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发布关于认定2024年度 浙江省景区城和景区镇(乡、街道)的通知, 临平区被认定为 浙江省AAAA级景区城! 临平区景区城总面积约为186.55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备良好的旅游发展基础。在创建省3A级景区城的基础上,临平区紧紧围绕“数智临平·品质城区”总体目标,积极响应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打造“古今运河,时尚临平”城市文化IP,致力于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打造高品质旅游景区。 资源整合 扎实推进景区城创建 临平区景区城范围内共有3A级景区2家,景区镇(街道)全域覆盖,星级旅游饭店4家,金树叶级绿色饭店2家,星级旅行社5家,各级文保单位(点)17个(其中省级及以上5个),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0项(其中省级及以上3个)。已建成临平大剧院、中国江南水乡博物馆、临平古海塘博物馆等大型文化设施,临平体育中心、杭州跑步中心、临平山运动休闲公园等大型体育场馆设施,逐步形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和“10分钟健身圈”,并成功创建第一批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 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管理机制,以旅游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统筹推进景区城创建和运营管理工作,制定详细的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创建目标、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同时,创新多部门、全行业的景区城创建管理体制,包括综合协调、综合执法、统计监测和评价的多部门联动机制以及旅游、文化、体育、工业等多领域融合机制,助推景区城提档升级。 制定出台产业、人才、土地等配套政策,落实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研学旅游基地、运动休闲示范基地、百县千碗等产业融合项目发展。加强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强化行业指导和培训,包括导游服务、住宿服务、餐饮服务等,近年来,累计开展服务技能大赛8场,各类培训35场,培育金牌导游1人、金牌讲解员4人,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接待水平,确保游客体验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全域打造 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 01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依托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打造宜居、畅游的景区城样本,以“荷禹路-迎宾路城市风貌大走廊”,地铁9号线和城市发展主轴线,串联起“上塘宋韵·雅居临平”“品质南苑·活力智城”等7个风貌区。累计建成各级绿道63条,总里程达205公里,已形成临平山绿道、上塘河绿道、东湖绿道为骨架的绿道网络体系,其中,临平山绿道荣获“浙江最美绿道”称号,望梅路健康绿道、星光街绿道、九乔绿道获得“杭州市最美绿道”称号。进一步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健全旅游咨询服务体系,改造提升景区城主要景点、文化场馆等场所的旅游驿站、旅游厕所,累计创建省级旅游驿站3个,省级旅游厕所12个。 02 推动重大文旅项目建设 按照《临平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3-2035)》,着力打造“一核一带三区”的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推动旅游产品提质升级,持续推进艺尚小镇4A级景区创建。近年来,推进文化设施综合体、杭州方兴渡微度假文旅综合体、“天都里”文化地标、玉架山考古遗址博物馆、田立方·临平未来农场等重大项目建设,有效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03 实施“微改造精提升”行动 从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游客微观感受入手,着重优化城区空间布局,在关键节点嵌入具有旅游功能的口袋公园、临品书坊、体育场地等,不断提高市民生活品质、提升城市形象品位,累计实施189个项目,创建浙江省“微改造、精提升”示范点74个。聚焦增强游客旅游体验,累计创建省级采摘旅游体验基地3个,星级旅游购物场所4家。 多元业态 塑造文旅融合新品牌 01 发展“体育+旅游”,建设“1+1+N”赛事之区 依托亚运场馆,积极办赛,成功举办亚洲空手道锦标赛、中国足协女超联赛等洲际、国家级赛事及省市区竞技体育赛事69场,累计入场观众超15万人。围绕赛事活动推出多条特色主题游线,开发赛事+市集、赛事+景区、赛事+酒店等特色体验与产品,谋划“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多人消费”,赛事衍生文旅集市吸引消费人群8万人次,带动消费超300万元。 02 发展“演出+旅游”,增添经济发展活力 聚焦市民群众高品质文化需求,拓展城市演艺新蓝海,打造城市演艺新空间,其中大盒沉浸剧场获评金牌演艺新空间,临平大剧院户外空中舞台获评示范演艺新空间。临平大剧院坚持推出《如梦之梦》《只此青绿》等各类高品质剧目,吸引了众多观众跨城观演,“艺尚音乐节”户外舞台音乐会全年接待人次达30000人次,户外上座率达到85%,“演出+旅游”的新型模式极大拉动了“演出经济”发展。 03 发展“乡村+旅游”,拓宽休闲旅游阵地 乡村片区发展“运河水乡”示范带,以29公里长的大运河(临平段)为发展轴线,以丁山湖、运河北片为核心区块,打造运河水乡、田园风光特色。城区以田立方·临平未来农场、米乐乐绿野庄园、邻城农场为重点,不断优化农事体验产品,从传统的农耕劳作到现代的农业科技展示,从亲子互动游戏到乡村美食制作,打造都市郊野休闲旅游目的地。 04 发展“文博+旅游”,深化区域旅游内涵 构筑“1+1+N”博物馆群落,以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临平古海塘博物馆为核心,形成一批如临平俞樾纪念馆等辐射广泛、特色鲜明的乡村博物馆网络。总面积超12万平方米的玉架山考古遗址博物馆计划于2025年5月开放,是全省首座真正意义上的考古博物馆,将进一步夯实“文博+旅游”融合发展基础。 05 发展“非遗+旅游”,激发文化遗产生机 今年在文化艺术长廊新打造的“非遗街区”是集展销、体验、传承、交流、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非遗主题特色街区,强化互动体验,提升游客参与感。在商业综合体余之城打造“非遗未来空间”,入驻清水丝绵、滚灯、三家村藕粉等20余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店内可供购买的非遗商品超过150余种,让传统非遗赋能休闲旅游,累计引流8万余人次。 下一步,临平区将围绕“融沪桥头堡、未来智造城、品质新城区”战略定位,以“古今运河 时尚临平”为口号,以景区城为核心,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着重推进重大文旅项目,以文化设施综合体、杭州方兴渡微度假文旅综合体、玉架山考古遗址博物馆等重大项目为抓手,以文旅大项目带动产业大发展,实现景区城旅游品质提档升级;打造临平辨识度产品,持续强化品牌营销,承办好世界空手道联盟K1超级联赛、全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第二届半程马拉松、艺尚音乐节等文体活动,继续推进体育旅游、演出旅游、乡村旅游、文博旅游等文旅融合项目,进一步提升临平文旅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坚持数智赋能,打造临平数智中心,以临平数智城中央公园为核心引领,联动艺尚小镇与算力小镇协同发展,打造“虚拟与现实无界”“自然与科技无界”“人与城市无界”的数实融合样板区。 资料丨临平文旅 一审丨圆圆 二审丨吴菲 三审丨沈璐 |
|
来自: 龙在飞op4opwes > 《临平东湖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