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智远 | ID:Z201440
DeepSeek R1模型火了一阵。 很多公司都开始用它,我最近一直观察,作为推理模型,真正用到产品里面后,到底能干些啥?对公司和业务有啥实质性帮助?后来,花几天时间调研一下,飞书给出一些答案,而且可以让性能提到10倍。什么、10倍?怎么做的?这里有三个关键点。
第一,飞书加deepseek解决了重复工作的问题。 以前用大模型对话工具,一问一答,效率很低。现在,飞书接入 DeepSeek 后,把多维表格行列功能和大模型推理能力结合起来,直接批量处理信息和任务,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很多。具体怎么找到deepseek呢?首先,在飞书多维表里新建一个表格,再新建一个字段。在字段捷径里找到「DeepSeek」,选中它,给字段起个名字,再写好固定的提示词。然后,选择你只要数据结果,还是要展示思考过程。选好之后,等系统生成结果,就可以在多维表里使用了。第一步,在飞书里新建一个多维表格,只保留第一列用来输入原始文案;然后通过「探索字段捷径」功能,接入 DeepSeek R1 模型。第二步,设置了一个提示词:把输入的内容改写成小红书风格,包括标题、正文和标签,不要丢失原意,也不要增加无关信息。接着,他又新增了几列,分别设置不同的提示词,让 DeepSeek 把同一篇文案改写成适合微博、英文推特等不同平台的内容。比如,微博提示词是:把输入内容改写成适合微博的风格,带标签或超话,确保信息完整。推特提示词是:把内容改写成推特风格,每条不超过 140 字,第一条为总结性质。”小红书也是一样。视频:傻瓜式操作,一个通俗易懂的飞书+DeepSeek R1自动化操作内容示例 一是用飞书「生成表单」功能,把复杂表格变成一个简单的表单页面,每次只要在表单里输入原始文案,系统会自动处理,不用在表格里来回滚动。二,设置了一个工作流,当文案处理完成后,系统会自动通过飞书发消息提醒他:“文案已经生成好了”,可以直接复制使用。
是不是只有前面说的用法呢?不。还有一个很实用的例子:解读论文或PDF文件。 第一步。在飞书多维表格里新建一个表格,把多余列和空白行都删掉,只留下有用部分。接着,新增一列,叫「附件」,用来放论文的 PDF 文件。不过,Deepseek R1 本身不能直接读取 PDF 文件,这时候要借助另一个工具——Kimi 阅读助手。我们可以通过「探索字段捷径」找到 Kimi 阅读助手,并设置它的功能。具体操作是:新建一列,命名为「研究背景」,选择 Kimi 阅读助手。在设置中,绑定论文的 PDF 文件列,并输入提示词:分析并生成附件论文的详细研究背景。点击确定后,Kimi 就会自动提取论文的研究背景信息。用同样方法,再新增几列,分别提取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果与分析」。这样,论文的重点内容就被一步步提取出来了。第二步,为了让信息更清楚,我们要把提取的内容总结一下。新建一列,选「总结」字段捷径,把之前提取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结果与分析」这几列都选上,再设置提示词:详细总结所有内容,别漏掉信息。有了总结这一栏后,其他就可以交给 Deepseek R1 进行深度分析了。新建一列,选择 Deepseek R1 字段捷径,并设置提示词:基于总结内容,给出论文评价。评价体系包括:优点与创新、不足与反思、关键问题及回答。有时候,Deepseek R1 输出结果可能会比较长,不方便阅读。这时,可以用「信息提取」字段捷径,把每个维度单独展示出来。比如:再新建一列,命名为「优点与创新」,选择「信息提取」捷径,绑定 Deepseek R1 的输出结果,并设置提示词:「优点与创新」「不足与反思」和「关键问题及回答」等。这样一来,每个评价部分都清清楚楚地分开了。通过这三步,就能轻松完成从上传论文、提取内容、总结分析全过程。如果想分享到小红上,最后再新建一列,选择 Deepseek R1字段捷径,设置提示词:基于输出结果部分,生成小红书风格的内容。这样,整个过程就全搞定了。所以,Deepseek R1和飞书结合起来,能搞定很多任务,比如:批量处理、自动生成内容、深度分析复杂信息,很方便。但是,有人可能会问:这些工具是个人用的,那公司能用吗?当然可以。说到公司、业务,我第一个想到的是销售跟踪表。因为拜访客户时,大家都怕麻烦。以前在公司,每次出门拜访客户,领导都会说:小王,回来后要把商机进度和跟踪记录填好。这事儿挺烦人,因为跟客户聊着聊着,就容易忘掉细节,最后信息不全,甚至还会丢掉重要线索。怎么办呢?用上 Deepseek R1 模型和飞书多维表格,销售跟踪表能变得智能又自动,这些问题就全解决了。 如图:左侧为拜访信息,右侧为deepseek R1基于提示词,自动质检思考后的结果。第一步,建一个销售跟踪表,加上「客户名称」「沟通时间」「拜访心得」这些栏目,再新增一列,叫「总结与评分」。第二步,接入 Deepseek R1 模型。设置一个简单的提示词,比如:“根据拜访心得,按产品介绍、需求挖掘、下一步计划等五个标准打分,每项20分,生成总分和后续行动建议。”第三步,让同事们把拜访心得写下来,然后用飞书工作流设置自动提醒和排序。比如,评分低的商机自动通知主管,系统还会按照分数优先级排序客户。这样一来,销售记录不用手动整理,信息不会丢,还能实时跟进,效率一下子就上来了;所以,第二点,飞书多维表格和Deepseek不仅能解决个人使用问题,还能解决部门业务问题。 
我认为,第三个用法是最厉害的,叫“系统性工作”。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 你有没有写过小说?写一个宫斗故事:一个出身低微的宫女,要一步步往上爬,最后当上皇后。你想让故事更精彩,加一个出其不意的反转情节。但是,光靠自己和 AI 一问一答,效率太低了。要是创意不行,得反复调整,又费时间又费精力。这时候,可以试试用“脚本化思维”来做一个创意系统。脚本是什么呢?就是一系列自动化的指令,让工具按照你的要求,一下子完成很多任务;有了 Deepseek 和飞书多维表格,就像给你的创意工作装了一个加速器。 如图:左侧为多维表格横向、纵向表头,右侧为deepseek R1按照指令输出的创意思考过程。一,在飞书多维表格里搭一个创意框架,把故事的关键点分成一个个小模块。比如:1)主角第一次被陷害时心理描写;2)她怎么和皇上建立信任;3)设计一个关键的反转情节。第二步,把需求写成具体字段名称,放到表格不同列里。然后接入 Deepseek 模型,设置提示词。比如:根据主角的背景和情境,写一段心理描写,突出她的隐忍和智慧、描述她怎么通过一次意外事件赢得皇上的信任,情节要合理,还要有戏剧性;设计一个出人意料的反转情节,要符合逻辑,还能推动故事发展。 只要把基础信息填好,Deepseek能一下子生成好多不同的桥段。而且,Deepseek还会给你提建议,如,怎么让情节更吸引人,或者怎么通过细节展示主角的成长。这样一来,原本零散的创意想法,就被整合成了一个系统化的流程,能快速生成很多种内容。所以,这个创意系统是把复杂的工作拆成一个个小任务,用智能化的方式高效完成。 
等等,这还不是全部。一个多维表格系统,再加上 AI,还能用在工作中怎么用呢?我给你讲个故事。 你喝过茶百道吗? 茶百道是一家在全国有超过8000家门店的茶饮品牌。他们遇到一个问题:以前,加盟商和总部之间沟通、分配任务、反馈问题这些流程特别麻烦,效率很低。 而且,他们要用好多不同的系统,信息经常断掉,加盟商的知识也很难积累起来。 那怎么办呢?光靠一个工具肯定不行,所以飞书就成了茶百道的专属超级 APP。什么叫专属 APP 呢?就是把门店的考勤、订货、盘点、巡店、客服这些事情全放在飞书上。 不光这些,还有运营端的招商、培训、巡检、通知、经营数据等等。那这些事情怎么一起搞定呢? 给你举两个例子: 比如,门店员工培训。以前,培训资料到处都是,新员工找起来特别费劲。现在,飞书知识库把所有资料都整理好了,新员工入职,打开飞书就能找到自己的培训计划,很方便。 再比如,门店巡检工作。以前,督导去检查,得拿着纸质表格一个个打勾,效率低,还容易出错。 现在,飞书多维表格让督导拿着手机就能实时记录,发现问题直接拍照上传,门店马上就能收到整改通知。整改完后,门店再拍照反馈,流程清清楚楚。 最厉害的是,AI,机器人bot。 加盟商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直接问飞书上的 AI 助手“茶茶”。它能在知识库里快速找到答案,还能根据不同问题给出专门的建议。加盟商再也不用干着急了,AI 就像一个 24 小时在线的专家,随时帮忙。 除以上,还有诸多类似的企业案例。例如:来伊份、泡泡玛特、胖东来、双汇、伊芙丽集团...... 通过这些,能看出什么?飞书多维表格加上 Deepseek,不只是两个工具合在一起,更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它能让信息处理变得高效,让创意更有系统,还能让业务流程更智能。 很多个人在飞书上用它写代码、写小说,改方案,deepseek R1的推理能力和思维链能力相结合,能让工作效率提高好多倍。 最后,我想起好朋友硅基流动杨攀说过的一段话: 从个人角度看,多维表格可以让每个人都能成为业务高手。一个人加上 AI,能搭建一套高效的工作流。因为人可以做自己擅长的事,程序做程序擅长的事,AI 则用来弥补人和程序之间的差距。 具体来说,把琐碎、重复、耗时、性价比低,人又不想做,但程序又做不好的事情交给 AI 去处理。这样一来,人、AI 和程序优势就能一起发挥,效率就能最大化。 或许,这才是 AI 产品该有的样子,这也是每个公司都希望看到的产品。毕竟,企业不光追求技术先进,更看重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怎么提高效率、怎么降低成本、怎么为业务创造价值等等。 对了,前几天我听飞书的同学说: 机器人bot出了一个机器人小助理,叫:“迪普同学”。这是全新 Deepseek R1 模型满血版、不卡顿、响应快,想怎么聊就怎么聊。在飞书里,快去试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