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业融学的 内涵价值与实施路径 章桂芳 摘要:作业融学强调作业与学习过程深度融合,与教学目标高度匹配,与教学板块巧妙融合,与课堂评价形影相随,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轻负提质”。这就要站在读者视角,联通读写思维,设计思辨性作业;站在作者视角,依据读写规律,设计表达类作业;站在编者视角,选用读写策略,设计体验式作业。 关键词:作业融学;内涵价值;实施路径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2021年印发的《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管理指导意见》指出:“要注重作业与教学的配合,将作业作为学习活动设计的一部分。”“设计适宜的作业来促进学生的思考、理解和探究。”基于此,笔者所在的团队经过三年研究,找到了作业融学的实践路径。 01 作业融学的内涵与价值 01 作业融学的内涵 作业融学是作业与课堂学习深度融合的一种创新型举措,即把作业融入学习过程中,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实现“轻负提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其核心是将作业与学习过程深度融合,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能力的提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其内涵有三点: 目标导向性:强调作业设计与课程教学目标的一致性。要整合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文本内容、助学系统等,建立知识关联,结构化地融入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指向学生能力发展的具体目标。 过程融合性:强调作业与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紧密结合,形成闭合的学习过程。要基于教材,设计能够引导预习、促进理解、利于诊断的多功能作业,沟通知识的前后关联,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过程,让作业真正实现导学助教。 思维进阶性:以进阶性任务为载体,有机整合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以高阶素养带动低阶素养,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挑战自我,循序渐进地展开学习进程,促进思维发展。 02 作业融学的价值 1. 实现“轻负提质” 融目标。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以清晰的思路开展教学,切中教学要点。要求目标定位精准,通过作业取舍实现“量”的“减负”。 融内容。教学活动中有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与文本对话的交互式学习体验,让学生经历真实学习过程,在“减负”的同时实现“质”的提升。 融评价。预学作业,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环节对文本内容的掌握程度;辅学作业,评价学生思维参与度等,根据学生的真实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拓学作业,检测学生语言运用转化能力。让评价贯穿整堂课,为“减负”提供“效”的保障。 2. 指向核心素养 作业融学努力追求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的综合提升。比如,聚焦重点语段、关注语言运用、习得语言密码的同时,读写联动,设计思维导图,促进思维提升。又如,关注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在读、品、悟中积淀文化底蕴,通过戏剧表演等项目化体验作业,在读、写、演的过程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品位,促进对文化的认知与沉淀、理解与认同、继承与弘扬。 3. 改变学教方式 “教—学—评”一致。通过预学作业,检测了解学生学习起点,据此设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从学生所思所想出发,在学生能思能想范围内,提升学生学业水平。学生能学到什么程度,又为拓学作业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作业变成动态评价指标,能评估学生学得怎么样,也能检测教师教得如何。 学为中心。设计驱动型任务,围绕主题展开学习过程,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寻找合适的方法,采用多种有效形式,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积累语言文字运用经验,提升思维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02 融学作业设计的类型与功能 1. 预学作业——基于学情,把准作业精度 预学作业作为课前任务,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明确学习目标与学习切入点,激发学习兴趣,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 辅学作业——聚焦能力,拉升作业高度 辅学作业作为随堂任务,可为课堂学习提供支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把内隐的思维可视化。 3. 拓学作业——丰富学材,拓展作业宽度 拓学作业作为课后任务,可帮助学生及时整理与诊断自我学习效度,延伸课堂学习,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03 作业融学的实践路径 1. 站在读者视角,联通读写思维,设计思辨性作业 读者视角,是指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关注读者的需求、兴趣、认知水平以及阅读体验。设计思辨性作业时,要了解读者想获取的信息、知识或解决问题的方法,确保作业内容能满足读者需求;也要考虑读者的认知水平,包括知识储备、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还要关注读者的阅读体验,有助于提高读者的学习兴趣和思辨效果。 例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科幻小说。课文围绕教育话题,通过玛琪和托米的对话讲述未来世界的教育在书本、老师、地点、方式、内容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课文站在未来反观当下,以对话方式推进故事情节,呈现人物性格。作者是“如何借助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的”,是学习该文本的价值所在,也是学生的困惑之处。可设计以下作业: 第一步,两个世界比一比。完成融学作业一(见表1)。 表1 两种不同的教育对比表 ![]() 第二步,两种方式辩一辩。首先,自主学,默读课文,想想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中,玛琪更喜欢哪一种,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聚焦关键语段,圈画批注,完成融学作业二(见表2) 表2 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对比表 ![]() 接着,链接口语交际,渗透辩论要点:辩论前,有针对性地搜集材料(一是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二是能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并学习玛琪表达观点的方式。最后,同一辩题的小组互学,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准备辩论。 第三步,未来教育写一写。比较阅读戴维·埃德蒙兹和休·弗雷泽合著的《卧底机器人》选段,发现文本描述内容的共同点:两位作家都对未来展开了畅想,这些畅想都是基于现实、有科学依据的。你心目中未来的学习还会是怎样的?根据科学依据展开畅想,完成融学作业三(见下图)。 ![]() “未来的学习”科学畅想图 思维看不见摸不着,融学作业能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使思维可视化。站在读者的视角设计这样的作业,不仅有助于深入解读文本,更能促进学生读写思维发展。学生依托作业相互交流,使信息整合更具创造性,语言表达更加规范,逻辑思维也更有理有据。 2. 站在作者视角,依据读写规律,设计表达类作业 作者视角是指作者在创作文本时持有的立场、观点、态度或世界观,包括作者对主题的理解、对人物和事件的态度、对信息的筛选处理方式和通过作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站在作者视角设计作业,要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含义,分析作者意图,从中获得感悟。除了关注文本内容,更要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表达秘妙。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白鹭》是一篇抒情散文,结构清晰,开头结尾相呼应,赞美“白鹭是一首诗”;中间两部分,先从色素和身段两方面描绘白鹭的外形美,再从觅食、栖息、飞行三方面描绘白鹭的姿态美。从写法上看,作者主要将赞美之情融在比喻、拟人、对比中。站在作者的视角,依据读写规律,课堂一开始就可创设任务情境,布置“为美丽杭州代言,给'西溪白鹭’写宣传语”的融学作业。学生课前先观察生活中的白鹭,再走近作者笔下的白鹭,探究作者表达的秘妙,然后学以致用,写一写生活中的白鹭。这样的作业让学生从生活语境到文本语境走个来回,实现了从“形美”到“情美”再到“言美”的转化。 站在作者视角,创设语言运用情境设计表达类作业,能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建构,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有机结合起来,从思维、情感和实践层面深度参与。 3. 站在编者视角,选用读写策略,设计体验式作业 编者视角是指编者在策划、组织和呈现教材内容时持有的专业立场和视角。编者视角体现在如何选择和呈现材料,如何通过内容传达特定的价值观和信息,帮助学生形成有意义的学习体验上。 站在编者的角度设计作业,可加入讨论、角色扮演、实验操作等互动元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深刻体验和理解。 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旨在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根据本单元文本特点,可由一篇带一本,设计整本书阅读体验式作业。如,读完《水浒传》,设计“梁山好汉英雄卡”;读完《红楼梦》,进行“我最欢的人物”评选;读完《三国演义》,开展“三国故事课本剧”创编;读完《西游记》,设计创造性作业:为化解战争危机,要选出一名和平使者,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前来竞选,他们分别会怎么说?你会投票给谁?为什么? 站在编者的视角设计体验式作业,需引导学生重构文本信息,梳理人物事件;唤醒学生情感体验,评析人物形象;阐述设计、评选理由,交流展示阅读成果,促进思维碰撞和自我反思。学生需整合课内外资源,关注知识的前后关联,在应对挑战中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生成高质量的学习成果。 融学作业,使“教、学、评”同频共振,学生通过作业内化课堂所学,教师通过作业反观教学成效,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改变了课堂学教方式,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王月芬.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3]任传光,陈恒平.依托课后习题设计教学活动的现实意义与实践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22,(30):62-64. 2025第3期 · 目录 卷 首 卷首 为什么要上语文课 谈永康 1 人物·团队 封面人物 小学语文作业融学的内涵价值与实施路径 章桂芳 4 人物专栏 先生 王崧舟 8 恩师周一贯先生非常人 董建奋 10 为晚辈鼓掌 何夏寿 13 论坛·前沿 教改前沿 指向核心素养的低年级单篇课文结构化教学路径探析——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为例 孙佳铖 刘学英 15 准确把握训练点,有效推进读写结合——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为例 徐 飞 21 备课·教学 备课参考 【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单元整体视域下“教—学—评”一体化学习活动设计——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花钟》为例 朱丽娥 巫新秋 25 韵律意象抒情感——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白桦》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刘敏威 28 在情境中阅读思辨 在联想中创意表达——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只小虫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张兰琴 31 借助进阶支架 掌握关联思维——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跳水》文本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 陈艳平 34 【教学资源】 “株”是“树桩”还是“树根” 邢益育 37 教学现场 【教学策略】 联动·建构·评价:实用类文本中形成语言经验的策略——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蜜蜂》《我做了一项小实验》的教学为例 陈小红 38 指向语文学科素养提升的跨学科学习设计——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一课为例 王凤芳 邱彩萍 42 单元整体视角下指向“表达与交流”的任务设计与实施——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为例 项灵捷 46 联结策略下革命榜样类文本的教学探索 鲁林红 51 【教学例谈】 小学文言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以“探秘统编教材历史人物童年智慧”文言文学习为例 谷炳海 张晓娟 刘晓梅 55 【教学一得】 先画后写,才有话可写 权卿宗 59 有波折,更精彩 徐桂梅 60 新体系作文 【我的作文教学实践】 读者意识导向下的小学习作“五问教学法”探索 杨 灿 62 报道·专题 进校园 “辩课进校园” ——走进浙江省桐乡市崇福实验小学 【教学设计】 运用预测趣阅读 多元融合悟品质——《犟龟》绘本教学设计 钱颖佳 66 从读到写,开发低段写话的融合新途径——《最心爱的玩具》《新朋友》双绘本教学设计 徐 叶 69 图文结合:语文与美术在绘本教学中的巧妙融合——绘本《菊花蜜》跨学科教学设计 黄丹敏 姚筱英 73 【辩课实录】 玩转绘本 阅享语文——“辩课进校园”走进浙江省桐乡市崇福实验小学研讨实录 吴丽芳等 76 反思·成长 杂谈 从一道语文跨学科试题说起 鹿崇涛 79 课不是看懂的,而是学懂的 张月华 81 叙事 写作就像“打怪升级” 吴亚红 82 一分钟速度 朱一花 84 问讯 “这里是否该用省略号”等5则 86 《小学语文教师》书林 ![]() 全场爆款 RECOMMEND - 名师系列 - 实用教参 - 专业教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