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量化投资界,有一个神秘的名字——梁文锋。 这个男人既不像马云那般高调,也不像黄峥那样隐忍,他更像是站在资本与技术交界处的猎人,眼神凌厉,步伐精准。 他出道即巅峰,2013年,和浙江大学的同学一起创立了「杭州雅克比投资管理公司」; 短短几年间,他的另一家公司——「幻方量化」,已经成为中国量化投资界最锋利的剑之一。 2015年的市场动荡,很多机构焦头烂额,而幻方量化却凭借精密的高频交易算法,如幽灵一般在市场中穿行,游刃有余。「从此,幻方的名字在中国金融圈响彻天际」。 但梁文锋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资本是猛兽,他要驯服它量化金融,是冷酷无情的游戏。交易员、基金经理、对冲基金的操盘手,每天睁开眼睛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胜者吃肉,败者连骨头都不剩」。 但梁文锋不一样,他不仅要做游戏的参与者,他还要改写游戏规则。 他深知,「市场是有极限的」。传统量化策略,总有一天会失效。靠着机器学习做因子选股?可以,但一旦所有人都用上了相同的策略,市场就会趋于均衡,收益被摊薄。 「“只有真正的AI,才能长期保持对市场的超额收益。”」 梁文锋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 于是,2016年开始,他将人工智能引入量化投资,「让机器代替人去寻找市场中的不合理性」。 这一步棋,「直接把幻方量化送上了中国私募量化投资的神坛」。 从量化战场,到人工智能之巅但资本市场的游戏终究是有限的,而人工智能的世界,是无限的。 梁文锋的眼光,开始从市场转向更深的领域。 「他要做的,是超越OpenAI的DeepSeek」。 2023年,梁文锋的「DeepSeek」横空出世,这不是一家公司,这是他赌上未来的一场豪赌。 他的团队,「仅139人」,而OpenAI的团队,有1200人。 他的DeepSeek-V3,「训练成本557.6万美元」,而OpenAI训练ChatGPT-4,成本「高达1亿美元」。 他用10%的资源,做到了比肩甚至部分超越OpenAI的成绩,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AI的游戏规则,变了。 中国AI,终于有了自己的路长期以来,「中国科技公司在AI领域,扮演的角色更多是追赶者」。 无论是百度、阿里,还是华为、腾讯,大家都在研究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行。 但梁文锋不这么想。 他要做的,是直接和OpenAI掰手腕。 DeepSeek的模型,不仅是一个“更便宜的ChatGPT”,它在数学推理、代码能力、甚至中文能力上,已经「超过了ChatGPT-4」。 有人问:“梁文锋,你的目标是什么?” 「他说:“AGI(通用人工智能)。”」 “开源,是我对AI的信仰”在AI的世界里,最珍贵的不是算法,而是人才。 OpenAI、Google DeepMind,这些公司靠着全世界最顶尖的科学家,堆出了今天的辉煌。 但梁文锋有不一样的想法。 他「不挖人」,他选择自己培养。DeepSeek的核心研发团队,几乎全部是中国本土培养的年轻人。 更疯狂的是,他信奉「开源」。 DeepSeek的技术,不藏着掖着,而是拿出来,给所有开发者使用。 这在资本主义主导的AI世界里,简直是个异类。 但他不在乎。「他要的是一个更广阔的生态,而不是一家独大的公司。」 他在AI的时代,书写自己的传奇回顾梁文锋的轨迹,你会发现,他「每一次都在时代的风口上,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量化金融?他在巅峰期进入,并且用AI改写了市场规则。」 「人工智能?他在全球大模型竞赛最激烈的时候入场,直接挑战OpenAI。」 他像是一位资本丛林里的舞者,精准,迅捷,每一步都踩在节奏上。 有人说,他是“东方的AI疯子”,也有人说,他是“中国的萨姆·阿尔特曼”。 但梁文锋,「只想做自己」。 AI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而他的传奇,还远未落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