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得为自己点个赞!今天心平气和处理事情,没有情绪上头。因为在我似乎情绪即将起来的时候,脑海中都盘旋着一句话:“孩子有情绪,我必须要平和。”。 两件事情,准确地来说是三件事。 第一件事,很小,小到我都有点不以为意。 第一节课,我正在对同学的回答进行总结发言。瞧见眼前的同学正和左边的同学挤眉弄眼,我走到他的旁边提示了一下,然后继续往下说着。继续说的时候,我依然站在他的左边。于是,他调转了头,又和右边转过来的同学对上了眼神。 我提示:如果你们两个实在有话要说,就请出去说。眼前的同学眼睛一转,嘴里嘟囔着:我没有讲话,关你什么事?他的嘟囔声音不大不小,教室安静。我接着他的话说:“你觉得关我什么事呢?”那一刻,说一点不生气是不存在的。“孩子有情绪,我必须要平和。”于是我深吸一口气又继续开始讲课了。 下课了,我把这位同学叫到身边,问他在课堂上的行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说到了两点:不该和同学挤眉弄眼;上课时应该认真听讲。我追问了两遍,他都没有说起他嘟囔的那句话。我提醒他,他似乎才想起来的样子。我并没有批评他,只是告诉他:有些话,可以在心里说,但是说出来就是不对了。况且,老师提醒认真听课,是老师应尽的责任。这位同学道了歉,并保证后面努力不再做不尊重别人的事情。 第二件事,我必须得要认真对待了。
关于这个单词,在第一周的时候他曾经下课时在黑板上写过,当时我和他聊过,提示过。今天,又这样!而且是写在屏幕播放着的PPT上!管理多媒体的同学眼疾手快,马上就来擦掉了。 他回到教室,我叫住了他。他承认是自己随手写上去的。“那你先把这个单词抄写100遍。”我语气异常平和。他没有说什么,找出本子就开始写了起来。接着就是下午的大课间,下雨,做室内操。他想要继续写。但是在同学的提示下,他还是克制住了自己,站起来开始做操。在这同时,第三件事也发生着,先暂且按下不表。 做完了操之后,他继续写着。不一会儿就站起来和他的朋友玩了起来。我叫住他:“你写好了?”“嗯!”他点点头。“写好了是要拿给我检查吧?”他转过身去把本子拿到我的面前。 “为什么老师叫你把这个单词写了100遍?” “我刚才写在屏幕上。” “那请你说说刚才你的想法呀?为什么在那一刻就想把这个词语写到那里呢?” “我不知道。就在那一刻想写了。” “哦!我知道了。今天上午我表扬你这次作文很棒,你不可置信,说自己是乱写的,竟然很棒?所以你觉得老师是没有水平的老师,就用这个单词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吗?” “没有啊!我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就写了。” “请你想想,这个是什么时间节点?你是在哪里写?你觉得这种行为是尊重人的表现吗?” “不尊重。”他眼神游离,不敢正视我,“但是我也觉得没什么。” “孩子有情绪,我必须要平和。”我深吸一口气:“你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老师我,我做了你这样的事情,你怎么想?” “如果换位思考的话,我觉得我反应没这么大。我觉得没什么。”他的表情表现出微微的不耐烦。 “也是的。这件事是有个体差异的。那我现在这么告诉你,你做了一件你觉得很小的事情,但是这件事让我不能接受。你平常喜欢研究法律,你告诉我,这构不构成伤害?” “算。” “那你该不该给我道歉?” “应该。” 聊到了这里,似乎话题就应该结束了。可是我们又重复了上面的对话。如果要问我为什么,那就是他尽管认为该道歉,但是却没有行动。甚至没有发自内心。 第二次重复又聊到了“应该道歉”。我问:“你知道接下来怎么做吗?”他说:“不清楚。”这次确实是看着我的眼睛说的。我说,那你回去改换今天故事中的你,变成班上其他人,和你爸爸聊聊这件事,看看爸爸会怎么看待这件事?他告诉我:“我不想和他聊。和他聊没有任何意义。”然后我又建议,那你问问deepseek,看看人工智能会怎么辨析这件事,他告诉你接下来怎么做?于是,我把手机递给了他。他看了看手机,又看了看我说:“这个事情,我不想和人工智能对话。” “孩子,你的眼神,你的行为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你此刻已经真正意识到做得不对了。你之所以告诉我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是因为你想在老师面前继续维护'我就是这样的’这个人设。”他的眼角微微有点泛红。我并没有接着追下去,只是告诉他:“孩子,你的形象有很多,比如这次作文这么不好写,你一次就过关;比如你今天虽然被老师罚抄,但是做操时同学一提醒就停了笔;比如你清晰有逻辑的表达;比如你每天努力克服着自己。这些形象老师也是看见的。”他默默地点了点头。 哈哈,不用期待道歉。这种“男子汉”,现在必须是要硬撑下去。他说:他不知道该怎么道歉。于是,我教他先说自己做了什么,然后说这件事做得怎么样,再加上“对不起”,最后说说自己以后怎么做。 当然,我还请他把道歉的这句话写在他抄写的后面,然后署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我找出一个信封,郑重地装进去,请他自己封好口。 “这封信,我作为毕业礼物送给你。在毕业典礼那天。” 第三件事,让人气,又让人心疼。 因为讲了作文,小马就想快速地把作文改了。他语文学习改错特积极,就是不太注重质量。于是大家做操的时候,他还在趴着写。管理员提示了好几次,他也没动。我也提醒了他,他停了笔,但是就像被定格了一样,定着不动。我说:“那你就定着,我看你定多长时间。”做操结束,他都果真没动。接着我就在处理第二件事。 英语课代表发下了试卷本,提示大家把答案撕了交上来。我听到的时候,就是英语老师第二次提示他上交答案,英语老师的调子比第一次高。他的调比英语老师的更高。我转过头,看见他杵着,英语老师还准备第三次提醒。 “孩子有情绪,我必须要平和。”我马上接过来:“他不交算了,给他家长打电话,不想遵守纪律那就接回去好好玩。”其实之所以说出这句话,是因为从周一与他聊天后就想和家长沟通。但是鉴于这个沟通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而且会涉及家长的私事,所以我还没行动。暗暗地,我还是有点自责,明明都已经预计到了迟早会出现这种状况。 他的家长过来了之后,我先和家长沟通了孩子今天的事情,然后和家长分享了周一我和孩子的谈话,以及孩子心里的想法:家里最近总吵架,自己根本静不下心来,自己都感觉到很浮躁。我把孩子的想法转达给了家长,表明孩子对父母的在乎,请父母也做好和孩子的沟通。同时,也再次当着他家长提示肯定是要大家都改变才行。父母要改变,孩子自己也需要改变。我请家长带着孩子回去,把孩子当成大人一样,父子之间好好聊聊,听听孩子的声音,也让父亲说说自己的压力。 父子俩离开了办公室,今天的工作也算是即将结束。今天发生的事情,都是极好的教育故事,如果说要上升到某点理论的话:那就是尊重?是以儿童为中心?是蹲下身子看儿童?还是必须得承认“无论多么好的理论,多么积极的实践,老师单方面是没办法把一些事情做好的”? “孩子有情绪,我必须要平和。”是不是教育故事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要有个好心情,好好工作,好好爱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