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军最能打的二十位将帅:(—)

 虛怀若谷 2025-03-01

  第一名:“战神”粟裕

       粟裕在战争中成长为杰出的军事统帅,指挥才能出众。他在解放战争中屡建奇功,是人民军队中最厉害的军事指挥员之一‌。粟裕在解放战争中指挥的具体战役包括济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苏中七战七捷、豫东战役和淮海战役‌等。他指挥的32场战役,26胜6负,胜率81.3%。

  1946年7月13日至8月27日,粟裕率华中野战军3万余人迎击进犯苏中解放区12万敌军,连打七仗,全胜,歼敌5万3千人‌。苏中战役是粟裕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场战役,至此迎来粟裕军事生涯的高光时刻,可谓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奇才猛将”。

  1947年2月,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发起莱芜战役,经过三天的战斗,以伤亡8400人的代价,全歼国军5万6千人,使国军南北夹击华东野战军的计划化为了泡影‌。

‌       1947年5月,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发起孟良崮战役,3天3夜歼灭国民党军3万2千人,粉碎了蒋介石对山东战场的重点进攻‌。孟良崮战役是在绝大多数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取得了胜利,被称为“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

  1948年6至7月间,粟裕率部在中原野战军协同下,发起豫东战役,歼敌9万余,解放了大片中原地区,使国民党军失去了在中原战场上实施战役进攻的能力,打开了中原、华东战场的战局‌。

       1948年9月,粟裕发起济南战役,在8天8夜内歼敌10万余人,攻克了全国第一个10万以上敌重兵守备的省会城市,为辽沈、淮海、平津战役歼敌重兵提供了示范‌。济南战役结束后,他又向军委中央提出打淮海战役的建议,并准确预见了战局发展,为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在这些战役中,粟裕善于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困境中展现出非凡的担当和勇气,敢于在不可能中抓住敌人的破绽,创造出许多经典战役,取得显著的战绩,不仅展示了粟裕卓越的军事才能,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第二位:“当代韩信”林彪

       林彪被称为“当代韩信”,主要是因为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战法与韩信相似,且在红军时期就已广为人知。‌红军时期的龙冈伏击战‌,率红四军歼敌1.2万余人,是红军建立后歼敌最多、战果最巨大的一次战役。

        黄陂草台岗伏击战‌,指挥红一军团共歼灭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近3个师,俘虏官兵万余人,首创红军大兵团山地伏击战的范例。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和激战腊子口‌,为红军北上打开通路。1937年首战平型关,歼灭日军1000多人,是八路军出师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

  解放战争时期林彪指挥了24场重要战役‌,16胜8负,胜率为66.7%。主要包括: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林彪率东北民主联军采用“南拉北打,北打南拉”的战术,共歼灭国民党军队4万余人,解放城镇11座‌。

       1948年9月至11月的辽沈战役‌,率部以城市攻坚战为主,结合阵地阻击战,共歼灭国民党军队47万余人,使解放军在东北的兵力增加到300万,成为解放军最大的战略力量‌。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的平津战役‌,与华北野战军共同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共52.1万人‌。

  1949年9月的衡宝战役‌,第四野战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3万余人,收复县城24座‌。1949年11月的广西战役‌,指挥第四野战军3个兵团9个军31个师,共歼灭白崇禧集团和余汉谋集团17.29万人,解放了广西全境‌。1950年3月的海南岛战役‌,林彪指挥共歼灭敌军5个师9个团,总计33148人,解放了海南岛‌。

       在这些战役中,林彪善于出奇制胜,指挥作战时常常出其不意,这与韩信的军事风格非常吻合‌。特别是他在辽沈战役中的出色指挥,使得有人将这场战役比作韩信的垓下之战。蒋介石也曾评价林彪为“当代韩信”,认为他具有极高的军事天赋和深邃的心机,这与韩信的才华和心计相似‌。

‌       第三名:“彭大将军”彭德怀

‌       彭德怀在多次战役中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在1935年的一次战役后,毛泽东以喜悦的心情写下了一首称赞彭德怀军事才能和功绩的六言诗,诗中赞道:“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从此“彭大将军”成为他的雅号。

       彭德怀在解放战争中指挥了15场战役,9胜4平2负,胜率60%。1947年3月起,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2万余人,对阵胡宗南34个旅25万余人,经过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大战役,西北野战部队三战三捷,共歼国民党军1.4万余人,从而稳定了陕北战局,为转入战略反攻奠定了基础。

  1948年2月24日至3月3日,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由内线作战转入外线作战,成功发起了宜川、瓦子街战役‌。全歼国民党整编第二十九军主力。此次战役是西北野战军转入进攻作战的第一战,歼灭国民党军队一个整编军军部、两个整编师共5个旅2.9万多人。这次战役的胜利,为西北野战军继续南下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8年11月永丰战役,是西北野战军在陕西蒲城永丰地区,粉碎胡宗南集团所谓“机动防御”的一次运动战。此役共歼灭胡宗南集团1个军部、3个师部、9个团又7个营,2.5万余人,收复了澄城、合阳、白水地区,给胡宗南集团以重大打击,使其不能增援中原战场,配合了淮海战役。

  1949年5月9日,彭德怀指挥第一野战军开始解放大西北的战争。5月20日,第一野战军第6军强渡渭河,直逼西安,成功解放了西安‌。1949年8月21日至26日,彭德怀指挥第一野战军与国民党军在兰州展开决战,成功消灭了国民党军在西北地区的马步芳主力,为解放整个西北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彭德怀更以其出色的指挥,连续发起五次战役,使得不可一世的美军三易主帅,最终坐回谈判桌前。彭德怀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显著的战绩,赢得了“彭大将军”的美誉,这一称号不仅体现了他在军事上的卓越成就,也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仰和怀念‌。

‌       第四名:“中国军神”刘伯承

       被称为“中国军神”,刘伯承具有非凡的勇气和顽强意志。‌1916年3月,在攻打丰都的战斗中,他头部连中两弹,右眼受重伤。当时,德籍医生沃克为他摘除右眼球时,为了保护脑神经,未使用一点麻醉药。刘伯承扶着柱子,满头大汗,但一声不吭,医生不禁为之动容,称他为“军神”‌。

        此外,刘伯承在战争中多次展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例如,在讨袁之战中,他身先士卒,勇猛作战;在护国战争中,他足智多谋、骁勇善战,屡建战功,被誉为“川中名将”‌。这些事迹进一步巩固了他“军神”的称号。

  红军时期,刘伯承在很长一段时期担任参谋长。抗战爆发后,刘伯承迎来了军事巅峰时刻。在八年抗战中,神头岭战役、响堂铺战役、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大作战等无数场经典战役,正是刘伯承领导下的129师的杰作,其中,不少战役被美国西点军校收录进军事教科书内。

        解放战争爆发后,刘伯承24场战役,13胜10负1平,胜率54.1%。打出了上党战役、定陶战役、淮海战役等多场以弱胜强的经典之战。在淮海战役中,刘伯承扮演了关键角色。他提出了“夹其额、揪其尾、斩其腰、置之死地”的战略构想。

  刘伯承指挥中原野战军的两个纵队,成功调离了国民党两个主力兵团,为粟裕围歼黄百韬兵团提供了保障。此外,他还参与了双堆集之战,成功包围并歼灭了黄维兵团‌。

       有学者进行过一番统计,整个解放战争,刘伯承一共歼灭敌人百万人之多,如果算是刘伯承参与指挥的淮海战役等战役,这个人数超过两百万。不管是在党内,还是在整个世界军事领域,刘伯承都是大家公认的军神。

‌       第五名:“布衣元帅”徐向前

       徐向前一生生活简朴,不讲究吃穿,作风朴素,没有官架子。‌ 他一生说五台话,爱好山西饭,自己缝补衣服,还会织毛衣,平生没有官气,给人的印象比较“土气”,因此被称为“布衣元帅”。

       就是这样一位“土气”的开国元帅,在战争年代,却以其独特的指挥艺术创造了多个战争传奇。1932年,他指挥刚成立不到五个月的红四方面军,以少胜多,最终歼灭了大量援军,取得了苏家埠战役的空前胜利,为红军在皖西地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极大地鼓舞了革命根据地军民的斗志。

  1933年10月,四川军阀刘湘调集了约20万兵力,分六路进攻川陕根据地。面对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红四方面军在总指挥徐向前的指挥下,历时10个月,毙伤敌6万余人,俘敌2万余人,创造了红军战史上歼敌数量的最高纪录。

       战争抗日期间,徐向前在晋东南反“扫荡”作战中,巧妙地利用地形和兵力优势,成功阻击了日军的进攻,保护了当地民众的安全,

  解放战争中,徐向前率领一支偏师,四战全胜。尤其是在晋中战役中,以三比一的劣势,愣是打出了歼敌十万的傲人战绩,不仅活捉了敌军指挥官,还连续攻克14座城池,为山西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堪称战争艺术的巅峰之作。

        在战后总结中,粟裕对徐向前的指挥艺术赞不绝口,在谈到晋中战役时也由衷感叹:"换我来,打不了这么好。"因当时的第一兵团仅是一支4万多人的偏师,但徐向前硬是凭借过人的胆识和精准的战术判断,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例。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