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面人物 | 章桂芳:小学语文作业融学的内涵价值与实施路径(附2025年第3期目录)

 明月珰珰珰 2025-02-28

小学语文作业融学的

内涵价值与实施路径

章桂芳

摘要:作业融学强调作业与学习过程深度融合,与教学目标高度匹配,与教学板块巧妙融合,与课堂评价形影相随,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轻负提质”。这就要站在读者视角,联通读写思维,设计思辨性作业;站在作者视角,依据读写规律,设计表达类作业;站在编者视角,选用读写策略,设计体验式作业。

关键词:作业融学;内涵价值;实施路径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2021年印发的《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管理指导意见》指出:“要注重作业与教学的配合,将作业作为学习活动设计的一部分。”“设计适宜的作业来促进学生的思考、理解和探究。”基于此,笔者所在的团队经过三年研究,找到了作业融学的实践路径。

01

作业融学的内涵与价值

01

作业融学的内涵

作业融学是作业与课堂学习深度融合的一种创新型举措,即把作业融入学习过程中,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实现“轻负提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其核心是将作业与学习过程深度融合,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能力的提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其内涵有三点:

目标导向性:强调作业设计与课程教学目标的一致性。要整合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文本内容、助学系统等,建立知识关联,结构化地融入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指向学生能力发展的具体目标。

过程融合性:强调作业与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紧密结合,形成闭合的学习过程。要基于教材,设计能够引导预习、促进理解、利于诊断的多功能作业,沟通知识的前后关联,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过程,让作业真正实现导学助教。

思维进阶性:以进阶性任务为载体,有机整合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以高阶素养带动低阶素养,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挑战自我,循序渐进地展开学习进程,促进思维发展。

02

作业融学的价值

1. 实现“轻负提质”

融目标。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以清晰的思路开展教学,切中教学要点。要求目标定位精准,通过作业取舍实现“量”的“减负”。

融内容。教学活动中有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与文本对话的交互式学习体验,让学生经历真实学习过程,在“减负”的同时实现“质”的提升。

融评价。预学作业,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环节对文本内容的掌握程度;辅学作业,评价学生思维参与度等,根据学生的真实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拓学作业,检测学生语言运用转化能力。让评价贯穿整堂课,为“减负”提供“效”的保障。

2. 指向核心素养

作业融学努力追求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的综合提升。比如,聚焦重点语段、关注语言运用、习得语言密码的同时,读写联动,设计思维导图,促进思维提升。又如,关注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在读、品、悟中积淀文化底蕴,通过戏剧表演等项目化体验作业,在读、写、演的过程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品位,促进对文化的认知与沉淀、理解与认同、继承与弘扬。

3. 改变学教方式

“教—学—评”一致。通过预学作业,检测了解学生学习起点,据此设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从学生所思所想出发,在学生能思能想范围内,提升学生学业水平。学生能学到什么程度,又为拓学作业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作业变成动态评价指标,能评估学生学得怎么样,也能检测教师教得如何。

学为中心。设计驱动型任务,围绕主题展开学习过程,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寻找合适的方法,采用多种有效形式,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积累语言文字运用经验,提升思维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02

融学作业设计的类型与功能

1. 预学作业——基于学情,把准作业精度

预学作业作为课前任务,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明确学习目标与学习切入点,激发学习兴趣,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 辅学作业——聚焦能力,拉升作业高度

辅学作业作为随堂任务,可为课堂学习提供支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把内隐的思维可视化。

3. 拓学作业——丰富学材,拓展作业宽度

拓学作业作为课后任务,可帮助学生及时整理与诊断自我学习效度,延伸课堂学习,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03

作业融学的实践路径

1. 站在读者视角,联通读写思维,设计思辨性作业

读者视角,是指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关注读者的需求、兴趣、认知水平以及阅读体验。设计思辨性作业时,要了解读者想获取的信息、知识或解决问题的方法,确保作业内容能满足读者需求;也要考虑读者的认知水平,包括知识储备、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还要关注读者的阅读体验,有助于提高读者的学习兴趣和思辨效果。

例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科幻小说。课文围绕教育话题,通过玛琪和托米的对话讲述未来世界的教育在书本、老师、地点、方式、内容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课文站在未来反观当下,以对话方式推进故事情节,呈现人物性格。作者是“如何借助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的”,是学习该文本的价值所在,也是学生的困惑之处。可设计以下作业:

第一步,两个世界比一比。完成融学作业一(见表1)。

表1 两种不同的教育对比表

Image

第二步,两种方式辩一辩。首先,自主学,默读课文,想想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中,玛琪更喜欢哪一种,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聚焦关键语段,圈画批注,完成融学作业二(见表2)

表2 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对比表

Image

接着,链接口语交际,渗透辩论要点:辩论前,有针对性地搜集材料(一是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二是能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并学习玛琪表达观点的方式。最后,同一辩题的小组互学,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准备辩论。

第三步,未来教育写一写。比较阅读戴维·埃德蒙兹和休·弗雷泽合著的《卧底机器人》选段,发现文本描述内容的共同点:两位作家都对未来展开了畅想,这些畅想都是基于现实、有科学依据的。你心目中未来的学习还会是怎样的?根据科学依据展开畅想,完成融学作业三(见下图)。

Image

“未来的学习”科学畅想图

思维看不见摸不着,融学作业能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使思维可视化。站在读者的视角设计这样的作业,不仅有助于深入解读文本,更能促进学生读写思维发展。学生依托作业相互交流,使信息整合更具创造性,语言表达更加规范,逻辑思维也更有理有据。

2. 站在作者视角,依据读写规律,设计表达类作业

作者视角是指作者在创作文本时持有的立场、观点、态度或世界观,包括作者对主题的理解、对人物和事件的态度、对信息的筛选处理方式和通过作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站在作者视角设计作业,要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含义,分析作者意图,从中获得感悟。除了关注文本内容,更要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表达秘妙。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白鹭》是一篇抒情散文,结构清晰,开头结尾相呼应,赞美“白鹭是一首诗”;中间两部分,先从色素和身段两方面描绘白鹭的外形美,再从觅食、栖息、飞行三方面描绘白鹭的姿态美。从写法上看,作者主要将赞美之情融在比喻、拟人、对比中。站在作者的视角,依据读写规律,课堂一开始就可创设任务情境,布置“为美丽杭州代言,给'西溪白鹭’写宣传语”的融学作业。学生课前先观察生活中的白鹭,再走近作者笔下的白鹭,探究作者表达的秘妙,然后学以致用,写一写生活中的白鹭。这样的作业让学生从生活语境到文本语境走个来回,实现了从“形美”到“情美”再到“言美”的转化。

站在作者视角,创设语言运用情境设计表达类作业,能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建构,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有机结合起来,从思维、情感和实践层面深度参与。

3. 站在编者视角,选用读写策略,设计体验式作业

编者视角是指编者在策划、组织和呈现教材内容时持有的专业立场和视角。编者视角体现在如何选择和呈现材料,如何通过内容传达特定的价值观和信息,帮助学生形成有意义的学习体验上。

站在编者的角度设计作业,可加入讨论、角色扮演、实验操作等互动元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深刻体验和理解。

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旨在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根据本单元文本特点,可由一篇带一本,设计整本书阅读体验式作业。如,读完《水浒传》,设计“梁山好汉英雄卡”;读完《红楼梦》,进行“我最欢的人物”评选;读完《三国演义》,开展“三国故事课本剧”创编;读完《西游记》,设计创造性作业:为化解战争危机,要选出一名和平使者,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前来竞选,他们分别会怎么说?你会投票给谁?为什么?

站在编者的视角设计体验式作业,需引导学生重构文本信息,梳理人物事件;唤醒学生情感体验,评析人物形象;阐述设计、评选理由,交流展示阅读成果,促进思维碰撞和自我反思。学生需整合课内外资源,关注知识的前后关联,在应对挑战中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生成高质量的学习成果。

融学作业,使“教、学、评”同频共振,学生通过作业内化课堂所学,教师通过作业反观教学成效,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改变了课堂学教方式,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王月芬.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3]任传光,陈恒平.依托课后习题设计教学活动的现实意义与实践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22,(30):62-64.

2025第3期 · 目录

卷 首

卷首

为什么要上语文课      谈永康  1

人物·团队

封面人物

小学语文作业融学的内涵价值与实施路径 章桂芳  4

人物专栏

先生  王崧舟  8

恩师周一贯先生非常人  董建奋  10

为晚辈鼓掌   何夏寿  13

论坛·前沿

教改前沿

指向核心素养的低年级单篇课文结构化教学路径探析——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为例  孙佳铖 刘学英   15

准确把握训练点,有效推进读写结合——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为例  徐 飞   21

备课·教学

备课参考

【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单元整体视域下“教—学—评”一体化学习活动设计——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花钟》为例   朱丽娥 巫新秋   25

韵律意象抒情感——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白桦》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刘敏威   28

在情境中阅读思辨 在联想中创意表达——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只小虫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张兰琴   31

借助进阶支架 掌握关联思维——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跳水》文本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   陈艳平   34

【教学资源】

“株”是“树桩”还是“树根”  邢益育   37

教学现场 

【教学策略】

联动·建构·评价:实用类文本中形成语言经验的策略——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蜜蜂》《我做了一项小实验》的教学为例    陈小红   38

指向语文学科素养提升的跨学科学习设计——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一课为例  王凤芳 邱彩萍   42

单元整体视角下指向“表达与交流”的任务设计与实施——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为例    项灵捷    46

联结策略下革命榜样类文本的教学探索   鲁林红    51

【教学例谈】

小学文言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以“探秘统编教材历史人物童年智慧”文言文学习为例   谷炳海 张晓娟 刘晓梅   55

【教学一得】

先画后写,才有话可写    权卿宗    59

有波折,更精彩    徐桂梅    60

新体系作文

【我的作文教学实践】

读者意识导向下的小学习作“五问教学法”探索   杨 灿   62

报道·专题

进校园

“辩课进校园”

——走进浙江省桐乡市崇福实验小学

【教学设计】

运用预测趣阅读 多元融合悟品质——《犟龟》绘本教学设计   钱颖佳    66

从读到写,开发低段写话的融合新途径——《最心爱的玩具》《新朋友》双绘本教学设计  徐 叶   69

图文结合:语文与美术在绘本教学中的巧妙融合——绘本《菊花蜜》跨学科教学设计   黄丹敏 姚筱英    73

【辩课实录】

玩转绘本 阅享语文——“辩课进校园”走进浙江省桐乡市崇福实验小学研讨实录   吴丽芳等   76

反思·成长

杂谈

从一道语文跨学科试题说起 鹿崇涛    79

课不是看懂的,而是学懂的 张月华    81

叙事

写作就像“打怪升级”  吴亚红    82

一分钟速度   朱一花    84

问讯

“这里是否该用省略号”等5则   86

《小学语文教师》书林

Image

全场爆款

RECOMMEND

- 名师系列

    - 实用教参

       - 专业教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