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雪骤降润樱苞,寒衣不解入春潮,今日惊蛰

 若森知道 2025-03-04 发布于北京

今天是2025年3月5日阴历二月初六,已巳蛇年,惊蛰节气。
“蛰”,指“藏伏”,昆虫入冬藏伏土中;“惊”指“惊醒”,天上的春雷惊醒蛰虫。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在古时惊蛰当日,一些地方人们有用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惊蛰打小人驱赶霉运习俗。
惊蛰反映着自然界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萌发、生长的状态。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惊蛰”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日本与中国一样,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此后,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因此,“启蛰”的名称便在日本保留了下来。相传是因为汉朝时期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
惊蛰时期总的来说是明显变暖,所以饮食应清温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增强体质以抵御病菌的侵袭。还有就是这一时期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说法。
中医认为,春季人体肝气旺,是肝脏机能活动的旺盛时节,所以惊蛰养生,就要重视对肝脏的保养,使肝脏机能正常,以适应惊蛰气候的变化,减少疾病发生。春季养肝是多方面的,首先要重视精神调养,应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恬静、愉悦的心态,以保持肝的健康。饮食上,宜适当吃些葱、香菜等,这类食物温而发散,与春季气候相适应,对人体有益,而生冷之物则应当少食,以免伤害脾胃。

惊蛰是惊破,是惊醒,也是惊喜,是一种属于中国人的豪放和浪漫。

惊蛰一到,我们会感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路越走越宽阔,迎接和风细雨的春天。

下面欣赏几首描写惊蛰节气的古体诗词,感受一下古人们在这个节气时的心境。

《惊蛰后雪作未已阴之湖庄》

宋·曹彦约

甲拆多应满药栏,跨缧心已拂轻鞍。

正疑阴因仍飞雪,岂有春中却沍寒。

启蛰候虫犹自闭,向阳梅子自能酸。

误成严冷非天意,说与人心作好看。

《晚憩闻雷》

宋·王之道

湖外山光入座来,水晶宫阙翠屏开。

纤纤细落催花雨,隐隐轻鸣启蛰雷。

《赋得彩燕》

宋·徐铉

缕彩成飞燕,迎和启蛰时。

翠翘生玉指,绣羽拂文楣。

讵费衔泥力,无劳剪爪期。

化工今在此,翻怪社来迟。

《夜闻警》

宋 · 吴可

几年官军破郡邑,远客孤村谁脱急。

卧听邻鸡三鼓鸣,流言敌骑一宵及。

抱衾携幼强趋走,复岭重山且深入。

为闻北人畏和暖,安得如今便惊蛰。

长秋南奔苦岚瘴,翠华连巡犯卑湿。

顾我飘零岂足念,注目寒江忘久立。

《次韵王正之惊蛰有感言归》

宋 · 史浩

闻说天家起阿香,揽桃催杏脸无央。

夜蟾不解照仙李,朝雨何妨梦楚王。

知买扁舟成折柳,剩哦佳句作甘棠。

故园风物虽云好,何必归程遽许忙。

《菩萨蛮 春雨》

宋 · 萧汉杰

春愁一段来无影。

著人似醉昏难醒。

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

唾壶敲欲破。绝叫凭谁和。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惊蛰家人子辈为易疏帘》

南宋 · 范成大

二分春色到穷阎,儿女祈翁出滞淹。

幽蛰夜惊雷奋地,小窗朝爽日筛帘。

惠风全解墨池冻,清昼剩翻云笈签。

亲友莫嗔情话少,向来屏息似龟蟾。

《有怀正仲还雁峰诗》

元初 · 舒岳祥

松声夜半如倾瀑,忆坐西斋共不眠。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临流欲渡还休笑,送客归来始惘然。

掩卷有谁知此意,一窗新绿待啼鹃。

《三月二日过陈处士家为题眠松图》

明初 · 宋禧

惊蛰已过寒食近,元龙楼上看眠松。

春来雷雨杂冰雪,冻合深山留卧龙。

作画兴随阴壑迥,吟诗愁对暮云浓。

子规啼处同谁听,花落芙蓉第一峰。

《惊蛰夜大风雪落惊寝》

明 · 胡俨

急霰洒窗纸,飙风翻竹枝。

划然衾觉冷,正是梦醒时。

晓起瓦皆白,春回花不知。

老来肌骨瘦,无那被寒欺。

《春感十二首次王础尘 其一》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六十流光早识春,春风只恋鬓华新。

乘时燕雁知来去,启蛰龙蛇自屈伸。

学稼何年为得岁,种瓜无地可称秦。

偶然把钓非期获,自照须眉向水滨。

《花朝喜晴是日惊蛰》

清 · 吴绮

霁色佳辰好,山窗尚薄寒。

草痕将次第,花信已平安。

粉蝶经时见,银蟾着意看。

欣欣应有望,春事待凭栏。

按照惯例,每逢节令作诗一首:

《惊蛰2025》

梓 健

湿雪骤降润樱苞,

寒衣不解入春潮,

蛰启万物惊神谷,

樱海画中寻凭遥。

面是2020、2021、2022、2023、2024年的惊蛰节气时所作的小词,每年都有不同的感受,诗词的魅力应该是即景、即情、即思、即赋,片刻间的感触借词抒叙,也是人生美妙之事。

图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