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奉战争,北洋军春秋之48

 金色年华554 2025-03-10

48.奉晋战争

北洋军阀内部的最后一次内斗,居然在两大北洋旁系中爆发!

一个是北方霸主东北王张作霖,

一个是占据表里山河的山西阎锡山!

都是北洋军阀里老熟人、老面孔!

历经十几年的混战,全国大浪淘沙留下来的大势力集团有:张作霖、阎锡山、冯玉祥、广东国民政府。

作为北洋时代最稳的山西王,在北方群豪逐鹿中原后,他成为北方仅次奉系的存在!

自从参与围剿冯玉祥后,他的势力延伸至内蒙包头、绥远一带,部队也由晋军扩充为晋绥军!

在南口大战中,收编了韩复榘、石友三、陈希圣等部,将其改编为3个师(后来又回归冯玉祥了)。

徐永昌率领国民三军残部2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1个炮兵团、1个独立炮兵团加入了晋军,阎锡山如虎添翼。

1926年秋到1927年春,阎锡山进行了第三次扩军,晋军扩编为17个师,总兵力13万人。

扩建太原兵工厂,机器设备3800部,职工15000人,与沈阳兵工厂、汉阳兵工厂,并称全国三大兵工厂。

阎锡山因此成为极少数,独立拥有完整军工体系的军阀之一。

北伐战争打响后,全国中小军阀,都面临重新站队的问题。

向南,倒向国民党,响应北伐。

向北,听从北洋号令,讨伐“南北二赤”。

此时,阎锡山陷入了巨大纠结中。

国民党、北洋方面都派代表到太原,争取阎锡山入伙。

凭借着多年的斗争经验,他总是拿“严守中立,保境安民”说事,骑墙望风,坐观成败。

面对着同仇敌忾,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的北伐军,随着吴佩孚、孙传芳的垮台,直鲁联军的被揍,北洋军阀集团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作为安国军总司令,张作霖无法容忍副司令阎锡山首鼠两端,于是命令阎继续向西北追击,迅速消灭崛起的冯玉祥。

1926年9月,冯玉祥卷土重来,很快占领陕西、河南!

奉军如果要南下与北伐军作战,必须消灭西北的国民军,保护侧翼。

但是,奉军与国民军之间隔着阎锡山,所以张作霖要求阎锡山出兵,如果不出兵也行,把京绥铁路让出来,让奉军上。

阎锡山顶不住张作霖的压力,忍气吞声从绥远撤军,把京绥铁路让给了奉军。

奉军赶走国民军后,只在五原留了2旅驻守,实际上把绥远,还给了阎锡山。

阎锡山心里很不痛快,那2个旅的奉军对山西构成了威胁。

相比远在南方的国民党,近在咫尺的张作霖无疑更危险。

于是,阎锡山秘密派人南下拜会蒋介石,表示愿意响应北伐,只是时机未成熟。

蒋介石表示:山西是北方革命的基地,但被军阀包围、环伺,不到最后关头,不要轻易表露。

1927年5月,北伐军进入河南、江苏,奉军一败再败,尽显颓势。

而直鲁联军也在河南被冯玉祥胖揍,阎锡山认为奉系不行了,还是早日纳投名状!

6月5日,阎锡山改旗易帜,倒向国民党。

当时有两个政府,他倒向的是南京。主要是汪当时名义上还是

阎锡山脱离北洋军阀集团,倒向国民党,对张作霖而言,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这时,由于国民党内部斗争,北伐步伐搁置!

阎锡山拍了脑袋,大惊失色:冲突了,表态早了!

还好张作霖这时的精力,主要集中在解决冯玉祥,并没有对阎锡山动手。

他恩威并施,想把阎锡山拉回北洋阵营,至少保持中立。

不过两边都表面保持克制,私底下却在摩拳擦掌,磨刀霍霍!

当时奉系要攻打冯玉祥,要求阎锡山让出京汉线(晋军占据石家庄,阻断了京汉线),以便奉军南下对付冯玉祥。

阎锡山一面从石家庄撤防,一面向南京方面和冯玉祥求援。

8月底,南京方面取得了龙潭大捷,津浦路战事逆转,冯玉祥也表示愿意配合阎锡山行动。

奉军陈兵京绥线,又大举增兵京汉线,对阎锡山构成了很大威胁,晋军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奉军两路施压!

很快,一个火星丢进了冒烟的火盆!

9月27日,奉军将领于珍到绥远检阅军队,那里还有2个旅!

晋军将领商震怀疑奉军要进攻山西,扣押了于珍,收缴了绥远奉军的枪械,史称于珍事件。

于珍事件是一场误会,但它却成了晋奉战争的导火索。

阎锡山觉得没必要解释了,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事实!

9月29日,阎锡山致电南京政府,报告誓师讨奉。晋军随即大举出动。

张作霖也很懵,事情发生后,他急招杨宇霆、韩麟春、张宗昌等入京商议,决定先与阎锡山沟通,澄清误会,克制冷静,避免战争。

但是,阎锡山已悄悄将晋绥驻京代表全部撤离,双方通讯暂时中断,电报没有发出去。

9月30日,张学良致电阎锡山,要求释放于珍,停止军事行动,晋军撤回原地,修复拆毁的铁路。

阎锡山承认这是一场误会,但拒绝接受张学良提出的条件,态度很强硬。

阎锡山翻脸时,晋军已是一个装备10余万支步枪、6000余挺轻重机枪、500余门山野炮、1000余门迫击炮的强大军团。

而且,阎锡山并不是孤军作战,冯玉祥答应和他一起对付老张,这极大地增强了阎锡山的信心。

晋军兵分两路:

商震率领左路军出大同,沿京绥路东进,杀奔张家口、宣化,然后进攻北京,同时截断北京和山海关之间的交通,堵住奉军退往东北的退路;

阎锡山亲率右路军东出太行山,占领石家庄截断京汉铁路,然后进攻保定,与左路军会攻北京。

除了这两路主力之外,阎锡山还派出了傅作义第4师和李服膺第14师,从晋北山岭地带秘密出发,进入到奉军腹地,在北京南北两侧发动袭击,扰乱奉军部署,乘虚袭取北京。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张作霖安国军总兵力约60万人,编为7个方面军:

依次以孙传芳、张宗昌、张学良、韩麟春、张作相、吴俊升、褚玉璞为军团长。

1.让孙传芳的第一方面军严守津浦路;

2.张宗昌、褚玉璞的直鲁联军的第二、七两个方面军,进攻河南,切断冯玉祥、阎锡山之间的联络;

3.张学良、韩麟春的第三、四两个方面军,在京汉线上采取守势;

4.张作相第五方面军在京绥线上也采取守势。

5.张作霖还命吴俊升坐镇奉天,代行东三省保安总司令职权,除留必要军队看家外,奉军全部出关增援,发起反攻。

为配合阎锡山进攻,冯玉祥将主力兵分三路,向徐州、济宁、大名地区的直鲁联军发动了进攻。

由于奉军没想到阎锡山会发飙,仓促应战。

左路晋军轻易占领了张家口,奉军高维岳部退守宣化、怀来一线,等待张作相、汤玉麟的援军。

右路晋军占领了正定、石家庄,包围了保定,阎锡山亲自赶赴前线督战,要求迅速拿下保定,争取早日会师北京。

晋军开局很顺,怎料开局即巅峰。

奉军收缩战线,兵力更加集中,凭险固守,晋军屡攻不下,战事陷入僵持。

两方对垒,打的就是后援!

当晋军突袭优势耗尽之时,张作霖从吉林、黑龙江调来的大量援军,已经就位,京汉、京绥两线的奉军兵力陡增到17万人。

10月7日,张作霖下令奉军反攻。

晋军在京绥线只有3万人,在京汉线有4万人,兵力、装备都远不是奉军的对手。

此时,宁汉对峙越演越烈,南京方面蒋介石早已下野,桂系主政。

李宗仁正在手撕唐生智,不可能给予阎锡山有力支援。

而冯玉祥正在陇海铁路上苦战直鲁联军,也不能派兵北上。

两路后援不继,导致晋绥军孤军奋战!

阎锡山认为全线坚守意义不大,决定把军队撤回山西。

10月17日,奉军占领石家庄,右路晋军退守娘子关;

京绥线上,奉军夺回了宣化、张家口、逼近大同一线。

阎锡山命令商震放弃绥远和雁北,把军队收缩到雁门关固守。

11月3日,奉军占领大同。

14日,奉军占领平型关。

晋军在雁门关以北的所有险要全部丢失。

这是阎锡山最艰难的时候,雁门关和娘子关只要有一处失守,山西就完了。

阎锡山眼看老巢不保,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说最狠的话,挨最狠的打!

好在张作霖视冯玉祥为最大敌人,想与阎锡山讲和,然后移师南下,与直鲁联军一起解决冯玉祥。

但双方都没有实质性讲和,晋奉战争的主战场陷入了长期对峙局面。

主战场陷入僵持之时,默默无闻的傅作义,在涿州大放异彩。

阎锡山仓促撤回山西,执行挺进任务的傅作义第4师(8000人),没有收到撤退命令,按原计划进入奉军腹地,占领了涿州。

这支8000人的孤军,扛住了张学良5万精兵三个月的乱轰乱炸,傅作义一战成名,成为民国一代守城大师!

直到1928年2月4日,傅作义与奉军签订停战条约,让出涿州城,为晋奉战争画下了句号。

晋奉战争中,阎锡山顶住了张作霖的强大反攻,死死牵制住了奉军主力南下,打乱了奉军与直鲁联军联合消灭冯玉祥的计划。

冯玉祥也趁此机会,消灭了张宗昌、褚玉璞的直鲁联军主力。

毫无疑问,这是阎锡山对北伐的一大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