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的故事,一般都是从他八十多岁遇到周文王讲起的,所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具体故事就不用讲了,你肯定知道。 有意思的是,为什么周文王就能这么巧合地遇到专门在“钓”他的姜子牙?文王怎么就那么肯定垂垂老矣的姜子牙是个大才?姜子牙又为什么那么笃定竖勾能钓到周文王这条大鱼? 难道真的是文王能算卦,太公知天道? 我们先来看看八十岁前的姜子牙都干了些什么?毕竟年代久远,正史对姜子牙的记载其实很少,首先是司马迁的《史记·齐太公世家》。遇到文王之前,《史记》首先交代了姜子牙属于羌人之后,然后就是“太公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之”,意思就是效力过纣王,因为觉得纣王昏庸无道就离开了。《史记》对年轻姜子牙的交代就这么简单。 《封神演义》里姜子牙年轻时的事迹就丰富得多,先卖笊篱,结果一个也卖不出去。然后去卖面,一阵狂风把面粉都吹走了。转行当饭店掌柜卖酒饭,因为天气太热酒饭坏掉了。最后去卖肉,遇到纣王为了祈雨而禁止屠宰,猪羊都被没收了。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干啥啥不成,最后靠算卦勉强维持生活,一把年纪还被迫离婚了。 离婚这事,《封神演义》说姜子牙被迫休了老婆,而《说苑·尊贤》里记载是的是姜子牙被老婆给休了,原文是“太公望,故老妇之出夫也”,可能经济条件实在太苦了吧。 这就要说到姜子牙的工作经历了,《战国策·秦策五》说他是“朝歌之废屠”,《尉缭子·武议》说“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盟津”,《说苑·尊贤》说他是“棘津迎客之舍人”,证实他确实卖过肉类等生意,还当过服务员,《封神演义》的具体情节大概也是参考这些演绎来的。最后,姜子牙因为算卦准被纣王请去了,后来姜子牙觉得纣王无道,于是走人了。 这就是80多岁前,姜子牙主要的经历了!这样一个人,周文王怎么就那么巧合能遇上?又怎么就看上了呢? 《说封神:讲透封神演义背后的真相与人》给出了一个大胆的解释:姜子牙和周文王从一开始就是一伙的,姜子牙是派去朝歌的卧底! 《孙子兵法·用间篇》中讲到:“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这分明就是在讲像姜子牙这样的人当间谍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如果《孙子兵法》的案例真实,那么年轻时姜子牙干啥啥不成也就好解释了,毕竟不是本职工作嘛!最后靠算卦营销接近纣王进一步深入敌方阵营,完成任务后借故跑了。周灭商之战,商主力部队并不在朝歌,也有可能就是被姜子牙调虎离山去打东夷和淮夷了。 这么一解释,合理性是不是要比“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版本高得多,算开了个脑洞,多一个角度重新认识“太公遇文王”。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资料参考: 1. 《说封神:讲透封神演义背后的真相与人》卞恒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