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GMP用时钟如何管理

 留在家里 2025-03-06

2015年来,行业内数据完整性指南层出不穷,从ALCOA+到数据流程分析,管理手段和思路越来越清晰。作为GMP数据管理环节的关键元数据(时间戳)也在各个指南有所规定。本人从数据完整性角度引入时钟管理的思路和策略。

  1. 1.    时钟管理的重要性

a.所有的数据完整性指南(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均有关于数据时间戳的管理要求,其受控管理已达到行业共识。

b.从数据完整角度考虑,数据应包含其元数据,没有元数据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时间就是一种元数据,所以也应等同于数据完整性管理。

c.GMP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活动,从保证GMP活动的重现性角度看,越正确的时间,其反应越真实。虚假或不准确的时间,GMP重现性极难保证。

  1. 2.    哪些时钟需要进行管控

  2. 2.1  时间作为元数据,其属于数据的附属,根据APIC数据完整性指南,可以将数据进行以下分类:

类别

描述

1

非电子系统。没有存贮GxP数据。典型的例子是袋子封签,pH试纸、比重计、CAPA台账。

2

电子系统,生成GxP数据但不存贮,而是手动转移至纸上的电子系统。典型的例子可包括pH计、天平、可手动调节波长的折光计、有显示的压力表。

3

电子系统,可手动调整输入数据并生成GxP数据,不能存贮但可以打印出来。典型例子是未连接至电脑的滴定仪、接有打印机的天平。

4

电子系统,可手动有限调整输入数据并生成GxP数据,不能存贮但经过接口传输至另一个系统,典型例子是温度探头。

5

电子系统,可永久存贮GxP数据,且这些GxP数据不能由用户修改生成结果(静态GxP数据)。例子包括鉴别用UVIR 光谱仪,在线粒径和TOC仪。

6

电子系统,其GxP数据可永久保存,用户可对这些GxP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结果。例子有MES系统、ERP系统、色谱数据系统、电子偏差管理系统。

  1. 2.2  时钟在各类数据中的应用

  2. l  1类:通过人工观测第三方时间源读取时间,填写记录。

  3. l  2类:通过人工观察第三方时间源或系统本身时间源读取时间,填写记录。

  4. l  3类:自动采集系统的时间戳进行时间自动打印。

  5. l  4类:系统时间戳转移至5类或者6类系统;直接应用5类或者6类系统时间戳。

  6. l  5类:自动采集系统时间戳形成记录。

  7. l  6类:自动采集系统时间戳形成记录。

  8. 2.3  基于应用的时钟合规

  9. l  1类数据:第三方时间源,如挂钟,相应设备仪器/系统客户端等。

  10. l  2类数据:第三方时间源或系统本身,如挂钟,相应设备仪器/系统客户端等。

  11. l  3类数据:系统本身。

  12. l  4类数据:系统本身,如果传递数据不包含时间戳元数据,可以不用管理。

  13. l  5类数据:系统本身。

  14. l  6类数据:系统本身。

综上所述,基于以上结论,在设备/仪器不产生电子记录或不传递时间元数据给第三方系统时,且其时间不用于操作员读取记录在纸质记录的情形下,可以不用进行时钟管理。其他均需要管理,包含但不限于:用于批记录或辅助记录填写时参考的钟表类或设备仪器、用于电子记录产生的时间戳、用于即时打印GMP数据的时间元数据。

  1. 3.    怎么做时钟管理

  2. 3.1  GMP用时钟调整的权限应受控,一般仅授予非利益相关部门(如IT)。

  3. 3.2  尽可能实现时间源统一,并自动同步。

  4. 3.3  对于服务器/客户端架构的系统,电子数据的时间戳应来源服务器,而非客户端。

  5. 3.4  对于可信的时间源进行标识,便于GMP参与人员能有效识别。

  6. 3.5  对于无法实现自动同步的情况,应基于漂移程度进行定期回顾和手工同步(注意,其同步权限的受控)。

  7. 3.6  对于设备仪器本身缺陷,时间源漂移巨大的情况。如果时间源用于1类和2类数据记录,建议取消其信任时间源的标识,改用其他第三方时间源(如与服务器自动同步的MES客户端、电波钟等);如果时间源用于3/4/5/6类数据,其存在极大风险,从风险角度考虑,不建议继续使用,而是进行维修维护保证其达到规定的时间精度。

  8. 3.7  对于手工同步时间偏离多少需要调整的问题:目前无相应的指南进行明确规定,APIC指南建议通过风险评估判断。个人建议从工艺运行时间角度来分析,如一个工艺运行时间就5分钟,时间漂移就超过5分钟显然不合适;如果没有特别严谨工艺分析的话,可以参考大约(10%)的概念,如5分钟的大约的10%30秒,也就是如果一个工艺的时间长度是5分钟,记录这个工艺相关的记录时间精度为30秒。(此项仅供各位参考,如果大家有更好的评估方式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9. 3.8  需要考虑相应的系统维修/维护时,如果改变的时间信息,需要进行还原。

总结,对于GMP数据用的元数据时间戳,其可以反应GMP活动的重现性,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管理范围基于数据的分级确立不同的管理方式,管理需要权限受控、尽量自动化、信任时间源标识及维修维护时还原时间;同时,基于无法实现自动时间同步的情况,需要考虑手工同步,手工同步基于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要求。作为一个GMP时钟管理人员,如何体系性的进行时间源管理,不因现场设备的时间频繁调整而疲于奔命,这更加考验管理体系的柔性,以达到合规成本和运行效率的平衡。欢迎有问题一起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