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是互联网的前夜,是整个人类社会最后一群以写信的方式进行交流的时代——经历过这个时代的人应该还记得自己家乡的邮政编码,以及写信的格式和用语:譬如说,给长辈和上位者写信要用XXXX大鉴起首,如果对方是军官,就是以XXXX勋鉴起首。信的结尾,有着不同的问候。春天是:恭祝春祺,夏天是恭祝夏安,秋天有恭祝秋颂,冬天是恭祝冬宁。这些繁琐的格式和用语都是仪式感的一部分,也是时代的一部分。如果用的不正确,不仅显得没有礼貌,甚至让人笑话,会被看成没受过教育的粗人。这不是上世纪80年代的传统,这是几千年的传统,只不过在那个时候最后一次呈现! 人类在农业文明中运行了许久,那些古老的纷争,不管多么的惨烈,都已经在时空中化成了丹青残卷上斑驳的记录。后世的人能从这些布满灰尘的旧物中,感受到往昔的生离死别和喜怒哀乐。小时候在老宅的阁楼上发现过好几箱布满灰尘的竖排繁体线装书。年少的我虽然不知道同治十年是哪一年,但也清楚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先祖读过的书。从这些存留的旧物和书籍中,能够一窥当年的光景… 我的后代将不会再有这样的福气。因为我当年存下的软盘和刻的光碟,已经找不到读取的工具。他们要面对的信息垃圾远比包裹每一座城市的垃圾山规模更大——他们没有耐心去找到读取这些古老信息的方法,因为他们获取信息过于容易,也过于急切,如果无法立刻获得,就不再有耐心去获取——互联网把人训练成了易怒、心急、弱智又自恋的巨婴。跟巨婴打交道只能哄和骗,而哄和骗本质上是迎合这些巨婴们的天然缺陷,只会强化上面的这些特征。于是,整个氛围就形成了自我强化循环叠加的死循环… 2000年前和2000年后真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时代。对于加入WTO以后出生的人来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如同历史上的其他时代一样,不能说是遥远的记忆,只能说是遥远的传说!当雷军、余承东这些科技新贵们在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吃不饱,交不起学费的往事之时,00后只会觉得他们在刻意表演苦难和不易!这不是两代人的代沟,这是两个时代的鸿沟。 80和90年代出生的人勉强算是数字时代的移民,而00后和10后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曾经听一个朋友自嘲的说:我小时候非常清楚我父亲钱包里的钱是有限的,但我10后的孩子认为我手机里的钱是无限的!知道父亲钱包里面的钱是有限的那代人,懂得体谅和克制。而认为父亲手机里的钱是无限的这一代人,往往更加的毫无节制,欲壑难填,也更加的自私和自恋——这是时代作用在人身上的烙印。 就如同80后的女生更容易沦为大龄剩女的原因一样——这也是时代作用在一个群体身上的烙印:因为在她们情窦初开的时候,社会上流行的是爱情至上的唯美观念,在传统的时代这没有问题。然而,她们赶上了一个与之前两千年都不同的时代,她们情窦初开时推崇三毛和荷西那种浪尽天涯的心有灵犀,而在新时代满足其内心那些情感诉求的现实成本叠加起来会非常的高。而且,就算能支付得起的人也不愿意。何况能够支付得起的人与有需求的人比起来,两端的人群规模极度的不对称——这就必然会造成大面积的淤积和无法适配!任何时代的过度群体都是消耗品。这种消耗是有益的,可以为全社会提供一个参考,让新一代的人以这个参考来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时代。 2000年之后一切都急剧加速,你去看GDP的增长就能发现这一点:所有的快速拉起都是在2000年之后,之前的增长是比较平稳的。这种经济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生存环境的日新月异,互联网的普及,又让这种日新月异以直观的反馈呈现在大家的面前,被裹挟的人群以一种应接不暇的状态被动的面对这种变化,呈现出一种刻舟求剑的悬浮状态!现实已经时过境迁,而人的内心诉求却停留在往昔的某个场景,总是试图在现实中与那些只存在于过去的状态相遇! 寺庙的门口跪满了求姻缘的女生。为什么她们要向佛祖许愿,而不是在现实中努力?因为不知道怎么努力,而且努力也没用!时代所形成的生存结构,不是个体能够改变的。而且,绝大多数人都是后知后觉的。别说改变,就是适应都很困难。这就如同问那个刻舟求剑的人为何不在宝剑坠落的时候就立刻跳下水去找,而是只做个标记,等到船靠岸了,再试图从标记的地方去找。大家都笑话刻舟求剑的人,但每个刻舟求剑的人并不认为自己这么做是在刻舟求剑,而且都有充分的理由说服自己这样做是对的! 在一个春夏交替的循环中,你总会与往昔重逢。正因为如此,长期在农业文明熏陶下的中国人总是呈现出一种漫不经心的状态——没有什么好担心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在过往的时代中并没有错,因为已经这样轮回了两千多年,漫不经心也没关系,什么时候都不晚。然而,自从2000年之后,一切都变了——改变的不是某一件事,而是整个生存体系的底层运行逻辑! 许多人已经找不到小时候生活的痕迹。当年你生活的家属楼早已不见踪影,那片土地上建起了沃尔玛,盖起了商品房。日新月异的不仅是生活环境中的这些建筑,还有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连接方式。过去情侣写分手信,来回要一个月,信在路上的时间足以让大家都想清楚许多事。现在的情侣分手,立马互删拉黑,瞬间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中,似乎从来没有相遇过。彼此也不屑于回忆,因为记忆本身就是混乱的——曾经看到一个女生说:夜半深人静的时候会回忆起一些往事,想着想着就乱了,会把与这一个前任的事情安到那个前任身上,最后搞不清楚自己在想一个人,还是想一群人… 不知道这是个段子还是她真实的经历,不过很符合这个时代的特征:总是试图以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去建立稳定的长期关系,总是以不断变换的选择来追求永恒。在自然界中,过于活跃的元素都难以其它元素建立稳定的结构,元素周期表中,排在前面的元素都非常活跃,正是因为过于活跃,所以难以以一种稳定的形态呈现出来。金属的原子结构非常的稳定,所以你能够把金属攥在手里,但你没有办法把氢气攥在手里… 有首诗是这样写的: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 马, 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这是农业文明最后的挽歌… 鱼一旦离开了水,就不再是鱼了!为了生存,鱼就一定会进化成别的物种… 自我消耗都是生存策略与生存现实严重错位之后不愿意出来的鸵鸟们慢性自杀所呈现出来的样子… 上次搬新家,在住了十年的旧房子里面收拾了一堆准备保存的东西,然而,精心筛选的东西最后却忘记拿了。之前跟租房子的人说过,留下的东西让其自行处理。结果我忘记拿的珍贵资料、书籍及光盘都被当废品卖了!虽然有些愤怒,转念一想,卖了就卖了,在这个时代哪有什么值得珍藏的东西——当下就是永恒! 当年买了许多iMac和MacBook,现在虽然能开机但没法用。升级了机器就没法跑,不升级就没法用——废了!以前是软件不断升级,现在硬件也开始像软件那样不断迭代升级,最后人也会变得和软硬件一样——跟不上节奏就废了——没有任何地方损坏,一切都好好的,只是——没用了,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