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的精髓,就藏在这25公里城墙里(下)

 韭花小筑 2025-02-24

六朝建康城和南唐金陵城的基础上,明城墙一改旧制,根据原有的山脉水系来筑城,东连石头城,南横贯秦淮河,北带玄武湖,是妥妥的世界第一大城垣。

图片

之前说过,我们的朱元璋同志拉了全国28万民工用了近3.5亿块城砖,修了28年,才完成了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垣。

图片


如今我们常说的南京城墙只是其中的第三重—京城城墙而已。图片

经历战火与拆墙运动,如今还完整留着25公里左右,大致可以分为东,南,西,北四线。

图片

囿于字数,故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的北线与东线已经走完。

上篇看这里👉:走完南京25公里的城墙后,我才明白什么叫虎踞龙蟠(上)

图片

书接上文,接下来继续完成剩下的南线与西线

南线这段是从东水关→武定门→中华门→长干门→集庆门。华门这段是精华,夜场有光影秀表演,附近的城墙博物馆值得一去,至于大报恩寺景区,有游园卡可以去一次。

图片

西线则分两段,一是清凉门到石头城,二是定淮门→挹江门→仪凤门→狮子山。

一带相对来说比较小众,相当有野趣,人文方面有乌龙潭,孙权的石头城,朱棣修的天妃宫,作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静海寺以及朱元璋没修成的阅江楼。

图片

那么话不多说,穿好防晒衣,带瓶水,咱们继续开整!🚶

'城墙南线'

门票:50元/人

距离:4.5公里

登墙口:东水关,武定门,中华门(南门,北门),集庆门

开放时间:日场8:30—17:00 夜游活动(仅限中华门,17:00—22:00)

在登东水关走南线之前,我先提一嘴东线与南线之间,在1938年全国拆墙运动中未能幸免的两座重量级城门。

图片

一是光华门,明朝的国门。

它是明皇宫南北中轴线上最南端的大门,是京城的正门也叫正阳门。当时不管是祭祀孝陵,户部勘合还是外国大使觐见都必须从这个门出入。

图片

只剩下个光华门公交站了

在1937年的南京保卫战中,光华门也是鬼子攻打南京战斗最激烈,伤亡最大的一座城门。

图片

二是通济门,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门。

都晓得现在南线的中华门号称“中华第一瓮城”,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然而和通济门一比还是差点意思。


图片


图片

当时通济门东北是皇城,门西南是商业CBD,它扼守内外秦淮河分界,为南京咽喉。

明朝洪武初年通济门被朱元璋建造出来,二百多年后,南明弘光帝朱由崧经由此门被清军押送回南京,彼时的气运难以琢磨。图片

图片

从东水关遗址公园登上城墙,经过武定门,雨花门,中华门,长干门最后到达集庆门,这一段大约有6公里的路程,无论从哪个登墙口上都是50元,也是最贵的一段了。

图片

东水关是秦淮河流入南京城的入口,也是南京明城墙的船闸入口。

字面意思是“东边的水上关口”,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调节内秦淮河水位和防洪,二是防止敌军从水路偷袭。

图片

图片

东水关旧貌

东吴时期作为引水入城的水渠,六朝时则是商贾往来之地。

南唐李昪还叫杨吴徐知诰时,身为金陵府尹的他在搞城墙工程时,建成了东水关,现在的看到的样子则是朱重八在该基础上升级换代的plus版本。

图片

如今的东水关已经褪去喧嚣繁华成了遗址公园。

初夏傍晚的秦淮河畔,凉风习习,基本上没啥游客,遇上的都是一些带着孩子玩耍的附近居民,附近还有个吴敬梓纪念馆,可以顺带着一起逛逛。

图片

图片

武定门,雨花门都是民国时新开的,不做赘述。

武定门旁边就挨着白鹭洲公园,有灯会的时候可以去逛逛,“南京顶流”夫子庙,老门东也在附近。


图片


这里得给外地朋友科普一下,我说的“夫子庙”不仅仅指那一条商业街,它包括周边的很多地方,比如夫子庙里面的大成殿,江南贡院,中国科举博物馆,王导谢安纪念馆,李香君故居等

图片

周边则有中山王徐达的瞻园(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演员海清外婆的祖宅,人称“九十九间半”的甘熙故居,老门东里还有李渔的芥子园。

图片

图片

瞻园里的黑天鹅

走啊走,走啊走,就到了如今南线城墙的灵魂—中华门。

在南京还是五代十国时杨吴的西都时,中华门就已经建造好了,到了南唐国都和南宋陪都期间,那时候的中华门则是江宁府、建康府的南大门。

图片

图片

据说这是聚宝盆埋的位置

明初朱元璋对它进行了扩建,当时叫“聚宝门”,据说沈万三的聚宝盆就埋在城门底下。

如今的中华门,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有三座内瓮城,四道门垣,二十七个藏兵洞,江湖人称“天下第一瓮城”。

图片


站在城墙上就能看到大报恩寺的“玻璃塔”,关于90元门票的大报恩寺遗址景区。

有三种情况你可以去一下,一是你有南京游园卡,二是你有钱,三是你对这段历史有特殊的执念。

图片


城下就是新晋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南京城墙博物馆

南京大大小小的展馆,博物馆我基本全去过,这个馆在我心目中是仅次于南京博物院的存在,去了绝对不虚此行。图片

图片


这一段的终点是开辟于1991年的集庆门,“集庆”二字是元代南京的称呼。

这道门是东大建筑系潘谷西老教授设计建造的,宋代过梁式的四孔方形城门,是南京第一个偶数门。

图片

图片

集庆门附近有两个小景点,一个是躲在来凤小区里的金栗庵,一个是晚清享誉两江的胡家花园,即所谓的愚园。

图片


这里的来凤小区也算是南京有名的美食高地了,不输南湖,茶南,红庙它们老几位,像是叶新小吃,烈火油酥烧饼,三子面馆,胖姐砂锅,芳姐重庆名小吃等等。


图片

紧邻着愚园的长干里花露岗上,有南朝宋时所筑的凤凰台

李白当年来南京旅游时,就曾上去过并发了个朋友圈,“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图片


'城墙西线'

门票:不要钱

距离:①2公里+②5公里

登墙口:清凉门,定淮门,华严岗门,挹江门等

开放时间:日场8:30—17:00

南京城墙西线一带相对来说比较小众,但这块的自然山水,历史人文都却十分能打!总之是人少景美还不要钱!图片

图片

图片

①清凉门→石头城

清凉门是南京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门之一,而且还是现存的四个明朝城门原物之一。

有意思的是,这个门在明末就被堵塞住了,三百多年没有使用,直到2003年才重见天日,所以这也就成了清朝人唯一没用过的门了。

图片

这一段城墙建在清凉山高低起伏的山崖上,低情商“地处偏僻~”,高情商“很有野趣!图片

如今这儿成了石头城遗址公园的一部分,南京有名的“鬼脸城”就在这里。

图片

图片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第一朝就是东吴。

“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这是诸葛亮的著名论断,这也是孙权从湖北鄂州,迁都南京的重要原因。

图片鬼脸城

孙权把大本营搬到南京之后,就在石头山上修建了石头城。

当时的长江还没西迁,长江水就在清凉山下流过,石头城扼守长江天险,是保护东吴京师的资本。

图片当时长江水从这底下流过

这一段城墙沿线有乌龙潭公园,清凉山,国防园,南中医,河海大学也在附近

乌龙潭公园是个狭长的小公园,从汉中门地铁站走出来不远,沿着虎踞路走,稍稍便能到抵达。

图片

图片

三国时这里叫清水大潭,晋代时据说潭中有那么四处泉眼,一年四季喷个不停,某一年的六月十九号,有四条乌黑麻漆的龙环绕泉眼玩水,“乌龙潭”由此得名。

图片

图片

清代时这儿成了曹雪芹家后花园的一角,如今里面有曹雪芹纪念馆。

我还意外的邂逅了清朝重建的颜鲁公祠,颜鲁公即颜真卿,唐代时颜真卿搁这儿设立放生池,几十年后有人便在潭西建放生庵,用来祭祀他。

图片

图片

②定淮门→华严岗门→挹江门→仪凤门→狮子山段

定淮门是明城墙“里十三”之一,同样是在1958年去世。

因为靠近城内的马鞍山(不是你们想的那样~),所以最初也叫马鞍门,后来秦淮河常闹水灾,为求水患安定,这才改的定淮门。

图片

从定淮门遗址北边的登墙口可以免费登上城墙,往挹江门的方向走去,没有遇上几个人,沿线的风景都是变换个不停。

图片


狭长的小桃园里桃花盛开了,映衬在护城河的粼粼波光里。

到了挹江门,你可以选择下城墙绕进绣球公园八字山公园里,在“网红打卡大行其道“的当下,它们是老南京人为数不多的净土。

图片

图片

绣球公园因为绣球山而得名,后者是狮子山的余脉,所谓“狮子盘绣球”是也。

有意思的是,在山上碰到了朱元璋马皇后的一些要素,比如她为士兵做饭的军灶以及她留在山上的一双大脚。

图片

图片

在狮子山南麓与绣球山之间是2006年复建的仪凤门。

仪凤门是明城墙“里十三”的重要的一员,因为它是南京城内通往长江岸边的要道,当时的官员北上,出征,凯旋都走这座城门。

图片


城门两边依山顺势而建的城墙皆是当年原貌,北边连的就是狮子山了。

附近主要有三个景点,一是阅江楼,二是天妃宫,三是静海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

图片


屹立在狮子山巅的阅江楼,算是太祖的梦中情楼了。图片

这是为啥呢,因为在洪武七年(1374年),阅江楼只修了个地基就停了,朱元璋压根没见到它临江而立的样子。

图片

不过就算没修成,大学士宋濂还是写了一篇《阅江楼记》,和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一样,主打一个想象力。

图片

现在看到的阅江楼是2000年左右南京政府修的,据说还评上了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

文不文化咱们先别管,楼的颜值真就没的说,“碧瓦朱楹、 彤扉彩盈”,登楼后目之所及的风景更是绝对的一流。

图片

图片

天妃宫在仪凤门斜对面,是一处纪念妈祖的庙宇。

别奇怪在这儿碰到海神娘娘,毕竟南京是郑和下西洋的策源地,起终点嘛。

图片

事实上这座天妃宫就是明永乐五年(1407年)。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顺利回国,明成祖朱棣为感谢妈祖护佑而修建的,当时还亲自撰写了一块《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立在天妃宫中。

图片

这块600多年的碑如今完好保存了下来,但却不在天妃宫中了(换成了复制品)

原物在1997年被移到了附近的静海寺中,我兜兜转转的找了很久,最后在后院一个角落里,发现了它套着玻璃罩子的高大身影。图片

图片

实物真的很大,很夸张

静海寺最初是朱棣为了褒奖郑和航海功绩,下令敕建的皇家寺院。

因为是皇家寺庙嘛,刚建那会儿殿宇规模相当之大,据说占地2万多个平方,有“金陵律寺之冠”的江湖地位。

图片

朱棣给寺取名“静海”,是存了“四海平静,天下太平”的心。

然而历史吊诡的是,1840年6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清政府就在静海寺与英国谈判四次,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香港就是在这儿割的。

图片

如今的静海寺不设香火,没有僧人,作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象征,里面已经成了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落后就要挨打,警示着国人。

图片

图片

🚶🚶🚶

至此,南京城墙篇可算是完结!

明朝的南京城是当时世界上最雄伟繁华的城市,在包工头朱元璋的严格监理下,无论是城墙的高度,厚度,建材以及设防,都可称之为完美。

图片

倘若你走在城墙上,其实不难发现很多城砖上都镌刻着铭文,这就要和甲方爸爸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严格验收标准有关了。

图片

图片


一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

想了解更多城市攻略,不妨多关注一下这里。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