体内水分代谢,因此常用于治疗水肿。然而,有人担心长期服用黄芪可能会增加肾脏的工作量,导致肾功能损伤。

事实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的一项研究表明,黄芪不仅不会加重肾脏负担,反而能够改善肾小管功能,减少蛋白尿

研究发现,黄芪通过调节炎症因子水平、减少氧化应激,对早期慢性肾病患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 黄芪中的活性成分是否对肾脏有毒性?

关于黄芪是否具有肾毒性,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表明其常规剂量会对肾脏产生损害。

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实验研究表明,在正常剂量下,黄芪皂苷能抑制肾小管细胞凋亡,减少肾损伤,但如果超剂量使用(每日超过60克),可能会导致肾脏负担增加,甚至出现高血压或水肿等问题。

3. 哪些人不适合长期服用黄芪?

尽管黄芪对肾脏大多数情况下是有益的,但并非所有人群都适合长期服用。以下人群应谨慎使用:

· 肾功能严重受损者:终末期肾病或血肌酐水平已显著升高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黄芪。

· 阴虚火旺者:黄芪性温,长期服用可能加重口干舌燥、失眠等症状。

· 高血压患者:部分研究发现,黄芪可能会影响血压调节,高血压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如何科学服用黄芪,避免不良反应?

1. 控制剂量,遵循医嘱

根据《中国药典》建议,黄芪的日常推荐剂量为9-30克,特殊情况下可在医生指导下增减。

过量服用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心悸等不良反应,因此切勿随意加量。

2. 选择合适的服用方式

黄芪可泡水、煎汤、熬粥或入膳,但不同方式的药效略有差异。

例如,黄芪泡水适合日常保健,而煎汤则更适用于治疗气虚证

此外,黄芪搭配党参、红枣,可增强补气效果,而与生地、麦冬搭配,则可减少上火风险。

3. 注意服用时间

黄芪一般建议早晨或上午服用,避免晚上服用可能引起兴奋影响睡眠。

同时,饭后服用可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4. 定期监测肾功能

对于慢性病患者,尤其是慢性肾病、高血压或糖尿病人群,长期服用黄芪时应定期检查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等,以确保安全。

结论:黄芪不会损伤肾脏,但需合理使用

从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来看,黄芪在正常剂量下不仅不会损伤肾脏,反而对肾脏健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然而,过量使用或不适宜人群误用,可能会对肾脏造成一定负担

因此,科学合理地使用黄芪,遵循医嘱,结合自身情况调整剂量,才能真正发挥黄芪的健康益处。

对于普通人群而言,适量服用黄芪可增强免疫力、改善疲劳,对肾脏健康无明显不良影响

但对于慢性病患者,尤其是肾病患者而言,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盲目跟风,以免因不当使用影响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