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王主任:不做手术,倪海厦仅凭一剂草药方化解患者肠息肉,让我更明白:中医之路漫长,多钻研一点,我的患者就少受一点罪!行医三十几载,闲暇之余,我总爱翻阅古籍医书,还有医学大家的临床案例。我的学生...

 我爱看金匮伤寒 2025-02-19 发布于江西
不做手术,倪海厦仅凭一剂草药方化解患者肠息肉,让我更明白:中医之路漫长,多钻研一点,我的患者就少受一点罪!

行医三十几载,闲暇之余,我总爱翻阅古籍医书,还有医学大家的临床案例。

我的学生常说:老师,您都这么厉害了,这些书您也读过很多次了,为啥还要读呢?

我答:咱们学中医,有两件事不能懈怠,一是养生,二是学习。要往中医历代宗师方向学习,多学一点,你的患者就少受一点罪!

不管医书还是视频资料,常读常新,一日,偶得倪海厦先生关于肠息肉的讲解视频,他言:肠息肉之疾,实则不难,病源在于“湿毒瘀结”,手术非唯一之选!

那该如何应对?
倪海厦先生赐方如下:茯苓15、薏苡仁30、半枝莲12、桃仁10、红花6、黄连8、枳壳12。

这个方子我在临床上也运用过多次,其中一个案例分享:
李先生,48岁,自述长期排便不畅,偶有腹痛,腹部胀满,食欲欠佳。

随用此方,患者服药1月后,排便渐畅,腹痛腹胀大减。于是,原方稍事调整,续服2个疗程,症状几近消失,肠镜复查,息肉竟已无踪,诸症皆愈。

此中缘由何在?
中医理论认为,肠息肉之生,源于“湿浊内蕴—瘀毒阻滞—气血不和”。
患者多见舌苔厚腻,脉象濡滑,此乃湿浊之象。湿性趋下,易阻肠道,气血运行不畅,瘀毒由此而生。瘀毒与湿浊交织,日积月累,终成息肉。


长此以往,气血失和,病势益重。患者面色晦暗,体倦乏力,皆是气血受损之征。

故治肠息肉,当以祛湿化浊、解毒散结、活血化瘀为要。

方中,茯苓、薏苡仁利水渗湿;半枝莲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黄连清热燥湿;枳壳行气宽中。

此方不仅适用于肠息肉,于胃息肉、胆囊息肉等亦有其效,然临床应用时,需依患者体质病情灵活调整。

吾辈著文,旨在唤醒世人:中医能愈顽疾,无论何种疑难杂症,皆有其独到之处。常读常新,多多拓展,多钻研一点,患者就少走一点弯路。#中医##肠息肉##分享中医心得##求个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