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粉丝传统制作工艺访谈录

 吴三元晒书台库 2025-02-27

粉丝传统制作工艺流程访谈录

吴汉生

在我的记忆里,存有粉丝制作的晾晒画面——在族叔吴学武家门前,白晃晃的粉丝用竹竿串着,成行成行地在稻场上摆挂着,一大片···其他的就没有印象,想必是小时候,我具体多大,说不清楚。我是1962年正月出生的,这个记忆,大概在1965-1968年之间。粉丝,作为制成品食物,很有特色,也很受人们的喜爱。我亲眼见过晒书台考古“井字”探方出现的稻谷,考古发现有占卜用的“龟甲片”、渔网的“坠子”等,周边又处“古汉阳”鱼米之乡,在安陆地域,粉丝的制作历史应该是很久很久、其范围应该也不会小····

                                 ——2024年秋在安陆市政协“米粉文化”座谈会上的发言

2025年正月,在满63岁的时侯,我回老家巡店晒书台村丘家咀塆,拜访了族叔吴学武,知晓我关于粉丝的记忆是1967-1968年间的事情;制作粉丝的一套设施就是其祖上传下来的;我也就摸清了“粉丝传统制作工艺流程”,感受到了其劳动场面和氛围,似乎懂了我们祖祖辈辈是如何长大的···

 

(吴学武  生于1950年7月  吴汉生摄)

粉丝传统制作工艺流程,分为两个制作时段。

第一时段:制作干块状半成品——粉块。

有五个环节,关键是“发酵”环节必须把握好。

1、浸泡。将原料“米或豆类”等用水浸泡2-3天。因为有春、夏、秋、冬之季,冷、热之时,故有浸泡时间的或长或短。

2、磨浆。制作粉丝有专用磨子(见下图),用驴子或黄牛拉磨;木制圆形底盘接浆,有一流浆口入桶,称之为“桶浆”。

 

(石磨凸显着历史的沧桑和无赖 半扇粉丝磨子(大) 吴汉生摄影)

 

石碾欢歌 粉丝磨子另一半·水中右· 中是碾米的碾子 吴汉生摄影

3、滤渣。将桶浆倒入“十字摇包”,也叫“粗布包”里反复摇晃,浆流入盆,称之为“盆浆”。摇包里的残渣用作猪饲料。

4、发酵。将盆浆倒入里,称之为“缸浆”。加入以前留下的“酸水”,使之尽快沉淀成为“糊状”,亦称“糊浆”。这一环节对粉丝的质量很关键,“糊浆”的品质,直接决定粉丝的“品相”和“经丝”(韧度)。

5、吊干。将糊浆倒入吊包(细布包),自然脱水晾干,形成“粉块”。

第二时段:制作成线条状成品——粉丝。

亦是五个环节,关键环节是“和浆、捶浆”。

1、刨片。将“粉块”用刨子,刨成片,再捣碎成粉状。亦称“碎粉”。

2、和浆。有两个配套器物:“粉盆”和“套盆”。“套盆”是木质的圆盆,“粉盆”是陶制圆盆,正好套在木盆内,故有“粉盆”和“套盆”之说。使用时,先在套盆里注入滚热开水,再将粉盆放进去,置入“碎粉”,加冷水搅拌。到一定的稠和度了,4人就围成圈,移步双拳擂浆围着粉盆转圈圈。这是整个环节最需要力气的,就是大冬天里,也是汗流浃背的。且干、湿必须适度,不能“干了”也不能“湿了”。“不干不稀”捏成“砣浆”。简称“砣”。

 

(套盆·吴学武家祖传物·吴汉生摄)

3、捶浆。一人站立在锅台边,一手执掌“粉漏”,一手用拳捶击“粉漏”里面的砣浆;砣浆受捶压后从“漏”中流出,进入滚烫的大水锅里,粉丝基本成型。需要添加砣浆,执掌“粉漏”者,就会发出悠扬的“添--砣”叫喊声,给紧张、枯燥的劳动场面,注入一种欢畅、愉悦、灵动、提神的心理力量。粉漏是一个圆形金属制品,就如现今电饭煲的蒸锅一般,不能深也不能浅,不能粗也不能细,平底有漏眼,尺长木手柄。根据粉丝的粗、细要求,漏眼大小不一,也就有不同型号的“粉漏”。捶浆,既是一个体力活,也是一个技术活,还是一个眼力活,专注力要求非常高。一般情况是几个人轮流换班地进行。

4、起粉。人数多少不固定,两个流程。一是有人用2尺长的竹筷子,将粉丝从热水锅里捞出,顺手置入冷水缸里。二是有人将冷水缸中的粉丝捞在三尺长(1米)的细竹竿上,对折,粉丝成80公分左右的长度。

 

(粉丝晾晒杆就是这个样子的长短粗细·粉漏比这蒸锅要小些深些 吴汉生摄影)

5、晒粉。一是搭晒粉架。40--50米的专用粗捆麻绳(上面系有穿挂粉丝晾晒杆的绳套),中间用树干或粗竹立成2米的柱,绷紧拉直,两头用树桩固定在地上。粗捆麻绳两根相对,三根两行··· 二是依序将冷水缸中捞上来的粉丝,置于三尺长细竹竿上,再将摆满粉丝的竹竿,置入粗捆麻绳上的绳套里,一一对应,套牢即可。

第三,回收销售阶段。

粉丝晾晒,有阳光有风,干燥起来比较快。必须要观察好天色,过去没有天气预报,但祖辈流传及人们现实积累,大多有一些经验。行有行规,道有道向。

由于粉丝长度在80公分左右,不能折叠、碰撞、挤压,所以,粉丝只能是靠用扁担跳着专用的粉丝袋去销售。袋底比较大,每袋只能装20斤,两袋就是40斤左右。有送到固定销点的(关系户),但大多是走村串户地叫卖,以物换物的为多,标准是1比4,即1斤粉丝,换4斤豆类或大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