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 人心中的成见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凭你如何努力也休想搬动。许多人对中医药的态度也正是如此。 在门诊上,如果患者问: “大夫,你这方子里面有细辛,好像有毒……” “大夫,你这方子里有当归,我一吃当归就难受……” “大夫,我有高血压,你这里面的人参黄芪是否合适?我血糖高,甘草太甜了吧,能行吗……” “大夫,我手脚凉,体质寒,能不能不用石膏……我一吃附子就上火……” “大夫,我听说中药伤肝肾,我吃多久需要去抽个血查查……” 遇到以上类似的问题,我大概率会跟患者解释一遍,然后把药换了。 虽然我知道自己开的没有问题,但是患者有这种疑问,一旦服药后有什么风吹草动,就会首先想到是中药的问题,然后会质疑我:“我都告诉你怎么怎么样,你还这么做,你看,现在出问题了吧”。 这时候你无论怎么解释都是苍白的。因为影响服药后反应的原因很多,谁也不能保证服药后没有症状的波动,有些排邪反应就是会不舒服。 上面这些例子还不能称之为“成见”,最多只是因为患者对中医药不了解而产生的疑虑,同时又被一些别有成见的科普给带偏了。 对中医药的成见,主要集中在一些知识分子身上,他们学习了所谓的科学知识,对中医药的理论和经验嗤之以鼻,拿着西方的标准来套中医,套不上就加以大肆贬低。 这些人对中医药的成见很深,任凭你如何解释也没有用。 现在中医药的科研活动,其实没有任何意义,看病根本用不上,就是为了拿出让这些人看得懂的数据说话,想通过这些数据消除这些人心中的偏见,然而从目前的学术界来看,这必然是徒劳的! 网络上的中西医之争,本质上就是一群对中医药有成见的人在努力贬低中医,而另外一群对中医药有正见的人在努力搬动成见的大山。 尽管这座大山巍然不动,我们中医人也要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慢慢搬动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