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焦堵,就抑郁!妙用三仁汤,治退休后抑郁,医案实用又有趣

 人老颠东 2025-02-19 发布于广东

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和方剂,必须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湿热阻滞、三焦不通,和抑郁之间的关系。

没错。有些人之所以抑郁,就是源于身体堵了。而堵塞身体的罪魁祸首,是湿热。

来吧,我给你讲下面这段有趣的医案故事。你看完,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多大岁数呢?不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大概五年前,她从原来单位退休了。

退休了,这人啊就不高兴,闷闷不乐。所以刚刚赋闲在家那段日子,她显得少言寡语,面无表情,显得有些沉闷。

对此,家里人都理解啊。从前风风火火的一个人,现在退休了,肯定有一些不适应。

图片


但是啊,后来,家里人逐渐感觉不对了。这就是,她的情绪渐渐不稳定,时而安静,时而显得特别烦躁焦虑,坐立不安,很难安安静静地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

另外,她有时候还显得比较悲观,说自己无用了,被社会抛弃了,无脸见人了。话到情深处,她甚至还会掉几滴眼泪。

再后来,她的问题严重到彻夜不眠啊,脑海中有自杀的念头,好几次和家人说起自我了断,结束痛苦之类的话。而且,她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不感兴趣了,吃东西不香,没有任何食欲,品不出味道来。体重,随之明显减轻。

总之,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生命正在逐渐消逝,她残留在这世界上的时间,不多了。

你说说,这吓人不吓人?

家属一看,说这不行啊,赶紧带她去看中医。

刻诊,患者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苔黄腻,脉弦滑。细问得知,患者已经好几天不大便了,便秘。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提笔书方一首,但见——

柴胡10克,郁金10克,香附10克,厚朴10克,半夏10克,生薏苡仁30克,杏仁6克,砂仁6克,淡竹叶10克,飞滑石10克,木通10克,石菖蒲10克,炙远志6克,胆南星10克,生大黄10克(后下)。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7剂以后,大便通畅,睡眠有了明显好转,情绪平稳许多。接着,原方加入黄连3克,莲子心6克,继续投用。

最终,患者连服两个月以后,诸证息平,完全恢复正常,开心愉快地享受退休生活了。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在业内非常有名,最初刊载于2001年的《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当时的医家姓隆,是北京的一位杏林前辈。

图片


来吧,我们讨论一下这背后的道理。

你看啊,这人的问题,是退休以后精神状态一落千丈,悲观抑郁,不能自拔。

首先,我们得考虑一个事儿,这就是肝郁气滞。这种社会角色、地位上的变迁,对患者来说一个打击。她适应不了。肝主情志,主疏泄,所以患者由此而肝郁气滞。

接下来,你再看,这患者就诊的时候,舌体胖,脉弦滑,苔腻,而且平时食欲差、口中无味,吃什么都不香。由此你能想到什么啊?是不是脾虚啊?脾虚生湿啊,所以脉弦滑苔腻。脾虚气血生化不足,所以舌体失养,舌头胖大。脾虚,则胃气不降,也跟着虚弱。胃气不足,则食欲差、口中无味。

当然了,你再看,患者苔腻的同时,还发黄。这说明啥事?说明患者肝郁气滞化热,或者痰湿郁久生热,总之是体内有热邪了呀。

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患者的主要病机,就是肝郁气滞,湿热内阻。湿热扰于心神,再加上清阳之气不升头面,所以患者思维迟钝、寡言少语,到最后则烦躁焦虑,悲观失望,甚至夜不能寐,想要自杀。她的郁证,就是这么来的啊。用一句话总结,就是肝郁气滞,湿热壅阻,上扰心神。患者的身体,被湿热堵住了!

那这个时候怎么办?第一要清湿热,第二要疏肝解郁理气。你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柴胡10克,郁金10克,香附10克,厚朴10克,半夏10克,生薏苡仁30克,杏仁6克,砂仁6克,淡竹叶10克,飞滑石10克,木通10克,石菖蒲10克,炙远志6克,胆南星10克,生大黄10克(后下)。

这里头,柴胡、郁金、香附解郁理气。

大黄通腑泄热,开后门,排大便,让患者身体通畅,邪有路可退。

胆南星,毫无疑问,是清痰热的。

把这些抛开,剩下的,无疑就是三仁汤了。只不过,原方中的通草变成了木通,蔻仁换成了砂仁。

三仁汤干嘛的?就是宣畅气机,清利湿热的。其中杏仁、白蔻仁(可换砂仁)、薏苡仁,分别入上焦宣利肺气而开水之上源,又入中焦化脾湿醒脾,还入下焦利水。所以它们对清化我们体内的湿热是很有帮助的,为全方的基础,号称“三仁”。

此外,还有厚朴、半夏、通草、滑石、竹叶。其中厚朴行气,能够除湿理脾。半夏燥湿化痰。通草(有时木通替代)能利水,滑石更可以利湿热排出体外。

总之,这么一来,患者湿热得到宣解,气机得到畅行,湿热阻滞三焦的问题,就解决了。

图片


所以说,在这个医案里,三仁汤是关键,是基础,是重中之重。因此,它是三仁汤加减,治疗郁证的例子。

读者朋友,这个郁证,在我们当代人生活里,还是比较多见的。要承认,许多时候,我们当代人是面临压力的。同时,如果我们再有脾虚生湿,湿郁化热,或者肝郁化热之类的问题,那么结果就是和医案里的患者一样,肝郁气滞、湿热阻滞、三焦不畅,最终导致痰热扰心,清阳不升,阴浊不降,以至于形成郁证。对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心中牢记,遇到问题能够合理认识。尤其是中医同道,应该把上面的辨证思路,好好体会一下。

总之,这些源于杏林前辈的好经验,好方法,是有价值的。我们千万不能视而不见。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