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大名著最大骗局:水浒传这个"蠢老头",骗过90%现代读者

 快乐老年435 2025-03-07

温馨提示:本文可能摧毁你对《水浒传》叙事的三观认知。

第一次读石秀去祝家庄刺探情报那段,感觉被作者“耍了”。作者像牵羊一样,让我上哪就上哪,这种感觉只有读水浒时经历过,下面我谈谈读这段故事时的“神奇”感受……

当初,石秀扮成卖柴的,杨林扮做解魔法师,两人分头进入祝家庄刺探情报。石秀走到一个酒店,见门前插着刀枪,往来之人都穿着“祝”字背心。

石秀见了,便看着一个年老的人,唱个喏,拜揖道:“丈人,请问此间是何风俗,为甚都把刀枪插在当门?”

当时看到这里,就觉得探子真不好当,太容易暴露了,祝家庄正上上下下戒备着,一个外乡人这么问话,很容易引起别人的警觉。

石秀大概觉得那老人可能反应比较慢,看起来又面善,便选择他问话。

那老人道:“你是那里来的客人?原来不知,只可快走。”

老头的前一句好像有些警惕性,但后一句立马反映出老头是个碎嘴。“原来不知”,废话,人家本来就不知道。“只可快走”,快走吧!为啥“快走”,你得接着问。

石秀道:“小人是山东贩枣子的客人,消折了本钱,回乡不得,因此担柴来这里卖。不知此间乡俗地理。”

都喜欢说贩枣子。

老人道:“客人,只可快走,别处躲避。这里早晚要大厮杀也。”

快走吧,这里要成战场了。为啥“成战场”,再接着问吧。

石秀道:“此间这等好村坊去处,怎地了大厮杀?”

那我就问问你,

老人道:“客人,你敢真个不知!我说与你:俺这里唤做祝家庄……如今恶了梁山泊好汉……却怕我这村里路杂,未敢入来,见今驻扎在外面。如今祝家庄上行号令下来,每户人家,要我们精壮后生准备着……”

你不知道是吧,我说给你听!这个老头儿心真大,知道梁山人马在外面驻扎,竟然对石秀一点儿也不怀疑。

石秀道:“丈人,村中总有多少人家?”

石秀大概也觉得这老头儿傻不愣登,都有点儿不想装了。上一句还问为何有厮杀,这一句直接打听人口了,老头该有点儿警惕性了吧。

老人道:“只我这祝家村,也有一二万人家东西还有两村人接应:东村唤做扑天雕李应李大官人;西村唤扈太公庄,有个女儿,唤做扈三娘,绰号一丈青,十分了得。”

老头儿嘴太碎了,人家只问祝家庄,他连李家庄、扈家庄有什么人都说了。

石秀道:“似此如何却怕梁山泊做甚么!”
那老人道:“若是我们初来时,不知路的,也要吃捉了。”
石秀道:“丈人,怎地初来要吃捉了?”

再把你们这儿的军事地理给我讲讲吧!

老人道:“我这村里的路,有首诗说道:'好个祝家庄,尽是盘陀路:容易入得来,只是出不去。’”

想听是吧,不急,我先给你背首诗,嘴是真碎。第一次读到这里,我感觉作者是为了推动剧情,强行设计了这么一个善良、糊涂的老头儿。

石秀听罢,便哭起来,扑翻身便拜,向那老人道:“小人是个江湖上折了本钱归乡不得的人……情愿把这担柴相送爷爷,只指与小人出去的路罢。”

怎么才能出去,快和我说!老头儿一点警觉儿都没有,还让石秀到屋里,喝了两碗酒。

石秀再拜谢道:“爷爷,指教出去的路径。”
那老人道:“你便从村里走去,只看
有白杨树便可转湾……若还走差了,左来右去,只走不出去。更兼死路里,地下埋藏着竹签、铁蒺藜。若是走差了,踏着飞签,准定吃捉了。待走那里去?”

最重要的军事机密,老头儿一股脑全倒出来了,他甚至都没说一句“千万别和别人说”。

梁山的人马就在庄外,竟然还有外人进来卖柴,并且问东问西。人家问的他说了,人家没问的他还得补充补充,这老头儿就是个糊涂车子!

石秀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到了祝家庄的全部军事机密!越读越觉得这段剧情的设计有失水准,读得我直摇头,但接下来两人的对话让我恍然大悟!

石秀拜谢了,便问:“爷爷高姓?”
那老人道:“这村里姓祝的最多,
惟有我复姓钟离,土居在此。”

我的妈!原来在这儿等着我!这就是我当时读到“复姓钟离”时的感觉,在那瞬间所有的疑问全部解开,感觉被作者“耍了”!

原来这个老头儿不姓祝,而且只有他家不姓祝,虽然“土居在此”。这个老头儿的父辈(或再往上)可能流落于此,走又走不了,就在这住下了。

老头儿还可能受过祝家人的排挤,在庄里地位可能也比较低,是那种最底层的佃户,或者是在酒店干杂役的。

总之,钟离老头儿跟祝家人不是一条心,所以警惕性比祝家人低很多;又见石秀也是外来人,流落在此,有些“同病相怜”,警惕性进一步降低;再加上本身嘴碎、爱八卦,就像唠家常一样,不知不觉把军事机密全吐出来了。

石秀听了估计也得吸口冷气,原来这老头儿不傻!很快,石秀看到杨林被抓住了。

石秀看了,只暗暗地叫苦……

杨林这么快就被抓了!要不是碰上这个姓钟离的老头儿,恐怕我也歇菜了!

当然,这些心理活动作者同样一个字不写……

这短短几百字的小情节,作者也做了谋篇布局,如果看热闹似的读书,两眼就看过去了,如果带着问题去读,就会发现,作者引导读者的能力太强了!

作者设计这个老头儿,确实是为了给石秀“递情报”,但设计的人物行为必须符合逻辑。

作者先让老头儿做出看似不合逻辑的行为,又对老头儿的背景、经历不着一字,最后只用四个字“复姓钟离”,便使读者疑问尽消,并脑补出留白之处的剧情,替作者把逻辑“圆回来”,这是大文豪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