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肤饥饿,简单来说就是孩子缺少爱抚,处于"皮肤饥饿"的状态。 这样的孩子,往往内心极度缺爱,价值感低,容易变得懒惰、拖延、变傻。 01 皮肤饥饿的孩子 价值感低 心理学家哈洛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恒河猴实验"。 他把刚出生的小猴子,和母猴分开,关在笼子里,由两只假母猴来喂养。 一只假母猴是用铁丝做的,胸前挂着奶瓶,可以24小时提供奶水。 另一只假母猴是用绒布做的,摸起来柔软舒适,但无法提供奶水。 按"有奶就是娘"的推断,估计小猴子会亲近铁丝母猴。 可事实却恰恰相反,小猴子除了饿的时候,会找铁丝母猴喝奶,其余大部分时间,都依偎在绒布母猴身上。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被绒布母猴抚养大的小猴子,回到猴群后,性格极其孤僻,甚至有些自闭,无法融入集体生活。 哈洛由此得出结论: 身体接触对婴猴的发展,甚至超过哺乳的作用 。 孩子也一样,如果缺少爱抚,处于"皮肤饥饿"的状态,即便物质条件再好,内心也是极度缺爱的。 这样的孩子,往往价值感很低。 ![]() 02 皮肤饥饿的孩子 容易变傻 心理学家米拉尔德,曾做过一个"收容所实验"。 他选取了一组在正常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和一组在收容所中长大的孩子,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发现,收容所的孩子,平均智商只有53,而正常家庭的孩子,平均智商为100。 米拉尔德由此得出结论: 收容所的孩子,由于缺乏爱抚,导致智力发育迟缓 。 这是因为,爱抚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脑,促进神经元的连接,从而提高智力。 如果孩子长期处于"皮肤饥饿"的状态,大脑得不到足够的刺激,智力发育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变傻。 ![]() 03 皮肤饥饿的孩子 容易懒惰、拖延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提出过一个"足够好的妈妈"的概念。 他认为,一个"足够好的妈妈",应该能够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给予孩子足够的爱抚。 如果妈妈做不到这一点,孩子就会感到焦虑,从而产生懒惰、拖延的行为。 这是因为,孩子需要通过爱抚,来确认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如果得不到足够的爱抚,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不重要,不值得被爱,从而产生懒惰、拖延的行为。 ![]() 04 如何避免孩子"皮肤饥饿" 1. 多拥抱孩子 拥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爱抚方式。 每天给孩子一个拥抱,让他感受到你的爱和温暖。 2. 多抚摸孩子 抚摸可以刺激孩子的皮肤,促进神经元的连接。 可以在孩子洗澡、睡觉的时候,轻轻抚摸他的背部、手臂等部位。 3. 多陪伴孩子 陪伴是最好的爱抚。 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和他一起玩耍、聊天,让他感受到你的关注和爱。 4. 多鼓励孩子 鼓励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价值感。 当孩子做对事情的时候,及时给予鼓励,让他觉得自己很重要,值得被爱。 ![]() "皮肤饥饿"对孩子的危害,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作为父母,我们要时刻警惕,避免孩子陷入"皮肤饥饿"的状态。 多拥抱、多抚摸、多陪伴、多鼓励,让孩子感受到满满的爱,健康快乐地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