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军事史上,极少有像黄埔军校这样,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为国共两党培养了那么多顶尖的军事家,而且那么深刻地影响和左右了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进程。 黄埔军校是中国现代史上不可不说的一个人才摇篮。如杜聿明、张灵甫、胡宗南、贺衷寒,胡琏、戴笠等诸多国民党高官,林彪,徐向前,陈庚,许光达,罗瑞卿等诸多开国将帅,均出自黄埔军校。 从东征和北伐,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些人都成为了风口浪尖上的英雄,换个说法,那就是黄埔军校的教师和学员,几乎影响了整个近现代。 黄埔军校先后举办23期共41386名学员,在众多学员中。其中一期学员当时有三人尤为杰出,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被誉为黄埔三杰,蒋先云更是三杰之首。 当时学员中有句话非常流行一句话叫:“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灵不过陈赓的腿。”因此,他们便被喻为“黄埔三杰”。值得说明的一点是,“黄埔三杰”都是湖南人。 说蒋先云、贺衷寒、陈赓是“黄埔三杰”,盖因他们特别受蒋介石的器重,先后都任过蒋的侍从秘书。三人并称黄埔三杰,既让蒋介石自豪,但他们大搞派系斗争也很让校长头痛。 蒋先云的笔:蒋先云,湖南新田县人,父亲是清末秀才。五四运动期间参加学生运动,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组织湖南25个县罢课运动,创办革命团体心社,深受毛泽东的赏识,后经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 1922年和李立三,刘少奇共同组织安源煤矿大罢工,成为当时有名的工人运动领袖。1924年经毛泽东介绍报考黄埔军校第一期时,1000多人参加考试,他名列第一,最后毕业时又是第一。 在黄埔军校期间,蒋先云创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并担任主席,会员遍布黄埔军校,他称为黄埔军校最有影响力和威望的学生,作为黄埔中共特别支部书记,他发展了80多名学员加入中国共产党,包括徐向前、左权等人皆是。 ![]() 蒋先云深得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赏识,被誉为黄埔奇才,黄埔三杰之首,在当时人才济济的黄埔军校中领尽风骚,被誉为“黄埔第一人”。 ![]() 他是校长蒋介石最得意的学生,蒋介石曾经说过,将来革命成功解甲归田,黄埔军校这些龙虎之士,只有蒋先云才能指挥。 ![]() 中山舰事件之后,蒋介石以高官厚禄许之,蒋先云严词拒绝,并退出国民党。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之后,武汉国民政府决定继续北伐,5月,在讨伐奉系张作霖的河南临颍战役中,身先士卒三仆三起,光荣牺牲。 ![]() 蒋先云作为黄埔军校的学生领袖,被徐向前元帅称之为良师益友,本可以成为共和国的天才将领,却为中国革命献出自己年轻的的生命,正是这些先烈的牺牲才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 贺衷寒的嘴:生于湖南岳阳的贺衷寒曾是标准的热血青年,在各种学生运动中积极踊跃,1920年,20岁的他加入中国共青团,成为最早的一批团员,并结识了一大批中共党员。 按照这个路线,他本应发展为中共老革命,但与张国焘的冲突使他1922年就被开除出团。对苏俄社会的亲身考察,也使他对共产主义产生怀疑,渐渐他便与共产党渐行渐远,最终成为蒋介石门下最狂热的反共分子。 ![]() 1924年,彷徨无措的贺衷寒在董必武指点下报考黄埔,与国民党的亲密接触,使他找到新目标。他各科成绩优秀,口才出众,以“嘴”闻名黄埔,与陈赓、蒋先云并称三杰,且是三杰中唯一一个亲国反共的。 1926年5月,蒋介石下令解散各种学生社团,另成立“黄埔同学会”,名为促进团结,实为打压“青年军人联合会”,而黄埔同学会则由贺衷寒主持,一家独大。 ![]() 贺衷寒搞政治的能力受到蒋的信任,他并不满足,很想带兵,但终其一生,蒋介石没有给予他兵权,也许是认为他没有带兵能力,也许是因为还是不够信任他。 贺衷寒故意与胡宗南、陈诚走得很近,形成了黄埔系“武有胡宗南,文有贺衷寒”的舆论,扩大自己的影响,这些都令蒋介石不满。 1931年开始,贺衷寒先后担任了国民党陆海空总司令部政治宣传处处长、训练总监部军事教育处处长、鄂豫皖边区剿匪总司令部政治训练处处长等职,他还办了“星子训练所”,在高级政工干部中挑选130人,讲习“对共产党政治斗争技术”。 ![]() 1932年,在蒋介石授意下,贺衷寒等发起组建了复兴社,即大名鼎鼎的“蓝衣社”,社员模仿意大利黑衫军和纳粹德国褐衫军,均穿蓝衣黄裤。 “蓝衣社”的核心人物多毕业于黄埔军校,强调“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贺衷寒与胡宗南、康泽、戴笠、邓文仪、郑介民等人并称复兴社“十三太保”。 至1936年,贺衷寒已掌握国民党全党全军的政训大权,成为政训系的头领。 ![]() 相互制衡历来是蒋介石的用人之道,贺衷寒势力越来越大,尤其是网罗了邓文仪等湖南籍干部形成派系,蒋介石于是支持康泽组建了效仿德国党卫队的“别动队”,以西南人来牵制湖南人的野心。 一向聪明的贺衷寒岂能不体会到蒋介石的戒备,他暗中不爽,伺机改变局面。 西安事变爆发,贺衷寒活跃起来,立刻站到“讨伐派”领袖何应钦这一边,以黄埔同学会名义,拥护何应钦暂代陆海空总司令,主张轰炸西安,“决一死战,救出校长”。贺衷寒有自己的小算盘:救出蒋介石,则得“勤王”之功;蒋介石在战乱中丧命,还可傍上何应钦。 ![]() 孰料西安事变以各方都没有想到的效率和平解决了,蒋介石回到南京,大骂贺衷寒、邓文仪:“我还没有死,你们就想改换门庭!”据说贺衷寒被骂得当场痛哭,蒋介石让他滚出去哭。 聪明反被聪明误,贺衷寒的仕途极盛转衰,此后一直到台湾,他都担任着虚职。在台湾期间,尽管他并无实权,仍有流言说他有湖南人的小组织,想搞分裂运动。 贺衷寒自称“我前额有字,我是三民主义的信徒,我是中国国民党的党员,我是领袖的学生。我贺某从未离开台湾一步,从未写过一篇违背中央决定的文章与言论,运动从何而来。”如此忠心可鉴,也无法洗去前半生造成的猜疑。 ![]() 1972年,贺衷寒因骨癌在台北寂然逝世。1973年9月,《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苏兹贝格来华,对周恩来总理提起:“我曾在台湾见到过一个黄埔的学生,叫贺衷寒,听说他还是黄埔三杰之一?” 周恩来回答道:“他是孙文主义学会的头目,后来在政训处培养了一批军队特务,解放前夕跟蒋介石跑到台湾,但蒋知其有野心,并未重用他。在我们中美建交时,他忧郁而死。” ![]() 陈赓的腿:陈赓,湖南湘乡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陈赓的腿之所以闻名黄埔,是说他机灵敏捷,侦察、攻城都能建功。东征时,蒋介石见陈赓作战勇敢,命他率领连队到总指挥部担任警卫任务。 ![]() 惠州攻克后,东征军分头前进,蒋介石总指挥部所在的第三师遭遇陈炯明部队主力包围,全线崩溃,眼看总指挥部就要被攻陷,蒋介石要杀身成仁,陈赓连忙夺下枪,背起蒋介石顶着枪弹就往河边跑,掩护蒋介石过河到了安全地带。 “神行太保”陈赓又一天内徒步160里送求援信给第一师的周恩来,解了蒋介石之围。 ![]() 据说在延安整风期间,康生说,要不是陈赓救蒋介石,哪用打这么多仗。陈赓反驳道:“那时他死了不就成了革命烈士,跟廖仲恺一样了?”这次“挺身护主”,使陈赓一时成为蒋身边顶尖的红人。 ![]() 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陈赓毫不犹豫地公开共产党员身份,退出国民党。1927年2月,陈赓到南昌的北伐军总部面见蒋介石。蒋介石发给他一笔钱和一个绸子封面的“特别通行证”,持此路牌,随时可以来见蒋。 ![]() 不久,“四一二”政变爆发,陈赓联络组织了“黄埔军校同学讨蒋委员会”,发表讨蒋宣言,与蒋介石割袍断义。1933年3月,陈赓被叛徒出卖逮捕。 ![]() 蒋介石得知陈庚被捕后,特意发来电文,不能对陈赓用刑,要给予适当优待,以便他悔过自新,将来给予重用。黄埔同学一波接一波来劝降,都穿着笔挺鲜亮的军装,暗示陈赓“弃暗投明”前途无量。 ![]() 威逼利诱一个多月,陈赓也没有低头之意,蒋介石只好亲自出山。陈赓依然不买账。两个月后,蒋介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陈赓被同志“营救”出逃了。 这一次放虎归山,让蒋介石体会到了什么叫后患无穷,直到去了台湾,他还骂陈赓是害群之马,慨叹五个胡宗南比不过一个陈赓。 ![]() 1936年,陈赓与胡宗南率军对决一昼夜,陈赓歼敌一个旅,俘敌500;1946年,陈赓大破号称“天下第一旅”的胡宗南精锐部队;1947年,豫西平汉战役中,俘虏同学李铁军;1948年,解放洛阳战役中,活捉黄埔五期师弟邱行湘;淮海战役中,俘虏同学黄维,击毙三期学生熊绶春。 ![]() “黄埔三杰”虽然都受蒋介石器重,不过他们后来的道路却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1927年,蒋先云以团长之职,在与奉系军阀作战中,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最后英勇献身。 ![]() 蒋介石背叛革命,陈赓弃之而去,跟随周恩来、朱德、贺龙参加了南昌起义,身经百战,战功无数,成为了共和国的大将。 贺衷寒则紧随蒋介石,不离不弃,最后兵败逃到台湾,忧郁而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