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荐读:手把手教你最实用的滑线结,骨科医生必备

 独行猴 2025-02-18 发布于广东

现在介绍一些实用的深部滑线结技术,目的是让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遇到深层组织修复时,在应用常规打结无法完成的情况下,可应用这些方法顺利地完成手术操作。


1、Weston 结


Weston结由Weston PV于1991年提出,可作为连续缝合的基础结。该结安全可靠、体积较小、操作方便、简捷实用,术者可根据爱好灵活掌握。

打结要

  • 打结时,左手执滑动线,右手执制环线。左手的拇、示指持线,右手所执线通过直线下方绕至前方,再通过右手执线的下方穿出,即行上行单结(图4-7)。

  • 将制环线的线尾逆时针方向首先烧制环线半周后,由前向后穿入两线之间,再顺时针绕双线半周。将线尾由后向前在离执线手最近的线环中穿过,完成基础结(图4-8)。

  • 通过逐渐拉紧左手的直线收紧线结。在辅助打结器的帮助下,拉紧至满意张力结后,再拉紧右手的缝线,锁紧线结。此后再打3~4个单结即完成最终锁定(图4-9)。

图片

图4-7 打结时,左手执滑动线,右手执制环线,行上行单结。

图片

图4-8 按步骤进行绕线和穿线,完成基础结。

图片

图4-9 先后拉紧滑动线和制环线锁定基础结,此后再打3~4个单结进行牢固固定。

在肩袖双排固定时,先进行外侧结构的复位和固定,再修复内侧结构。Weston结是一种低阻力的滑线结(图4-10)。

在缝线为编织线或单纤维细线时,Weston结比Roeder结更结实,常用于肩袖损伤的修复(图4-11)。

图片

图4-10 Weston结的结构原理。

图片

图4-11 Weston结常用于肩袖损伤的修复。


2、Hangman 结


Hangman结于1999年由Seidman等提出。该结简单实用,对以肩袖修复为代表的狭小腔隙的组织修复很方便、有效。

打结要

  • 左手执滑动线,右手执制环线。首先左手持双线,右手留长线制环(图4-12)。

  • 右手执制环线的线尾逆时针绕双线4周,将线尾由制环线侧引出(图4-13)。

  • 将制环线的线尾由执线侧最近端的线环由上至下穿出(图4-14)。

  • 逐渐拉紧双侧线线尾,使线结紧扣,可行3~4个单结进行加固锁定(图4-15、图4-16)。

图片

图4-12 左手持双线,右手留长线制环。

图片

图4-13 利用制环线逆时针绕双线4圈。

图片

图4-14 绕4周后将线尾由上至下通过线环。

图片

图4-15 逐渐拉紧直线,使线结拉紧,直至满意张力后再拉紧另一侧线尾锁定线结。

图片

图4-16 完成锁定后的步骤,打3~4个单结。


3、静力外科结


该结适用于微创下修复关节内深部的组织结构,简单实用,容易达到满意效果。

打结要

  • 左手执滑动线,右手执制环线,将制环线缆滑动线成三个连续的下行单结(图4-17~图4-19)。

  • 之后由滑动线绕制环线成一个下行的单结,再由制环线绕滑动线成一个制环的单结(图4-20、图4-21)。

  • 最后由滑动线绕制环线成一个下行的单结,完成基础结(图4-22)。

图片

图4-17 以直线(滑动线)为基础。

图片

图4-18 右手执制环线,下走线(绕直线下方打单结)。

图片

图4-19 同上图方法在连续下走线打2个单结,可以通过左手直线逐渐拉紧线结至满意张力后,再通过右手线拉紧完成自锁。

图片

图4-20 完成自锁后的线结,换成原直线围绕最后的自锁线打结,首先上行打单结拉紧。

图片

图4-21 由制环线绕滑动线成一个下行的单结。

图片

图4-22 最后由滑动线绕制环线成一个下行的单结,完成基础结。

本线结在使用中因为沿用了熟悉的平结手法,所以许多医生感到顺手。

关键是记住本线结完成了3个同方向的右手下走线后,通过牵拉左手线,借助推结器将线结打紧到满意的张力状态,然后进行交替反向锁结,完成线结。

这对于狭小空间的需张力修复组织来说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4、Duncan 结


Loutzenheiser等于1995年首次在文章中正式提出此结。该结操作较简单,固定确切、有效,是最经典的滑结之一。

Duncan结易学,操作简便、有效,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图片

图4-23 Duncan结。图A 为打结过程;图B 示最终锁定状态。

打结要

  • 该线结打法与Hangman结类似,只在最后一步线尾穿环的方向不同。

  • 左手执滑动线,右手执制环线。首先左手持双线,右手留长线制环。

  • 右手执制环线的线尾逆时针方向绕双线4周,将线尾由制环线侧引出。

  • 将制环线的线尾由执线侧最近端的线环从前向后穿出。

  • 逐渐拉紧双侧线尾,使线结紧扣,可行2~3个单结进行加固锁定(图4-23)


5、Nicky's结


Joe F.De Beer等于1997年在文献中报道了该结的应用。该结锁定确切,线结体积相对小,操作简捷,缝线常规是锚钉固定的组配线(不可吸收线)。

打结要

  • 左手执滑动线,右手执制环线。首先制环线绕滑动线行2个连续的上行单结,将制线的线尾从两线之间由后向前穿出(图4-24A)。

  • 之后将制环线的线尾逆时针绕滑动线行个上行的单结(图4-24B)逐渐拉紧两线,完成基础结。

  • 在基础结上可行3~4个单结完成牢固固定(图4-25)。

图片

图4-24 Nicky's结的打结过程。图A 示左手执滑动线,用制环线逆时针绕滑动线2周,将线尾从两线间由后向前穿出;图B 示将制环线的线尾绕滑动线行上行的单结,完成基础结。

图片

图4-25 Nicky's结的结构原理。


6、 Tennessee结


即田纳西结,在国内应用较为广泛。该结操作简便,体积较小,适用于微创的腔隙内组织修复。

打结要

  • 左手执滑动线,右手执制环线。首先由左手执双线,将制环线的线尾逆时针绕双线1周。

  • 将制环线的线尾由后向前从两线间穿出。之后将制环线的线尾从前向后穿过近手侧的第一个线环。

  • 逐渐拉紧两线,完成基础结。在基础结上可行3~4个単结完成牢固固定(图4-26、图4-27)。

图片

图4-26 Tennessee结的打法。

图片

图4-27 Tennessee结的结构原理。


7、Roeder结


Roeder结是最早用于关节镜术中操作的滑线结。该结有多种改进型的打结方式,操作简单,是外科手术中最常使用的打结方式之一,在运动医学中应用较多。

打结要

  • 左手执滑动线,右手执制环线。首先由左手执双线,将制环线的线尾逆时针绕双线1周。

  • 将制环线的线尾由后向前从两线间穿出,之后将制环线的线尾隔远端单线从前向后穿过两线之间(图4-28)。

  • 逐渐拉紧两线,完成基础结。在基础结上可行3~4个单结完成牢固固定。

图片

图4-28 Roeder结的打法。


8、SMC结


SMC结于2000年由 SH Kim等首次在著作中描述。SMC结简便、有效、实用,是运动医学中堪称经典的线结,也是国内许多知名专家选用的打线结技术。

打结要

  • 左手执滑动线,右手执制环线,首先由制环线逆时针绕双线半周(图4-29)。

  • 将制环线的线尾逆时针绕滑动线1周。之后将制环线的线尾从后向前穿过滑动线和制环线形成的间隙(图4-30)。

  • 逐渐拉紧两线,完成基础结。在基础结上可行3~4个单结完成牢固固定。

图片

图4-29 左手执滑动线,将制环侧线逆时针方向首先绕双线半周后,将制环线的线尾逆时针绕滑动线1周。

图片

图4-30 将制环线的线尾从后向前穿过滑动线和制环线形成的间隙。


9、Mid-ship结


Mid-ship结由 Frederic Balg等于2005年首次在文献中报道。我们认为此线结的稳定性至少与渔夫结相当。它的主要优势在于手法简单、易于操作,线结的体积小,便于重复和教学,是关节镜下修复手术常用的线结技术。

打结要

  • 左手执滑动线,右手执制环线。首先由制环线绕滑动线呈上行的单结。将制环线的线尾由双线背侧绕线1周。

  • 之后将制环线的线尾向下,穿入环绕双线前的线环中(图4-31)。

  • 逐渐拉紧两线,完成基础结,再将制环线绕滑动线呈一个上行的单结(图4-32)。

图片

图4-31 使制环线绕滑动线成上行的单结,穿出后的制环线顺时针绕双线1周,将制环线的线尾向下,穿入环绕双线前的线环中。

图片

图4-32 再将制环线绕滑动线呈一个上行的单结,拉紧滑线端完成最后的线结结构。


10、MRH结


MRH结首先于1982年由 Bigon M等描述。本结的结构更为简单,易于操作,线结的体积小,是关节镜下修复手术常被应用的线结技术。作者本人非常喜欢应用这个线结技术。

打结要点:

  • 本线结为双线结构,左手为线环侧,右手为线尾侧。首先由线环侧绕自体成环,将线尾之一穿过双线环(图4-33)。

  • 之后将另一线尾穿内侧线环(图4-34)可在缝合器的帮助下逐渐拉紧两线,完成基础结(图4-35)。

图片

图4-33 线环侧绕自体成环,将线尾之一穿过双线环。

图片

图4-34 将另一线尾穿内侧线环。

图片

图4-35 逐渐拉紧两线,完成基础结。


11、Giant结


新型的Giant结于1999年由Basim AFleega等报道。该结是一种自锁定的滑线结,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线结的体积小,不需要额外的单结固定,常用于肩袖损伤的修复、 Bankart损伤及肩关节囊的手术治疗。

打结要

  • 左手执滑动线,右手执制环线,首先由制环线顺时针绕滑动线2周完成上部结将制环线的线尾由后向前从两线间引出。

  • 再将制环线在已成线结的下方顺时针绕滑动线2周完成下部结。逐渐拉紧两线,完成基础结(图4-36、图4-37)。

图片

图4-36 Giant i结的打法。

图片

图4-37 Giant结的结构示意图,双环锁定后有很好的抗松脱功能。


12、Slippage-proof结


本线结由Chris F.Jo等于2007年报道。与其他一般的滑线结不同,此结不是通过堆叠而成的,而是通过绕线将其变成两个连续的结,一个单结和一个丁香结,两者结合能提供较强的牢固性。该线结的特点是锁定效果好。

打结要

  • 左手执滑动线,右手执制环线。首先由制环线递时针绕过滑动线,再绕过双线背侧。

  • 将制环线的线尾由前向后从两线间引出,顺时针绕滑动线成环(图4-38)。

  • 再将制环线顺时针绕滑动线成环,将线尾从两环间穿出(图4-39)。逐渐拉紧两线,完成基础结。

图片

图4-38 将制环线逆时针绕过滑动线,再绕过双线背侧。将制环线的线尾由前向后从两线间穿出后顺时针绕滑动线成环。

图片

图4-39 将制环线顺时针绕滑动线成环,将线尾由两环间穿出。


13、Pretzel结


Pretzel结由Mustafa Karahan等于2009年首次在文献中报道。此结为锁定滑线结,简单方便类似于方结的打法,只不过将第二个结的线尾从第一个线环中穿出,便于描述、教学和重复,是关节镜下修复手术常被应用的线结技术。

打结要

  • 左手执滑动线,右手执制环线。首先由制环线时针绕过滑动线成上行单结。

  • 再将制环线顺时针绕滑动线1周。再将制环线线尾由第一个环间穿出。

  • 相对于左手滑线侧,第一环线上行,第二环线下行(图4-40)。逐渐拉紧两线,完成基础结(图4-41)。

图片

图4-40 相对于左手滑线侧,第一环线上行,第二环线下行。

图片

图4-41 逐渐拉紧两线,完成基础结。


14、Nice结


下面向大家绍一个非常实用,而且是我很偏爱的一个高张力线结。这个结对于骨折部位的切开复位和重建尤为实用,在这里重点把这项技术介绍给大家。此线结是由法国Nice地区的Pascal Boileau医师发明。

打结要

  • 本线结为双线结构,左手为线尾侧,右手为线环侧首先由线环侧绕线尾侧成上行的单结(图4-42)。之后将双线尾由线环中穿出(图4-43)。

  • 逐渐用力牵拉双尾线侧,使线结滑向被掴扎组织,然后通过将双尾线分开,双手各执一线用力对拉,直至满意线结张力后,通过3~4个单结结束操作(图4-44)。

  • 对于骨折的捆扎张力可达缝线的极限张力,但注意缝线替代不了钢丝,请同道斟酌(图4-45)。Nice结的六大特点见(图4-46)。

图片

图4-42 由线环侧绕线尾侧成上行单结。

图片

图4-43 将双线的线尾从线环中穿出,完成线结的主体结构。

图片

图4-44 Nice结的打法。

图片

图4-45 Nice结对骨折的捆扎张力可达缝线的极限张力。

图片

图4-46 Nice结的六大特点。

因担心线结从结套中逃逸而失效,作者有时会在临床应用中进行小小的改动。

打单结的方式不变,可以通过不穿双线而改穿单根线拉紧线结同样可保持高张力,之后用3~4个单结完成操作(图4-47)。

图片

图4-47 Nice结的改良。

之前作者因骑行外伤,导致左手第四掌骨骨折(AO分型为A1型骨折),运用Nice结技术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又避免了钢板内固定的二次取出手术。

运用Nice结技术成功治疗了自己的骨折,让作者对打结技术在骨科的应用有了更大的信心。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