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治疗尿毒症,并非无稽之谈

 9tx22v工人 2025-02-15

近期,部分网友对我发布的用中药治疗尿毒症提了出质疑,甚至出言不逊、恶语相向。出现这种情况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在某些人的认知中, 一直是以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中医的,因此说出一些违背常理的话也在所难免。在我们临床实践中,大量案例证明了中药的疗效。许多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肾功能指标得到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如水肿消退、恶心呕吐缓解、乏力改善等。而且中药副作用相对较小,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因长期使用西药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此借助于这个话题,我们有必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中药治疗尿毒症的疗效进行客观分析。

中药治疗尿毒症,并非无稽之谈


一、尿毒症的复杂性决定了综合治疗的必要性
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肾功能已严重受损,需依赖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西医的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是公认的核心治疗手段,这一点在医学界已形成共识 。然而,尿毒症患者常伴随贫血、营养不良、皮肤瘙痒等并发症,且长期透析可能引发胃肠道不适、免疫力下降等问题。此时,中医的辅助作用便凸显出来。例如,中药可通过调节脾胃功能改善食欲,通过养血益气缓解贫血,通过祛湿止痒减轻皮肤症状,这些均被临床研究证实 。
二、中医治疗的循证依据与作用机制
1、改善残余肾功能:
研究表明,尿毒症患者仍保留5%-15%的残余肾功能,中医通过益气活血、通腑泻浊等方法(如黄芪、益母草、大黄等药物),可延缓残余肾功能恶化,减少对透析脱水量的依赖 。例如,一项纳入60例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中医辨证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86.7%,尿素氮和肌酐水平显著下降 。

2、多途径排毒与免疫调节:
中医通过“开鬼门、洁净府”等理论,利用发汗、通便等方式促进毒素排出,同时调节免疫功能。黄芪、冬虫夏草等中药能双向调节免疫,减少感染风险,弥补西药单一靶点的不足 。
3、症状管理与生活质量提升:
中医在改善恶心、呕吐、失眠等并发症方面具有快速起效的特点。例如,中药灌肠可通过肠道直接清除毒素,缓解尿毒症患者的代谢紊乱 。

中药治疗尿毒症,并非无稽之谈


三、对质疑的科学回应
1、“中药无法替代透析”的误解:
中医从未宣称可替代透析或肾移植,其核心定位是辅助治疗。中西医结合方案已被《中国慢性肾脏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推荐,强调两者互补性 。
2、“缺乏科学验证”的片面认知:
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中药的疗效。如山东医药1985年发表的17例尿毒症患者中药灌肠治疗报告,以及2023年知网收录的中医治疗对比血液透析的临床研究,均显示中医可显著改善生化指标 。此外,国医大师的经典医案中,患者经中药治疗后肌酐、尿酸等指标明显下降,症状显著缓解,进一步佐证了中医的实践价值 。
3、“盲目使用中药延误治疗”的警示:
中医治疗需遵循两大原则:一是由正规医疗机构的有经验中医师辨证施治,避免滥用偏方;二是与西医治疗协同,而非对立。盲目排斥中医或过度依赖中医均不可取35。
四、理性看待中西医的协同价值
医学的本质是以患者为中心,追求最佳疗效。对尿毒症这类重症,单一疗法难以满足复杂需求。西医解决核心问题(如毒素清除),中医优化整体状态(如提高生活质量),两者结合方能实现“1+1>2”的效果。正如一位78岁尿毒症患者的治疗案例所示,中西医协同用药后,其尿量、血压、营养状况均显著改善,且未出现西药副作用,像这种案例临床非常多,举不胜举 。
结语
质疑中医疗效的声音,往往源于对现代中医发展的不了解或对个例的过度泛化。中医并非万能,但在尿毒症的综合治疗中,其辅助作用已通过大量研究和实践得到验证。中医有几千年的传承,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生息的有效堡垒,因此理性讨论,尊重科学证据,避免以偏概全的否定,让更多患者受益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优势。

中药治疗尿毒症,并非无稽之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