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有言:“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 人的嘴巴除了吃,就是说,沉默是相对的,开口是必然的。 能够常常说的人,基本上的熟悉的人。 有人就仗着关系好,把对方的底细摸清楚了,张口就来。 殊不知,能够伤害到你的,也往往是距离你很近的人。 有句古训:“说人三事,家败人亡。” 做人,关系再好,也要避开那些引发恶性事件的话。 01 他人下决心要做事,别反驳。 北宋的苏轼,才高八斗,做官时,也勤勤恳恳为民服务。 宋神宗想尽办法,推动改革,让王安石牵头,形成了一系列的新制度。 其中有一些制度,触碰到了王公贵族的利益,有一部分制度被扭曲执行,导致一些守旧的官员,牢骚满腹。 苏轼看到了改革的弊端,站在守旧派一边,发出了反对的声音。 苏轼还发牢骚,在《湖州谢上表》中说:“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一顿牢骚之后,引起了改革派的注意,引发了“乌台诗案”。苏轼因此入狱。 要不是亲戚朋友使劲搭救,加上皇帝网开一面,苏轼就一命呜呼了。 后来,苏轼也活明白了,人生多少事,“无风无雨也无晴”。一切都看淡,当成平常,那就没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历史上,多少人因为反对皇帝要干的事情,丢了生命。 也有人因为反驳上司,导致位置弄丢,还被孤立起来。 就是一些习惯性反驳的话,指不定就把关系破坏了,从而被人算计。
别人打定主意要做的事情,就是做了充分的准备,也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你却站在对立面,岂不是变成了他人的绊脚石。 要知道,坚定做事的人,遇山开路,逢水架桥,你是绊脚石,就肯定要被清理掉。这难免会让你家败人亡。 农村有句骂人的话:“好狗不挡路。”挡住他人的去路的狗,多半是被踢一脚。人就要从中得到教训,放聪明点。 02 真假难分的事,别较劲。 凡事,一较劲,你就输了。因为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总是有瑕疵。 特别是你不太清楚的事情,会听到很多的版本,也会引发你各种猜忌。一旦你较劲了,也许就把子虚乌有的事情,说得有鼻子有眼。 春秋战国时期,魏文侯派西门豹去治理邺城。 当时,邺城的人很相信巫术。 有一个女巫,告诉大家,要定期给河伯送去美女,否则河流会发大水,冲毁城市和家园。 女巫牵头,把一些良家女子,丢进河里,导致老百姓活得战战兢兢。 有一天,女巫要丢女子到河里,西门豹走过来,说:“我们让那个女巫的弟子去问一问,河伯需要多漂亮的女子。” 说完,把女巫的一个女弟子丢进河里。 隔一会,西门豹说:“去了那么久,也不来回一句,再喊一个弟子去问一下。” 接二连三,女巫和其弟子,都被丢进河里。邺城的人,就不相信什么巫术了。 西门豹带着 老百姓开挖河渠,发展农业,水患就不见了。 可怜的女巫,明知自己在装神弄鬼,遇到了不信邪的地方官,却还较劲,结果把自己的命都搭进去了。
现在,很多人在网络上乱发言,把听到的东西当成真的。结果就有了谣言,自己也成为了谣言的传播者,可能涉及犯罪,还连累自己的家人。 03 火上浇油的事,别触碰。 人家在生气,你还要说一句:“你打我呀。敢不敢。”大概率,人家是敢的。就是一个老实人,也会一咬牙,一冲动,就握紧拳头。
在汉朝,汉宣帝刘询年幼的时候,没有在宫里住,而是在长安城,如野孩子一样。 刘询有一个玩伴叫“戴长乐”,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仗着关系,成为了朝堂上的官员。 戴长乐志得意满,常常与人针锋相对,因此得罪了不少官员。 平通侯杨恽,被戴长乐视为眼中钉。 杨恽就暗中收集证据,说戴长乐背后诋毁汉朝和匈奴的关系,还诅咒皇帝早亡。 汉宣帝刘询一怒之下,把戴长乐、杨恽都贬为庶人。 杨恽死性不改,开了一个讲坛,每天都暴露皇帝、皇宫的隐私,从来不悔过。最后,杨恽被腰斩。 看到人家生气了,要么闭嘴,要么主动微笑,低头,甚至可以讨好几句,毕竟保命比强词夺理,面子更重要。 最好是走远点,然后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等别人不生气了,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04 还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呢?还有什么比家庭更幸福的呢? 我们学会闭嘴,保护好了自己,也是对家庭负责。人和家庭的关系,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回头想一想,因为三五句话,就招惹天大的麻烦,也让家人跟着遭罪,是不是太愚蠢了。 说出去的话,就如泼出去的水,还收不回来,不慎重,不行。 人可以开口说话,但是一定要开口吐春风。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