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卞阿根 | 租汽油灯

 丁中广祥 2025-03-12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农村人期盼的梦想,如今已变成了现实。说起电灯电话的话题,不禁想起小时候农村人租汽油灯的往事。

当年农村生活条件艰苦,村民家中,晚上照明普遍用的是煤油灯。煤油灯是用玻璃瓶制作的,大小不一,光亮程度较弱。晚上使用时,挂在门框上端一个固定的洋钉上,早晚做饭就放在烟筒柜上。因为灯线的火头不断飘散着黑色的烟雾,门框上端和烟筒柜上都被熏得漆黑。妇女晚上纳鞋底或缝缝补补,这煤油灯都要靠近放着,不然看不清,一不小心手会被针尖戳了,黑烟也被吸入鼻孔,擤出的鼻涕都是黑的。

后来,许多家庭用上了煤油玻璃罩子灯,光亮程度有了明显提升,灯头发出的黑色烟雾被玻璃灯罩子吸附其上,减少了烟雾在室内的散发,第二天把吸附在灯罩子玻璃内的黑烟垢擦去,使用起来灯光明亮。

大多数村民家中没有条件装电灯,加之电源缺乏,经常无规律地停电。一旦家中有生日满月、男婚女嫁的喜事或丧事要办,晚上宴客,事前都要到集镇上去租两盏汽油灯挑回来。即使家中装电灯的村民,同样也要租汽油灯,防备宴客时突然停电。

汽油灯的叫法,是农村人的口头语,其实用的并不是汽油,而是煤油。在灯底部袖座中倒进煤油,用其上装配的打气筒打气,使煤油产生雾化,再装上白色网状的灯泊子,用火柴点亮,亮度要超过煤油灯和罩子灯百倍,如同电灯一样,整个室内通明,但每隔个把小时需要再打一下气,确保煤油的雾化。

农村人朴实大方,无论谁家有红白喜事,村上邻里会自动来帮忙,捡菜切菜配菜,淘米煮饭,厨师由菜炒得好的人担当。主家招待客人,吃饭时不像现在用小碗装饭,而是用大碗装。开宴后,视饭桌数多少,如果有个十桌八桌人,都有三四个人专门当班,给用餐的人添饭,负责添饭的人个个都很机灵,能说会道,用小碗装满饭,时不时用锅铲压实,来回巡视着用餐人手中的饭碗,不等碗中吃完,一碗饭就稳稳当当扣进了吃饭人的饭碗。负责添饭的人都知道,用餐的人谁的饭量大,谁爱吃肉。对喜爱吃肉的人,装饭时就在米饭中间来上几块大肥肉,趁其不备扣入碗中。

饭快吃饱的客人,为防备添饭的人搞偷袭,给自己再来上一碗,就用手捂住碗口吃。添饭的人会对其说,你不要“装撑”,客人会说,吃饱了,真的吃饱了,不要再闹了。这时添饭的人会来上一句风趣的笑话:你不要大脚装小脚——癞宝嗷,惹得满桌人哈哈大笑,这样的氛围使人倍感亲切,体现了亲戚情、邻居情和朋友情。

扬州评话:皮五辣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