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文华 | 邵伯许家麻绳店

 丁中广祥 2025-03-12

隋唐至清末,邵伯为漕运必经之地,清乾隆年间,水运尤为发达,从邵伯六闸子到昭关坝10余公里运河段,规模较大的土码头近20个,镇内还有多个石头码头,南来北往的客船在此停歇逗留,北方的大豆、淮盐,南北的茶叶、桐油、丝绸等物资在此中转过境,为船运服务的锚链、油麻、竹篙、盆桶远近驰名,豆行、茶馆、饭店、浴室等百业兴旺。据《扬州画舫录》记载,扬州第一家浴室不在扬州城,而是起源于邵伯的郭堂,可见当时的邵伯何等繁盛。

邵伯镇上有条三里长的石头街和三百米长的大堤,大堤依运河而建,建于宋朝,为全镇最高处,当地人称上河边。顺堤而下,河边有四个石码头,从北向南分别是竹巷口、大马头、朱家巷、庙巷口,其中大马头排面最大,也最出名。当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过邵伯时,就是从大马头走进镇内,吃了碗汤圆,留下一段历史佳话。

大马头向南百米,就是朱家巷,巷口靠南第一家古建筑,外门朝西,西墙上挂着政府制作的“许家麻绳店”木牌,这就是我家祖宅。这里最早为清代建筑的江西会馆,自我的高祖父买下开了桐油麻绳店,生意越做越大,运河上名噪一时。

改造前的宅子正门朝西,对着运河,上下两层木楼,向东延伸,中间是天井,过了天井,两侧是居住的厢房,厢房上面是过道,前后楼相连,最后面是厨房,典型的江西建筑特征。古代人相信风水,设天井以聚财,整个房子径深有近40米,占据了大半个朱家巷长度,北面老墙对着巷子,历经百年风雨沧桑,至今保存完好。

小时候,常有小伙伴来我家玩,从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羨慕我家镇上为数不多的木楼。大人不在家时,我们在楼上翻跟头,尽情戏耍,楼下一点感觉都没有。那时爷爷还在,他一生勤俭,话不多,直到晚年还在劳作。父亲说,许家麻绳店在爷爷手中发扬光大,仅雇佣工人达百人之多,爷爷有兄弟三人,爷爷老大,后来兄弟分家时,爷爷继承了祖业,老二分得金银去了上海,老三分得乡下田产。父亲的大哥不仅英俊,还很有文化,是传承许家祖业的不二人选,解放前为逃避战乱,准备效仿二叔去上海闯天下,在车站候车时,被爷爷硬是拽了回来,1948年解放邵伯时,不幸被炮弹误炸至死,账房先生携款逃跑,外账无法收回,从此家道中落。1956年公私合营,运河上辉煌百年的许家麻绳店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人到中年更易思乡怀旧,如今父亲不在了,我也常回家陪陪母亲,看看老房子。这座老宅,承载着祖上几代人的理想、奋斗、辉煌和失落。当年做生意的风水宝地,现在成了历史文化遗产,走过千万遍的大堤、家门口游过无数次的小河,成为明清古运河遗址,如今都贴上了中国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点标签。作为土生土长的邵伯人,几年前我参与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志邵伯卷的编写。新书将很快发行,算是新年的一个好消息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