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海某小区50多户业主集体变起了“魔术”,原本镂空的设备平台被业主们用钢筋水泥改造成了房间。这场荒诞剧的“闹剧”,竟是开发商在样板间里提前演练过的。因此,部分业主认为,样板间都这么搭,这是开发商送的面积,只是没有明说而已。而部分业主却面露难色,担心这样做可能会出现安全隐患。 在这个魔幻的故事里,开发商像将6平米的设备平台变成"赠品空间",而业主们则化身勤劳的“搬运工”,纷纷将这份“赠品”搬回自己家。但这些"偷来"的房间就像《哈利波特》里的有求必应屋,看似凭空多出空间,实则埋藏着燃气泄漏、结构坍塌的"魔法陷阱"。 当业主们将此事反馈给城管部门时,大家猛然发现,身在局中,自己早已遭到“魔法”的“反噬”。想要结束这场闹剧,需要付出的成本太高了。当地的城管坦言,因为违法成本低、涉及面又比较广,的确给他们的执法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那么,造成如今进退两难的局面,谁该来负责呢? ![]() 首先是开发商。如果开发商的行为属实,样板间就是这么搭建的,那么开发商的行为本身就构成了违规建设。而且,这种通过误导购房人进行宣传销售的方式,还涉及违法宣传。所以,开发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其次,监管部门在样板房审核时“打了盹”,使得开发商的行为对业主们进行了误导,因此,相关监管部门也需要承担一定责任。 第三,违建的业主们也需要承担相关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违规建出来的部分可能面临强拆、罚款甚至影响房产交易的后果。与此同时,如果由于违建形成了安全隐患或危害了他人安全,相关法律后果需要由违建的业主们来承担。 这一事件生动演绎了现代版"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寓言故事。开发商想多卖房、业主想多得房、监管部门疲于应对,各自为营,最终谁都喝不到安全的"水"。但是,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如果开发商只用几根钢筋、几袋水泥作为屋子的地面,并将这样的房子交付给我们,我们敢住进去吗?我们亲手搭建的违建小屋,难道会更安全吗?无论如何,都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安全开玩笑。 ![]() 文案编辑丨李越、王玉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