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点最近的热点人物、事件。大家不妨打开思路,想想,黄旭华、梁文锋、王兴兴、饺子、等等,这些“成功”人物带给你哪些思考? “以史为鉴,以人为鉴”,我想说的是,我们每天看这些新闻,看这些“成功人士”,并不是说,我们就要像这些人一样,这是不可能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每个人都得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但是,我们可以从别人的成才、成长、成功经历中汲取一些正能量,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索自己的成长、成才,思索自己的人生。学习如此、教育亦如此,做学生如此,做老师亦如此。做孩子如此,做家长亦如此。 用“放大镜”扩大视野;用“显微镜”摸清实质;用“照妖镜”弃假存真。 “创新不完全是商业驱动,还需要好奇心和创造欲,它是一个信念问题。”——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 一看是否真正热爱,否则再多的经验也无法推动创新;二看是否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没有名校光环,但你是否会为了优化一个算法连续钻研三年,是否把调试模型当作一个解谜游戏。——DeepSeek招聘原则 做产品需要全能,各方面都要做到极致。你要做一个好的公司和产品,底层逻辑讲就是各方面都比别人好,你就成功了。——王兴兴 “天下之事都不新鲜,所有难做的事都是人做出来的。”——饺子 黄旭华,1926年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的一个小镇,排行老三。父母是当地颇具声望的医生。小学毕业时,赶上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求学,他翻山越岭,步行整整四天,才找到因躲避日寇而搬迁的中学。 在炮火与动荡中长大的黄旭华毅然弃医从航,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并立下誓言:“我要学航空、学造船,我要科学救国!” 1964年,他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88年,核潜艇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被选中参研核潜艇后,黄旭华把家安到实验基地。没有参照,无计算机,他带领团队从研究模型起步,靠算盘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从30出头离家投身核潜艇事业起,黄旭华隐姓埋名30多年,在兄弟姐妹中拿着最少的工资,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他的工作,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黄旭华时刻关心国家科技事业、核潜艇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先后向科研、科普、教育机构捐献自己的奖金逾2000万元。 2025年2月6日,黄旭华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梁文锋,1985年出生于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覃巴镇米历岭村,浙江大学毕业,拥有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学士和硕士学位。 DeepSeek的火爆,源于梁文锋对技术的痴迷。 求学时,父亲从不问他考试排名,只问“今天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对解题本能的呵护成了梁文锋敢于挑战技术无人区的底气。初中时他痴迷拆家电,妈妈气得直跺脚,爸爸却递上螺丝刀,鼓励他拆完再装回去。拆坏了电视机,爸爸问:“下次怎么避免?”读高中时想转攻计算机,父亲问:“你准备好为兴趣熬夜了吗?”得到肯定答复后就全力支持。这份对孩子的尊重、信任和包容,让梁文锋能够毫无顾虑地追求热爱,并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后来研发DeepSeek遇到无数次bug,他都能笑着说:“这是创新的邀请函。”
在杭州总部展厅陈列着一台“飞跃牌”收音机,这是他初中时拆装过37次的实验品。标签写着:所有伟大的创新,都始于对现状的“不合理”拆解。 作为浙大高材生,毕业后梁文锋并没急于投身职场,而是在家待了整整六年沉淀蓄势,之后用8万元在量化投资的赛道上杀出一条血路。他拒绝融资与快速商业化,坚持用长期眼光回答最大的问题。业内人说他不像老板,更像充满理想主义的极客,一位技术理想主义者,一个把“原创式创新”提上日程的中国人。 2025年1月,DeepSeek爆火震动美国科技界,梁文锋回应:中国AI不可能永远跟随。网友:中国年轻人无限可能。 王兴兴,199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父母都是淳朴的小学老师。他性格内向,从小动手能力极强,经常搜罗家里的边角料做手工,初中时,他自己手工做了遥控车、模型船、航模飞机、显微镜等。大学时,他经常在宿舍鼓捣东西,桌上堆满了工具,宿舍充斥着电动工具的声音,大学期间做了桌面人形机器人。 因为经常做机械手工,王兴兴的手掌虎口上留下了几道刀痕,因为经常拿手工刀,他右手大拇指上留下了一层茧。 和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不同的是,王兴兴不是个学霸,不是名校毕业生,他的科学动手能力强,但英语很差,几乎一直挂科,但是,即便英语成绩不佳,王兴兴凭借着在数理化领域的卓越表现,每次考试的总分依然能够排在年级前列,王兴兴本科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一本),研究生毕业于上海大学。 受春晚编导的邀请,王兴兴 带着他的四足机器牛“奔奔”登上了2021 年央视春晚舞台。 时隔四年,他的12台身着红花袄的 H1 机器人登上了2025 年蛇年春晚舞台。在《秧 BOT》上,12台机器人组成的' 钢铁秧歌队 '手持红绸鱼贯而出,随着唢呐声起,踩着鼓点扭出地道的十字步。 这位偏科怪才,手工狂热爱好者与英语困难户,验证了只要把擅长的事情做到极致就好。在管理公司上,他又是非常平衡而精明的。科学家与商人,是王兴兴身上平衡的两面。(虎嗅 评) 饺子,本名杨宇,1980年出生于四川省泸州市,从小酷爱绘画,没有上过培训班,但能逼真地临摹汽车、街道、植物等等城市元素。19岁考入华西医科大学,22岁因为同学的推荐,接触到了动画制作软件,开始学习动画创作。23岁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不久辞职回家,专心创作动画。在创作初期,他蜗居在简陋的出租屋里,靠母亲每月1000元的退休金维持生活,长期面临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压力,一度被外人贴上“啃老”的标签。经过 3 年半的“闭关”创作,一个人完成了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 后来饺子成立了“饺克力”动画工作室。2011 年,得到光线影业的支持,开始创作《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创作过程中,带领团队反复打磨剧本,光是哪吒的形象设计就做了100多个版本。他们邀请了国内60 多家制作公司、1600 多名动画师参与制作,特效镜头超过1400 个。 在制作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无数的技术难题,比如如何实现哪吒的火尖枪和混天绫的特效,如何呈现敖丙的冰系法术,如何制作出逼真的海浪和火焰效果等等,制作成本高达6000 万元。2019 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 早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之前,饺子和他的团队就已开始《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筹备工作就。为了打造出一部超越前作的动画电影,饺子和他的团队再次开始了“死磕” 。 在制作过程中,团队遇到了许多技术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他们不断地尝试新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比如,为了实现更加逼真的水特效,他们专门学习了流体力学知识,研发了新的水模拟算法;为了让角色的动作更加流畅自然,他们采用了动作捕捉技术,并对捕捉到的数据进行了精细的调整和优化。 另外,关于饺子的更多信息,有兴趣可以搜索“饺子央视访谈” 看完了黄旭华、梁文锋、王兴兴、饺子的事例,你有哪些思考?关于学习、关于成长、关于选择、关于亲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