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虚阴盛、真寒假热、上热下寒、戴阳、阳脱的证候特点、治法及用药比较

 李俊玺书画 2025-02-25

1. 阳虚阴盛证
核心病机:阳气不足,阴寒内盛,脏腑功能衰退。
证候特点:
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苍白、舌淡胖嫩、脉沉迟无力,无假热表现2515。
治法:温阳散寒。  用药:
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适用于腰膝酸软、夜尿频多26。
右归丸:填补肾阳,改善畏寒、性功能减退611。
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温中散寒,主治脾阳虚腹痛、泄泻27。

2. 真寒假热证(阴盛格阳)
核心病机:阴寒内盛,虚阳被格拒于体表。
证候特点:内真寒(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脉沉微)与外假热面红如妆、身热但喜衣被)并存,病情危重414。
治法:破阴回阳,宣通格拒。  用药:
通脉四逆汤:重用附子、干姜,针对脉微欲绝的重症414。
白通加猪胆汁汤:反佐猪胆汁,防药性格拒,适用于阴阳离决414。
3. 戴阳证
核心病机:虚阳浮越于头面,真寒假热的特殊类型
证候特点:
下焦虚寒(四肢厥冷、下利清谷)与头面假热颧红如妆、咽痛不肿)并存,病情危重14。
治法:回阳破阴,宣通上下。  用药:
白通汤(附子、干姜、葱白):宣通阳气,引火归元14。
4. 上热下寒证
核心病机:阴阳不交,寒热格拒于上下(如心肾不交、脾胃升降失调)。
证候特点:上半身热(口舌生疮、烦躁失眠)与下半身寒(腰膝冷痛、小便清长)并存,常见于慢性病9。
治法:交通阴阳,清上温下。  用药:
交泰丸(黄连+肉桂):清心火、温肾阳,适用于心肾不交型失眠。
乌梅丸(乌梅300枚、附子6两、干姜10、细辛6、桂枝6、蜀椒4、黄连16、黄柏6、人参6、当归4。半翁)调和寒热,主治蛔厥或久利伴寒热错杂。(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论》:柴胡24g,桂枝9g,干姜6g,天花粉12g,黄芩9g,牡蛎6g,炙甘草6g。半翁)
5. 阳脱证(亡阳证)
核心病机:阳气暴脱,阴阳离决。
证候特点:冷汗淋漓、四肢厥逆、呼吸微弱、脉微欲绝属极危证候114。
治法:急救回阳,益气固脱。  用药:
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基础方,急救回阳114。
参附龙牡汤:人参+附子+龙骨+牡蛎,固脱救逆,适用于神志昏迷。
五证关系与用药对比

证候
核心病机
典型症状
治法
代表方药
阳虚阴盛
阳气虚,阴寒盛
畏寒肢冷,无假热
温阳散寒
金匮肾气丸、理中丸
真寒假热阴盛格阳四肢厥冷+面红如妆破阴回阳,宣通格拒通脉四逆汤
戴阳证虚阳浮越于头面颧红如妆+下利清谷回阳破阴白通汤
上热下寒阴阳不交,寒热格拒上半身热+下半身寒交通阴阳,清上温下交泰丸、乌梅丸
阳脱证阳气暴脱冷汗淋漓+脉微欲绝急救回阳四逆汤、参附龙牡汤

注意事项
真寒假热戴阳证:两者均属阴盛格阳,但戴阳证以头面局部假热为特点,需避免误用寒凉药14。
上热下寒:需兼顾清上焦火、温下焦寒,不可单用补阳或清热药9。
阳脱证:需配合针灸(如灸关元、神阙穴)增强回阳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