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质量:一抓、二跟、三控、五试 大家都知道,质量管理重在预防,若预防做不到位,质量的稳定性与符合性很难有保障。管理者务必要想尽一切可行的办法抓好事前的质量预防管理,比如:—坚持召开班前质量会,讲解提醒质量关键注意事项,充分引起执行者的质量警惕心—必要时,做好执行前的质量管理培训,确保执行者的质量操作正确符合性—坚持做好过程质量巡查,强化执行者的质量责任意识与质量自查意识—坚持做好质量警示标识,强化执行者的质量问题意识与质量警惕之心—建立质量管理标准,强化执行者的质量对标自查意识,确保结果的符合性—明确质量工艺操作规程,强化执行者的质量规则守则意识,实现“有规必依”—平行展开质量整改措施,防止在同样或类似的问题在其他岗位或生产线出现管理重在跟踪,因为管理不跟踪,落实一场空,要想做好质量管理,务必要跟踪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要想确保质量的稳定性与符合性,必须要明确质量管理的要求,包括:让所有人都清楚知晓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才能在执行过程中确保过程与结果的符合性,防止因缺乏质量管理要求导致质量执行出现“随心所欲的情况”、“多人执行多结果”的异常情况,给质量管理绩效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即使有了明确的质量管理要求,也未必就能精准执行,为什么?要想保证质量管理要求持续精准落实,除了要明确要求,还要在执行过程中予以跟踪指导,及时发现执行异常,及时纠正处理,确保过程与结果的符合性。质量改善包括主动性改善与被动性改善,不论是哪一种质量改善,重在”改善措施”的持续落实,否则质量管理改善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创造不了任何的价值与效益。制定了质量管理改善措施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到现场跟踪指导质量改善措施的落实,主要包括:质量管理通常分为三大阶段:原辅材料质量、过程产品质量、产成品质量,任何一个阶段的质量都要规范落实,严格管控,防止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流通到下一道工序,实现“质量管理三不原则”,给公司质量管理绩效带来不利的影响。质量管理第一道关就是管控好原辅材料的质量,防止质量不合格的原辅材料入厂或投入使用,主要包括:质量管理第二道关就是管控好半成品的质量,防止不合格的半成品流通到下道工序,主要包括:质量管理第三道关就是管控好成品的质量包括成品入库质量管控、成品发货质量管控,主要包括:质量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一个随时变化的状态,比如:材料的更新、新产品的投产、新工艺的应用、新设备的使用、新人员的试岗,所以,要想管好质量,务必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试”:新材料批量采购前,务必要严格把控“试用质量关”,待“试用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批量性采购,做好新材料的试用主要包括:任何一家公司都在不断研发新的产品,新产品在投入批量生产前,务必要做好新产品的试产工作,以确保新产品的试产质量符合要求,确保进入批量生产时质量满足要求。新工艺正式应用前,务必要先进行试用,验证新工艺试用产出的产品质量稳定性与符合性,严禁盲目应用新工艺,给质量管理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不论是什么情况的“新设备”,在正式头投入使用之前,务必要做好“试机”工作,验证“新设备”产出的产品质量符合性与稳定性,避免直接投入使用导致质量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往往不稳定,必然会存在老人离岗、新人上岗的情况;随着公司的发展扩大,生产作业队伍需要扩大,肯定会存在新人上岗的情况;某些行业淡旺季非常明显,旺季来临前,会招聘相当数量的新人上岗。不论是什么情况,一定要做好新人员的试岗工作,防止直接上岗造成质量事故。直至新人试岗产出的结果稳定与符合,方可允许新人独立上岗作业。✅在学习中思考:将学到的变为自己的; ✅在思考中学习:将想到的变为真实的; ✅在学习后实践:将学到的转化为标准;
✅在实践中验证:将标准落地产生效益; ✅在验证中复盘:强化认知提升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