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胡观点:课题是凭空“想”出来的吗?

 老胡聊科研 2025-02-24 发布于河南

课题是凭空“想”出来的吗?

——基于部分中小学一线教师选题思路与方向的思考

(一)

我们先看几个中小学教师的课题案例:

案例1:

李老师(经开区XX小学):因为我目前的社团课是粘土课程,想开发一个以粘土为载体的校本课程,我的课题名称调整为《新建校粘土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这样可以吗?

我:“美术”两个字去掉吧!

李老师:好的,《新建校粘土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但是粘土感觉没有什么选题竞争力,好像比较普通。社团上次做了个粘土作品,妇女节主题的发簪发夹,不知道粘土作为选题能不能做出点东西?

案例2:

胡老师,我想做一个课题研究,题目定为:《以劳动教育为主线的跨学科研学活动实践研究》。请您指导一下,这个题目有问题没?我原来做了一个以历史学科为主线的跨学科研学活动,效果还凑合。这个只是作为活动来做的,没有做课题,下一步是想做一系列活动,边做课题边实践。

案例3:

1.新时代背景下关于加强小学低中学段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路径探索;2.网络安全教育在小学低中学段的研究;3.小学低中段网络安全教育有效策略研究;4.小学低中学段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的思考;5.小学低中学段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有效策略研究;6.小学低中学段网络安全教育路径探索;7.网络安全教育的校本化实施以郑州市郑东新区XX小学为例。我想做安全教育的研究课题,请胡老师把把关,提提意见。谢谢!

案例4:

我想研究的是教师在教学技术与工程类课程时候的一些策略方法,比如,如何补充此类课程的知识(如何建造房子,教师首先要补充建造房子结构等知识;如何做仿生模型,教师要先补充仿生学知识),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比如,建造房子,教学设计包括:设计、制作、再设计等环节),如何制作教具展示(给学生一个好的样本,让学生拆解模仿)。    

我听到,说是“策略研究”或者是“实践研究”都是方法,然后我在这里把策略或者是实践都给省略了,是不是看起来有点像研究这个的教学?我的课题名称是:《小学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

案例5:

孙老师:课题《甲骨文化背景下的小学生识字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甲骨文化引领下小学低段学生识字能力的提升研究》《甲骨文化背景下的小学生识字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甲骨文化引领下小学低段学生识字能力的提升研究》,胡老师,帮我指导一下这四个课题名称吧?

我:请参考一下这篇文章吧:《问题与课题名称:孰先孰后?》

孙:我想了四个课题名称,其实就是想在低年级的识字学习中融入甲骨文化,提升学生识字能力,培养识字兴趣,提升文化自信。这是我们学校老师自己找的点,她参加了甲骨文培训,想研究这个课题《文化自信背景下小学低段学生识字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案例6:

胡老师好,我是xx路小学的马xx,之前您来学校讲过课题的讲座,特别受益。今年想做个课题,题目是:小学高段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积极情绪的策略研究。之所以想研究这个是因为学校目前在王伟校长的带领下加入了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的幸福学校项目,通过引领大家学习积极心理学、践行幸福打卡等提高学校、老师的幸福感。想借此把他运用到班级管理上。麻烦您给指点指点。

案例1中,该教师目前的社团课是粘土课程,因此想开发一个以粘土为载体的校本课程。案例2中,该教师原来做了一个以历史学科为主线的跨学科研学活动,但只是作为活动来做的,没有做课题,下一步是想做一系列活动,边做课题边实践,甚至连课题名称《以劳动教育为主线的跨学科研学活动实践研究》都想好了。案例3中,该教师一口气列出了《新时代背景下关于加强小学低中学段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路径探索》等七个课题名称,然后说想做安全教育的研究课题。案例4中,该教师想研究的是在教学技术与工程类课程时候的一些策略方法,比如,如何补充此类课程的知识(如何建造房子,教师首先要补充建造房子结构等知识;如何做仿生模型,教师要先补充仿生学知识),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比如,建造房子,教学设计包括:设计、制作、再设计等环节),如何制作教具展示(给学生一个好的样本,让学生拆解模仿);等等。案例5中,该教师列出了课题《甲骨文化背景下的小学生识字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等四个课题名称,而且特别说明这是她们学校老师自己找的点,因为她参加了甲骨文培训,想研究这个课题《文化自信背景下小学低段学生识字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案例6中,马老师想做的课题名称是:小学高段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积极情绪的策略研究,而且还给出了自己的理由。    

(二)

上述几个课题选题案例,是部分中小学一线教师发给我的相关课题咨询或请教对话内容。从这些课题咨询的内容中不难看出,有一个非常醒目的关键词:“想”。也就是说,这几名中小学一线教师在课题选题的时候,“想”做课题的意愿还是比较强烈的,而且大多停留在“想”的层面。

部分中小学一线教师“想”做课题,这本身一件值得肯定和高兴的事情,主要体现在:一是说明部分中小学教师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课题意识,有一种“想”做课题研究的冲动和觉悟;二是部分中小学教师希望通过课题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活动质量。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以下问题:一是部分中小学教师之所以“想”做课题,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评职称,是一种被动的需求;二是部分中小学教师只是“想”做课题,还是一种比较浅显的课题意识;三是部分教师不知道如何进行选题,对选题是比较迷茫的陌生的、神秘的,甚至是心理极其恐惧的;四是部分中小学教师的问题意识还比较淡薄,没有提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问题,也不清楚课题名称与教学问题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对于中小学一线教师而言,“想”做课题,只有课题意识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切实的科研行动,想与做应该有机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如果教师只是停留在“想”做课题的层面,那么显然课题是凭空“想”不出来的。

(三)

如果从工作性质和工作方式出发,我们对中小学一线教师的科研定位是:课题研究就是一线教师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过程。显然,中小学教师的课题选题方向和思路应该是从日常教学问题出发,研究过程就是问题的解决过程,研究成果就是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并表达出来的结果。由此可见,一线教师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广大一线教师课题研究活动的起点和终点。    

有鉴于此,我们对中小学教师的课题选题思路建议是:

第一步,课题组成员或个人认真梳理、分析和查摆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或难题,这些现象必须是真实的、客观存在的,而且能够把这些现象具体表达出来;

第二步,课题组成员或个人把这些教学现象提炼成问题,当然也可以梳理出来多个问题;

第三步,课题组成员或个人共同研讨一下,找出目前大家最棘手但又迫切需要解决的其中一个问题;

第四步,建议把研讨出来的问题细化或分解为若干小的问题,这样问题就会更加聚焦、更加明确、更加清晰,也有助于下一步的课题研究活动

第五步,根据相关部门的课题立项申报要求,课题组成员或个人认真填写课题立项申报书,并进行课题内容的完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一线教师之所以出现选题难,其主要原因就是缺少一个正确的选题思路和方向,每当选题时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要么到处向人打听课题,要么网上搜索课题,要么瞎编乱造课题,要么把某科研部门选题指南上的课题直接粘贴复制和窃为己用。总之,如果中小学一线教师缺乏正确的选题思路和方向,那么选题“假大空”现象就层出不穷,乱象丛生。

李镇西老师说得好:“把难题当课题,是最真实也是最有价值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不是做给谁看的,而是我们教育本身的需要,或者它就是教育本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