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的历史悠久,但是,宣威作为广域地名,只能从清朝初期算起。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设宣威州,民国二年(1913年)裁州设县,改宣威州为宣威县。1994年撤县,改设宣威市,为省辖县级市,由曲靖市代管。 25日一早,就乘公交车去逛宣威博物馆。博物馆高大雄伟,放在北京上海一点也不逊色,屹立在一座县城里,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 01 宣威市博物馆气派不凡。 ![]() 02 博物馆里有卓琳的事迹展,她是宣威人,原名浦琼英。1916年生人,1928年就读昆明的昆华女中,31年被选拔参加在首都南京举行的全国运动会,32年考入北平第一女子中学,36年考入北大物理系,37年8月到延安,11月考入延安陕北公学,39年9月与邓小平结婚。 提到邓小平,作为历史公众人物,应该允许天下人议论。读初中时,遇三年暂时困难;读大学时,遇到文化大革命。作为过来人,俺发表点意见:从几十年的缺吃少穿、节衣缩食,到取消票证,到有吃有穿;恢复高考,不用推荐,不用走后门,让寒门子弟或没有关系的学子,凭成绩就有了上大学的机会;顺应知青的愿望,允许知青返城回家;给右派摘帽,并取消填成分,让人们的政治身份平等;打开国门,派遣留学生,了解观察世界;提倡任期制,先让老人退居二线,并以身作则;倡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影响深远。他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带来四十年的经济繁荣。他是人,不是神,是人就可能犯错误,甚至犯严重的错误。一个人能解决上述不少问题,还是值得称赞的。当然旧的问题解决了,又会冒出新问题,数十年积累的弊端不能都算到邓小平的头上,得问后来人。 ![]() 03 听说博物馆附近有个金月湖,湖畔有块漂亮的湿地公园,那还等什么,就去呗,老伴一马当先。 ![]() 04 蓝天白云,绿树青草,芳草中还能见到水,名副其实的湿地公园。
![]() 05 我们沿着木栈道参观游览,水中有草、有大树。 ![]() 06 老伴忙里偷闲,我拍照,她看手机,各取所需。 ![]() 07 站在木栈道上远眺,金月湖就在前头。 ![]() 08 水中长树,引起俺的浓厚的兴趣。不知这种树是什么品种?叫什么名字?不怕水,能够在水中茁壮成长,令人啧啧称奇。
![]() 09 哈哈,抓拍到二只白鹭,一只正在飞翔,另一只正在往树中飞,大部分被树叶遮挡了,只露出尾部白色。 ![]() 10 开始往回走,再见,漂亮的金月湖及湿地公园。 ![]() 11 乘坐公交车来到市中心,在好心人的指点下,寻找到浦在廷故居。浦在廷是宣威的著名人物,号称“火腿大王”,后皈依佛门,担任宣威佛教协会第一任会长,值得参观。 浦在廷(1871年5月-1950年12月), 云南省宣威人,别名浦钟杰。著名爱国民族工商实业家、慈善家,一个怀抱“实业救国”理想,积极拥护、支持、参加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热血志士。电视剧《商贾将军》的原型。
![]() 12 浦在廷入粤参加北伐,被任命为旅粤滇军军需总局局长。1923年2月21日,孙中山返广州就任大元帅职,并嘉奖讨伐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乱有功人员,浦在廷被授予少将军衔,并手书“少将第”匾额相赠。 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成为大元帅,成立军政府,开展与北京段祺瑞政府相对立、力图恢复《临时约法》和旧国会的护法运动,浦在廷积极支持孙中山的护法运动,反对北洋军阀。1921年4月,广州举行非常国会,制定政府组织大纲,孙中山成为大总统。11月10日,孙中山发出北伐通电,号召西南各省讨伐军阀,这时浦在廷入粤参加北伐。 ![]() 13 庭院中央是浦在廷的坐姿铜像。 反对袁世凯称帝,1916年元月,云南首义,再造共和,蔡锷率领的护国军途经宣威入川讨伐窃国大盗袁世凯,在宣威县城设立兵站,委派浦在廷等乡绅负责兵站工作。浦在廷当时任商会会长,他目睹护国军军纪严明,在呼啸的北风和飘舞的雪花中,冒着严寒,秋毫无犯,非常感动。他积极为护国军筹粮集款,本人带头捐献。护国军胜利凯旋后,云南督军兼省长唐继尧召开各界人士大会,表彰地方协助讨袁有功人士,浦在廷荣获银质梅花奖章。唐继尧还亲书“急公好义”大字匾额送给浦在廷。 ![]() 14 庭院中的右厢房。 ![]() 15 庭院中的左厢房。
![]() 16 站在浦在廷坐姿铜像旁边拍张照。近匾额是孙中山所题“勠力同心”,远匾额唐继尧所题“急公好义”,中间招牌上书写“宣和火腿有限公司制造罐头总荣行所”。 ![]() 17 转身拍摄庭院的入口。 ![]() 18 站在回廊里,回头拍摄庭院一角。 ![]() 19 庭院后面有个很小的花园。 ![]() 20 浦在廷娶妻雷氏,育有三子五女。 1871年,浦在廷出生在云南宣威一个书香之家,是宣威当地的名门望族,父亲浦春澜是清光绪年间的拔贡,(意思是科举制度中选拔贡入国子监的一种生员。)在本镇开馆教学,并课读膝下三个儿子,一心指望他们走科举进身之路。老大老二不负父望,考取了秀才、贡生,唯有小儿子浦在廷不屑于走科举制度之路,要走一条自己认定的道路——弃学从商。 ![]() 21 浦在廷从小就喜欢看马帮做生意,听马帮的传奇故事,抑制不住好奇心,14岁弃学从商,跟随马帮,历尽千辛万苦。后来有了自己的马帮,生意越做越大,称得上是个传奇人物。 ![]() 22 浦在廷20余年的马帮生涯,获得丰富的阅历、见识、财富,后来又想创办公司,走实业救国之路。 ![]() 23 1922年底,滇军受孙中山之命入粤平叛,很快将陈炯明赶出广州。1923年2月21日,孙中山返广州就任大元帅职,设立大元帅府并嘉奖讨伐有功人员,浦在廷被授予少将军衔,并受“少将第”匾。 ![]() 24 1925年4月,东征左路军的滇军将领杨希闵趁机占领广州,浦在廷极为不满,受诬陷,锒铛入狱,其设在广州的分号被洗劫一空。在好友范石生营救出来后,决心退出军界,返回宣威老家,致力于地方公益事业。 ![]() 25 浦在廷创办“宣和火腿罐头股份有限公司”的文件。 ![]() 26 浦在廷晚年信奉佛教,任宣威佛教会理事长,出资修庙、修塔、修路,并带头火化,开宣威火化遗体之风。 ![]() 27 这是浦在廷主持修篡的《宣威浦氏族谱》中,订立的“修身、齐家、处世、从政”家训。 浦在廷一生荣辱起伏,经历马帮少年、从商置业、投身革命、实业救国、皈依佛教五个阶段。他的一生始终践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信条,并以此来规范族人、教育子女。倡导同族要光大祖先的美德,规范立身处世行事行为。浦在廷思想开明,作风民主,反对封建陋习,主张男女平等,浦在廷终生一妻无妾。在那个年代,自己有钱,能有这样的美德,实在难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