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阳江市百家姓排行榜,陈姓人口最多!

 天和图书馆21tc 2025-02-16 发布于广西
阳江这个有着古老韵味且极具魅力的地方,肩负着久远的历史以及丰厚的文化。从考古发掘来看,在一万六千多年前的时候,阳江就已经有人类活动的踪迹了。阳春的独石仔古人类文化遗址,就像是一颗特别闪亮的珠子一样,见证了这片土地那古老的历史。

1960年夏天,广东省文物普查队的那些工作人员在躲避暴雨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阳春城北独石仔的那个石山溶洞。

山洞两侧的岩石之上,全都布满了那种厚度达1米多的田螺的化石,而且这些田螺的尾巴都被砸没了。

考古工作者前后进行了五次发掘,在此处找到了很多烧过的兽骨、经过打磨加工的石器,还有一颗人类的牙齿。

这个被称为“独石仔人”的古人与广东曲江的马坝人、北京房山的山顶洞人一起,编织成了一个古人类发展脉络。

阳江的历史源远流长。

秦朝时这里归属中原政权。

汉武帝在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立了高凉县,县衙所在之处为现今的阳江大八镇,此地乃是岭南地区最早设置县的其中一个区域。

东汉220年的时候,吴国设立了高凉郡,而阳江就属于高凉郡这片区域呢。

至梁大通元年(公元527年),高凉郡杜陵郡宋康郡高凉县治所皆在阳江。

历梁陈隋三代的“高凉冼氏之女”冼夫人也曾在这里活动。

隋朝起阳江有时是州治所在地,有时是府治所在地,有时又是厅治所在地,在漫长岁月中一直是粤西地区极为重要的政治与军事中心。

-人口迁徙历程

-明朝时期

明朝洪武二十四年的时候,阳江县有1.15万户,人口大概5.3万人。可到了明末,农民起义一直没停,饥荒特别严重,就使得人口变少了。等到明崇祯元年的时候,县里面大约有4.34万。在这个时期,人口的变化主要就是因为社会不安定和自然灾害的缘故。

-清朝时期

清代以前,阳江人口不超过10万人。

当地的土著民族有俚族、僮族等民族。

清代后大量中原汉人、客家人以及瑶族、壮族等少数民族迁入。

清朝顺治元年那会,阳江县差不多有6.5万人。往后时间慢慢流逝,人口就逐渐增多了。

至清嘉庆年间,人口上升为28万人。

人口的增长一方面得益于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也与外来人口的迁入密切相关。

-民国时期

1931年,阳江县大概有46.3万人口。可到了抗日战争那段时间,因为连年打仗、闹饥荒还有疾病到处传播,县里的人口就变少了。1945年的时候,县里的人口大概是35.5万。等到1948年,县里面的人口大约有50.8万。这段时间,人口起伏比较大,体现出当时社会不安定以及老百姓生活很艰难。

-解放后

1949年,阳江市人口约有90.2万人。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社会逐渐稳定,经济也开始发展,人口不断增长。1956年,阳江市约有106.6万人。1988年,全市人口约有214.5万人。90年代后,境内人口流动方式多样,有“婚迁”经商务工、投靠亲友、工作分配录用等多种。1992年,境内约有231.9万人。

2023年,阳江市常住人口约为262.4万人。

人口越来越多还老是流动,这就说明阳江在经济、社会等方面一直都在不停发展并且有了进步。

-姓氏概况

1,姓氏数量

截至2000年底,阳江市有姓氏369个,其中建国前原始居民有168姓,建国后陆续迁入201姓。这些丰富的姓氏构成了阳江多元的人口结构,反映出阳江在不同历史时期与外界的交流与融合。

2,户籍人口数量

2023年末,阳江市户籍总人口3033082人。

在这些姓氏当中,阳江的姓氏分布有着特定的样子。从数目方面来讲,369个姓氏包含了范围很广的家族群体。这些姓氏的后边,是阳江久远的历史以及丰富的人口迁徙方面的事情。

前十姓氏情况

  1. 陈姓:约50万人,占比约16.7%
  2. 黄姓:约45万人,占比约15%
  3. 李姓:约40万人,占比约13.3%
  4. 林姓:约35万人,占比约11.7%
  5. 梁姓:约30万人,占比约10%
  6. 刘姓:约25万人,占比约8.3%
  7. 张姓:约20万人,占比约6.7%
  8. 冯姓:约18万人,占比约6%
  9. 杨姓:约15万人,占比约5%
  10. 吴姓:约12万人,占比约4%

-陈姓:始迁祖来历:陈淘于宋末从吴川振文镇泗岸村再迁阳江,生子陈锦发,先到海陵,后转溪头石港、上洋最后定居儒洞大村、陈村。

除此之外,陈应鳌于1331年从福建莆田来阳江任南恩学录,任满留居阳江城三铺街,后代迁居南朗、珊美大朗等地;陈祚原居福建漳州龙岩县石子江头凉伞树下,其子陈千于1465年由福建龙岩迁广东南雄珠玑巷,孙子陈万六、陈万七明成化年间迁到阳江太平到阳西塘口,子孙分布大车、水南和牛角龙、龙贯塘长田尾塘口寨岗底等地;陈礼于明朝成化年间迁居织篑苦水村,后迁冲口定居,子孙分布在仁和、大朗朗仔飞鹅头等地;陈安居南恩浇洞村,改名陈广七,生七五郎,七五生富四、富五富九富十迁阳江水东泾符头,富四子孙居南闸、富五子孙居北闸,后分白水塘、鹿颈坪富岗村富九富十两人住阳江阳春。

附:阳江市百家姓排行榜前100名: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