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龙生物楼柏良——CRO大拿二次创业,进军大分子与CGT 在CRO领域,楼伯良及其与弟弟楼小强夫妇创立的康龙化成,已经是响当当的名字。 但楼伯良并不是一开始就想着创业,相反,早年间的他一直打算做老师:1981年,师范学校毕业的楼伯良成为一名中学老师,教授化学和英语;两年后,他考上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生,六年后拿到博士学位,直到赴美留学、博士后毕业,楼伯良想的还是学成归国,做大学教授。 
康龙化成联合创始人董事长、CEO兼康龙生物执行董事楼柏良(图片来源:君联资本官网) 不过,强研究性的药物研发工作很快引起了他的兴趣。毕业之后的几年,楼伯良先后在美国加州Cytel公司、Ontogen公司做研究员和肯塔基州Helios药物公司做研究员,1998年,楼伯良加入美国肯塔基州Advanced SynTech药物公司,任化学部主任,这段经历让他积累了管理经验,也接触到不少药物公司创始人,楼伯良的激情,由“当老师”变为“办公司”。 2004年,楼伯良和同有化学背景的弟弟楼小强一同创立康龙化成,主营药物研发外包服务。两人从实验室化学做起,聚焦小分子药物发现。2014~2016年,康龙化成成为全球药物发现CRO市场份额第三、国内营收仅次于药明康德的行业龙头。 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楼伯良带领康龙化成外延并购,将业务向药物开发方向拓展。2019年,康龙化成一年实现A+H股上市,成为CRO行业继药明康德之后又一家双资本平台上市公司,两地总市值超过50亿美金。 这是楼氏兄弟的“光辉时刻”,如今看来,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康龙化成上市次年,楼伯良在宁波市成立康龙生物,进军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CRO+CDMO平台领域。2023年3月,康龙生物完成总额约9.5亿元的人民币,新增投资者约占康龙生物股权比例为 11.1087%,高瓴祈睿、惠每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参与,楼伯良将担任康龙生物的执行董事。 二次创业,楼伯良能否带领康龙生物再现康龙化成在小分子药物发现领域的辉煌?值得期待。 永仁心阎华——外企女高管,跨界“硬科技” 金融专业背景出身的外企女高管,敢于在40多岁的年纪挑战自我,加入医疗“硬科技”创业大军。 阎华是金融专业出身,在外企奋斗了20多年,曾在强生医疗、波士顿科学专精心血管领域,后加入了知名跨国医疗器械大厂GE医疗任职中国区副总裁。 
永仁心CEO阎华(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作为一位资深器械外企高管,阎华见证过外资医疗器械在中国发展的黄金时代,也看到了外企医疗器械在响应中国市场本地化需求的局限性,也在40多岁的年纪,感受到了外企职业经理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天花板。 于是阎华做下决定,加入专注于心衰和人工心脏的创业公司永仁心担任CEO,开启自己医疗“硬科技”创业的全新路程。 永仁心医疗的核心产品——植入式左心室辅助装置EVAHEART(人工心脏),主要通过机械或生物机械手段,部分或完全替代自然给人体供血的辅助装置,来治疗终末期心衰。 在人工心脏领域,永仁心的产品是中国唯一同时获得短期辅助(Bridge to Transplant) 和长期辅助(Destination Therapy)适应症的人工心脏产品。除了在中国获批上市外,永仁心的产品在欧洲和日本也获批上市,同时在美国也拿下了IDE认可,这也意味着永仁心的产品已经有了一定量级的销售和使用。在中国,永仁心的产品定价为69万元。 据相关数据查询显示,截至目前,中国仅有4款国产人工心脏产品获批上市,除永仁心外,另外三家是深圳核心医疗、苏州同心医疗和航天泰心科技有限公司。其中,苏州同心医疗的“CH-VAD”使用的是磁悬浮血泵技术,在2021年获得NMPA批准用于短期辅助;航天泰心的HeartCon使用的是磁液悬浮技术,在2022年获得NMPA批准用于短期辅助;核心医疗批准用于短期辅助,使用的是磁悬浮血泵技术。 2023年7月,永仁心宣布完成近亿美元融资,由科兴中维领投,医疗健康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跟投,现有股东维梧资本继续追加投资。 嘉晨西海王子豪、郭志军——传染病领域“老兵”,深耕mRNA技术平台 新冠让mRNA技术火出了圈,然而在新冠爆发前的2019年,王子豪和郭志军就已经创立了嘉晨西海,深耕mRNA技术。 
王子豪(左)和郭志军(右)(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王子豪博士毕业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毕业后曾就职于多个国际大型制药企业长11年之久,在职期间直接参与过四价流感、艾滋病、狂犬病、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巨细胞病毒等疫苗的CMC开发。 作为最早参与自复制mRNA工艺设计优化和产业化开发的人员之一,王子豪曾7年专注于mRNA技术平台的工艺开发,直接参与了mRNA技术平台在多个病毒传染病领域的有效性/安全性验证和临床开发。 嘉晨西海的另一位联合创始人郭志军曾先后就职于浙江天元、诺华制药、葛兰素史克,拥有国内疫苗产品GMP生产/上市申报20多年的工业经验,曾作为核心人员领导参与过鸡胚狂犬疫苗、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宫颈癌疫苗、流脑ACWY等疫苗在中国的临床申报或注册上市。 在mRNA这个非常火热的领域中,嘉晨西海最大的优势在于经验丰富与稳定。此前接受采访时,王子豪曾坦言,嘉晨西海的创始团队是传染病领域的老兵,在工艺开发(CMC)和产业化方面有着丰厚经验,自己和联合创始人郭志军加起来有近四十年的工业经验,这是相当于国内其他mRNA技术公司独一无二的优势。 嘉晨西海的经验丰富与稳定,赢得了资本的青睐:医药魔方MedAlpha创新药投融资数据库显示,嘉晨西海已经成功完成3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1.05亿美元,投资方包括结构调整基金、泰煜投资、泰珑投资、浙商创投、越秀产业基金、贞吉资本、建发新兴投资、华创资本、凯风创投、高瓴创投、雅惠投资。 嘉晨西海事实上也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建立了一整套适合商业化生产的RNA合成、纯化、分析质控工艺,并研发了表达效力更高的通用RNA模板(包括自复制和非自复制RNA)。借助于其高效的筛选平台,嘉晨西海开发了包括聚合物和纳米脂质体颗粒在内的一整套RNA递送系统。嘉晨西海拥有多个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别适用于肌肉、静脉、组织靶向给药的阳离子脂复合体,管线涵盖肿瘤免疫治疗、传染病疫苗、罕见病和医学美容,而其肿瘤免疫和传染病疫苗项目正快速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金斯瑞蓬勃生物柳振宇——海归博士后奋斗14年,领衔内部“三次创业” 今年初拿下由君联资本领投的C轮2.24亿美元融资,金斯瑞蓬勃生物问鼎CGT CXO单轮融资之最。 执掌这一CGT CDMO巨兽的是一位博士后毕业即加入金斯瑞,在金斯瑞内部奋斗了14年的老将——柳振宇。 
金斯瑞蓬勃生物董事长柳振宇(图片来源:君联资本官微) 柳振宇于1998年6月取得南开大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理学学士学位,于2001年6月取得北京大学神经生理学理学硕士学位,并于2007年11月在美国取得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哲学博士学位,之后于2007年11月至2009年5月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卫格芬医学院(David Geffen School of Medicine)任博士后学者。 金斯瑞是柳振宇由学术界转向产业界的第一份工作。柳振宇于2009年5月加入金斯瑞集团,担任过生物学高级科学家,生物工艺开发主管及生物技术研究生物医学研究所主管等多个职位。 柳振宇加入金斯瑞时,金斯瑞正走入高速发展期,于2009年6月拿下著名风投公司凯鹏华盈和贝祥医疗健康投资集团的1500万美元融资,并不断打破了基因合成行业过去长期被国外公司垄断的状况,逐渐跃居成为行业第一的公司。 与此同时,柳振宇在金斯瑞内部不断成长,自2015年9月至2019年4月担任试剂服务事业部总经理,自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担任生物科学事业部总裁,并于2019年4月被委任为金斯瑞欧洲分部总裁,从零开始开拓和搭建金斯瑞的欧洲业务。 2017年,金斯瑞在细胞治疗单元孵化的创新公司传奇生物,凭借CAR-T产品优异的临床数据,在国际上大放异彩。 与此同时,金斯瑞已经开始开始基于自身优势,扩张业务,内部孵化CDMO业务,为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的中国及全球生物医药公司提供从靶点开发到商业化生产的端到端服务,这便是金斯瑞蓬勃生物的前身。 2020年7月17日,金斯瑞蓬勃生物品牌正式对外发布。最新公开资料显示,成立至今,金斯瑞蓬勃生物在生物药CDMO领域承接了80多个全球CMC及CMO项目,并帮助客户获得了超过20个全球IND批件。在基因及细胞治疗CDMO领域,作为行业最早的开拓者之一,金斯瑞蓬勃生物积累了超过60个全球CMC项目经验,以及超过20个IND项目成功申报经验。 柳振宇作为核心成员领导金斯瑞蓬勃生物的组建,参与并促成了金斯瑞蓬勃生物的多轮融资,于2022年8月起担任金斯瑞蓬勃生物董事长,并于2023年起代理金斯瑞蓬勃生物首席执行官。 2023年尾,柳振宇将CEO的接力棒传给了陈莉。据公开资料,陈莉在战略业务规划、卓越运营和生物制品业务培育方面拥有丰富经验,曾在美国西氏医药服务(West Pharmaceutical Services)担任生物制品业务的副总裁、总经理,领导多个业务领域制定和实施业务扩展战略,结合全球整体战略重点方向,成功实现公司业务在全球市场上的飞速增长。陈莉博士的工业界经历起于Sigma-Aldrich,并陆续在Millipore、默克等公司担任领导职务。 随后,陈莉在赛默飞任职10年,先后担任中国BID业务副总裁、亚太区业务副总裁等重要职务,她对新兴技术和市场机会的高度敏感性成功推动了公司的业务转型。 对于此次交接,柳振宇表示:“金斯瑞蓬勃生物正处于关键的发展阶段,期待在她的引领下,金斯瑞蓬勃生物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提升运营实力,拓展全球版图。” 作为金斯瑞内部的“二次创业”,传奇生物成为了一匹黑马,成功在纳斯达克IPO上市,并在美国成功上市了首款中国造的CAR-T创新药,今年上半年更是创下1.89亿美元销售额的好成绩,累计销售额更已达3.23亿美元。 作为金斯瑞内部“三次创业”的金斯瑞蓬勃生物能够续写什么样的传奇?值得持续关注。 驯鹿生物张金华——稳准狠的“跨界女王” 张金华是法律和财务双重专业背景出身,硕士毕业后便进入投行,此后十多年主要从事医疗大健康领域的投资和跨境并购业务以及国内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顾问及投资业务,在多家投行、律师事务所等担任过业务经理、律师,甚至做到了合伙人。 
驯鹿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金华(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2015年,中国创新药起步,深度接触医药行业的张金华看中了细胞治疗这一赛道的潜力,通过天使投资参与了一个细胞治疗初创公司,“试水”过后便决定创业入局。2017年3月,她在南京创立了驯鹿生物。 投资人转行做biotech,张金华是个十足的“实用主义者”。她看中细胞治疗,是因为相较于小分子药、大分子药8-10年的成药时间,细胞治疗仅需4-5年就能出成果,可以更快检验效果、推向市场。 在具体药物研发上,能否更快上临床、临床效果是否可行,就是她控制研发资源投入的标准;而对于一款真正具有临床价值的创新药,张金华则会投入70%~90%的资源集中推进。 同时,在公司成立初期,张金华对接外部资源,建立合作关系,以初创企业有限的资源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这些战略落实下来,就是驯鹿生物在创立8个月时便与信达生物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发基于BCMA靶点的自体CAR-T产品。在药物的研发、临床试验等不同阶段,张金华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加入团队,快速推进项目,同时充实自身的创新研发能力。 2019年,驯鹿生物首个CAR-T产品CT103A通过I期临床试验。广为人知的“高瓴创投2020年成立后的第一笔钱就投给了驯鹿生物”的故事,实际上也是基于高瓴创投对临床试验数据的认可。 2020年至2023年,驯鹿生物完成共计约15亿元融资,最近的C1轮融资于2023年1月完成,融资金额近5亿元。期间,首发产品CT103A进展顺利,于2021年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突破性治疗药物”认定,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2023年6月更抢先传奇生物的西达基奥仑赛成为首款在国内获批上市的BCMA靶向CAR-T疗法。 同时,2020年下半年开始,驯鹿生物自主研发全人源双靶点CD19/CD22嵌合抗原受体自体T细胞注射液(CT120),2021年11月进入I/II期注阶段册临床试验,为国内首个获批进入临床阶段的全人源双靶点CAR-T疗法,同时获得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 2021年,驯鹿生物开始布局实体瘤领域,专注于开发细胞治疗及抗体药物,在研项目10余个。 君圣泰刘利平——医学世家制药人,拿下一个IPO 对于君圣泰创始人刘利平而言,2023是不平凡的一年。 新年第5天,君圣泰宣布完成1.07亿美元C/C+轮融资,广东中医药大健康基金领投,越秀产业基金、昱烽晟泰基金旗下百亿资本及相关企业参与投资,募集资金将用于推进君圣泰在研管线的多项临床中后期全球开发、商业化和商务拓展。 年中6月,君圣泰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12月,君圣泰正式登陆港交所,按照发行价11.5港元/股计算,总市值近60亿港元,成为2023年融资过5亿的企业中唯一一家上市公司。 在这条路上,刘利平已经走了十二年。刘利平出身医学世家,但她没有跟随祖辈的脚步进入医学院,而是踏进了生物化学这一新兴领域。 
君圣泰创始人兼CEO刘利平(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1994年,她获得南开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学位,而后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病童医院做博士后研究员,主要研究膜蛋白结构与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的关系。 相较于基础研究,刘利平更热衷于药物发现。2000年结束博士后研究工作后,她便加入CTL Immunotherapy Corp,由此开启了创新药研发的职业生涯。 2005年,她加入美国菌种保藏中心(ATCC),立项研究新型糖尿病药物。2006年,全球首家研发以线粒体为靶点的药物公司stealth成立,刘利平任全球研发负责人。 初创企业资源紧张,刘利平一方面要领导新药研发从立项、化合物设计筛选、临床前研究到临床试验的全过程,一方面要处理公司经营的相关事务。初创企业有着极强的危机感和焦虑感,总是要为了“活下去”苦苦挣扎,biotech更是如此。她迫切想要理解商业决策的本质,学会运营一个生物技术公司。此后三年,刘利平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攻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凯瑞商学院生命科学专业方向的MBA,于2009年拿到了硕士学位。 2010年,“十二·五”规划发布,生物技术产业被部署为未来重点发展七大新兴产业之一。刘利平决定借力政策红利,回国创立一家立足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原创新药研发公司。次年,君圣泰在深圳成立了。 刘利平在代谢和消化系统疾病新药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在创业之时即专注于这一领域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等,开发了真正意义上的天然小分子多功能原创新药。目前,主要候选药物HTD1801成为首款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快速通道资格认定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候选药物,预期于2025年在中国提交HTD1801的首个新药上市申请,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惠升生物曹海燕——“70后”本土人才,深耕地方医药产业 2014年,港股上市药企四环医药创建了专注于糖尿病及并发症领域的生物医药公司——惠升生物。2019年5月,惠升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拆分出来,曹海燕任CEO一职。 
惠升生物CEO曹海燕(图片来源:公司官网) 曹海燕是个“70后”,她的求学与职业生涯亦是吉林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史。 曹海燕从吉林大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硕士毕业后就进入制药行业。她曾在长春高新控股子公司金赛药业担任生产/项目管理总监,参与过十余项重组蛋白、抗体及化药类药物课题的研发及生产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药品研发、临床指导及项目管理经验。期间,她多次担任政府部门要职,包括吉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梅河口市第十届人大代表、梅河口市第九届总商会会长和工商业联合会主席等。 2022年和2023年,惠升生物完成共计10余亿元A轮融资。其中,2023年A+轮有吉林省股权基金投资有限公司、吉林省科技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等政府引导基金参与。 惠升生物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糖尿病及并发症领域全产品覆盖的公司,涵盖全系列二代、三代、四代胰岛素及类似物产品管线、最新机制的创新药SGLT-2、GLP-1、DPP-4等产品以及其他各机制降糖药物和并发症药物,尤其是在最新一代的第四代胰岛素类似物的研发进展中处于领先位置。 惠升生物目前具备两个研究院和满足GMP、FDA及欧盟标准的生物药及化药生产基地,并依托母公司四环医药建立了直销+分销、线下+线上的高效营销网络,在创新药研发的基础上打通了临床、生产和销售的全产业链。 $康龙化成(SZ300759)$ $万泰生物(SH603392)$ $泰格医药(SZ300347)$ 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CXO:药明康德、凯莱英、泰格医药、昭衍新药、康龙化成、阳光诺和、药康生物、药石科技、数字人、诺思格、普蕊斯、药明生物、博腾股份、美迪西、南模生物、毕得医药、金斯瑞生物科技、普洛药业等;医院及诊断服务:爱尔眼科、通策医疗、金域医学、乐普生物,仁度生物,云康集团,美因基因,英诺特,奥浦迈,华大基因,乐普医疗,近岸蛋白,新芝生物,康为世纪,达安基因、新产业、万孚生物、科华生物、中源协和、基蛋生物、冠昊生物、透景生命、利德曼、迈普医学等;科学服务:诺唯赞、百普赛斯、优宁维;医美:爱美客、华东医药、ST美谷、华熙生物等;化学制药:恒瑞医药、复星医药、华东医药、新和成、人福医药、科伦药业、信立泰、丽珠集团、恩华药业、华海药业、海思科、健康元、贝达药业、健友股份、普洛药业、川宁生物、兴齐眼药、华润双鹤、亿帆医药、海普瑞、康弘药业、国药现代、新诺威、新华制药、海正药业、海翔药业、一品红、仙琚制药、宏源药业、国邦医药、东诚药业、京新药业、浙江医药、奥锐特、华邦健康、华北制药、泰恩康、翰宇药业、奥翔药业、九典制药、普利制药、拓新药业、冠福股份、天宇股份、华特达因、哈药股份、福元医药、奥赛康、亨迪药业、东北制药、金城医药、富祥药业、辰欣药业、千红制药、尔康制药、花园生物、海南海药、德展健康、津药药业、卫信康、长江健康、罗欣药业、立方制药、鲁抗医药、司太立、金石亚药、通化金马、江苏吴中、华仁药业、舒泰神、福安药业、力生制药、誉衡药业、常山药业、润都股份、中关村、复旦复华、哈三联、同和药业、诚意药业、昂利康、广生北大医药、美诺华、金陵药业、向日葵、新天地、汉商集团、山河药辅、威尔药业、神奇制药、富士莱、海欣股份等;中药:康惠制药、片仔癀、云南白药、同仁堂、华润三九、白云山、以岭药业、东阿阿胶、达仁堂、太极集团、济川药业、步长制药、天士力、吉林敖东、广誉远、红日药业、珍宝岛、康缘药业、康恩贝、众生药业、昆药集团、葵花药业、奇正藏药、江中药业、贵州百灵、马应龙、健民集团、九芝堂、桂林三金、信邦制药、仁和药业、羚锐制药、佐力药业、中恒集团、寿仙谷、精华制药、上海凯宝、华森制药、贵州三力、振东制药、葫芦娃、佛慈制药、亚宝药业、方盛制药、特一药业、千金药业、万邦德、益佰制药、青海春天、嘉应制药、盘龙药业、龙津药业、沃华医药、香雪制药、华神科技、太龙药业、康药业汉森制药、粤万年青、陇神戎发等;生物制品:智飞生物、万泰生物、长春高新、上海莱士、天坛生物、沃森生物、华兰生物、康泰生物、甘李药业、辽宁成大、通化东宝、华兰疫苗、博雅生物、我武生物、安科生物、西藏药业、派林生物、未名医药、义翘神州、双鹭药业、康华生物、卫光生物、万泽股份、百普赛斯、海特生物、康辰药业、赛升药业、优宁维、东宝生物、四环生物等;医疗设备: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微创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开立医疗、键凯科技、欧普康视、新产业、乐普医疗、鱼跃医疗、安图生物、美好医疗、九安医疗;医药商业:上海医药、益丰药房、大参林、九州通、国药股份、国药一致、中国医药、老百姓、一心堂、百洋医药、润达医疗、重药控股、海王生物、柳药集团、健之佳、漱玉平民、南京医药、华人健康、英特集团、瑞康医药、人民同泰、嘉事堂、鹭燕医药、合富中国、药易购、第一医药、达嘉维康、浙江震元、国发股份等;部分美股医药上市公司强生、礼来、诺和诺德、默沙东、艾伯维公司、阿斯利康、诺华制药、辉瑞、赛诺菲-安万特、福泰制药、硕腾、再生元制药、葛兰素史克、艾尔建医疗、武田制药、Genmab、阿里拉姆制药、卡地纳健康、百济神州、Royalty Pharma、拜玛林制药、传奇生物、Viatris、如瑞迪博士、Juno疗法、神经分泌生物科学、Sarepta疗法、梯瓦制药、Mylan @汤诗语 @耐力投资 @张小丰 @今日话题 @仓又加错-刘成岗 @颜值能破一万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