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I赋能教学案例分享

 萧敬 2025-03-07

一、案例背景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单元,包含《北京的春节》《腊八粥》等课文,需引导学生通过文本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完成家乡风俗 主题演讲稿创作。

学情痛点

1. 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文化理解

2. 演讲稿写作存在结构混乱、情感表达生硬等问题

3. 课堂互动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习兴趣

技术应用:引入 AI 智能学习平台(希沃白板、 Class In、豆包AI)

二、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文化基因解码(AI 辅助文本分析)

教学环节

AI 驱动预习(课前分发预习

1. 学生登录平台完成《北京的春节》AI 互动测试

2. 系统自动生成个性化知识图谱,标注学生未掌握的文化概念(如 守岁 祭灶

虚拟讲解(课中)

1. 召唤 豆包小助手,通过 AR 技术呈现老北京春节习俗场景

2. 学生用语音提问:为什么要贴倒福?AI 即时生成 300 字文化解析

对比阅读工坊

1. 系统推送老舍原文与 AI 改写版(现代白话版),学生小组合作标注语言特色

2. AI 实时统计高频词云,辅助总结 时间轴 + 详略结合 的写作手法

技术应用NLP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文本对比分析,知识图谱技术构建文化认知体系

第二课时:风俗调研实践(AI 数据采集)

教学环节

智能问卷设计

1. 学生在平台创建 家乡风俗 电子问卷

2. AI 自动生成逻辑校验(如跳转题设置),指导学生完善问题设计

数据可视化分析

1. 收集 120+ 份问卷后,系统自动生成词云图、趋势图表

2. 学生通过 热力地图 发现不同地区的习俗差异

虚拟访谈模拟

1.  豆包AI 虚拟智能体非遗传承人)对话。

2. 语音识别系统同步生成访谈记录并标注关键词

技术应用OCR 识别技术处理手写问卷,语音转文字技术提升访谈效率

第三课时:演讲稿智能创作(豆包AI 写作辅助)

教学环节

结构模板推荐

1. 输入演讲主题,AI 自动生成 3 种结构方案(故事型 / 数据型 / 对比型)

2. 学生表决选择最适合的结构模板之一。

语言润色工坊

1. 拍照上传初稿后,系统标注 口语化不足 情感平淡  等问题

2. 点击 修改建议 AI 提供 3 种优化方案供选择并修改。

*虚拟听众反馈(大部分同学)

1. 将演讲稿导入 AI 模拟系统,生成 听众注意力曲线”。

2. 根据热力图调整演讲高潮段落的位置

技术应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优秀演讲稿特征,生成个性化修改建议

三、教学效果评估

1. 学习成果对比

评估维度

传统教学组

AI 赋能组

文化认知得分

72.3

85.6

演讲稿结构完整

68%

92%

情感表达丰富度

3.2/5

4.1/5

2. 学生反馈亮点

· 豆包小助手让古诗中的习俗变得立体可感”。

· AI 修改建议比老师更细致,而且可以反复尝试”。

· 虚拟访谈让我学会了如何有效提问”。

3. 教师观察记录

· 85% 学生主动使用 AI 工具进行课外拓展

· 课堂讨论深度显著提升,学生能提出 南北方压岁钱差异的经济因素 等高阶问题

四、反思与优化

1. 现存问题

· 过度依赖 AI 导致部分学生丧失独立思考能力

· 学生对智能工具的运用掌握不够。

· 技术故障影响课堂流畅性(如 AR 设备连接问题)

· 学生数据隐私保护需加强

2. 改进措施

· 设置 AI 禁用时段 培养批判性思维

· 建立 技术急救包 应对常见故障

· 积极引导学生家长电子产品的供需。

五、总结

本案例通过课前诊断 - 课中探究 - 课后创作  AI 赋能教学闭环,实现了:

1. 文化理解的具象化(AR 技术)

2. 学习过程的个性化(知识图谱)

3. 创作指导的智能化(写作助手)

4. 数据采集的实时化(智能问卷)

教师需注意把握 人机协同 的平衡点,让 AI 成为激活课堂的数字催化剂,而非替代人类教师的 教学终结者

陕西  樊生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