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华昌中医 在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漫长实践历程中,对药的运用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对药,即两味中药巧妙配伍,协同发挥作用。其组方原理蕴含着深厚的中医理论,或相辅相成以增强疗效,或相互制约以降低毒性、减少偏性,使药物功效得以充分发挥,不良反应降至最低。临床实践表明,对药能精准针对高血压复杂的病理机制,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气血运行及脏腑功能,相较于单味药,其疗效更为显著且稳定。故而,深入探究对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对提升中医治疗高血压水平、拓展临床用药思路意义非凡。 - 天麻 - 钩藤天麻息风止痉、平抑肝阳,钩藤清热平肝、息风定惊。二者相伍,平肝息风之力大增。常用量天麻6 - 10 克,钩藤 10 - 15 克(后下)。若肝阳上亢明显,可加石决明增强平肝潜阳之效;脾虚便溏者慎用,因二者性偏凉。个人见解:在临床实践中,我发现天麻与钩藤的配伍对于缓解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的头晕目眩症状起效迅速,且相较于单独使用,二者协同能更好地调节患者的神经系统兴奋性,使患者的情绪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舒缓,减少因情绪波动导致的血压反复。
- 石决明 - 珍珠母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珍珠母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清肝明目。二者均为贝壳类药物,质重沉降,相须为用,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之力尤强。用量石决明 15 - 30 克(先煎),珍珠母 15 - 30 克(先煎)。胃酸缺乏者慎用,因其可能影响消化。个人见解:我观察到很多高血压患者伴有眼部不适以及睡眠问题,使用石决明和珍珠母后,不仅眼部的红肿、干涩、视物模糊等症状得到改善,睡眠质量也显著提高,推测是其重镇之性在平肝阳的同时,也能安心神,从而改善整体的不适状态。
- 夏枯草 - 车前子夏枯草清肝泻火、散结消肿,车前子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二者配伍,清肝泻火同时,利水降压,使邪有出路。夏枯草 10 - 15 克,车前子 10 - 15 克(包煎)。孕妇及肾虚滑精者慎用。个人见解:临床上遇到高血压合并轻度水肿且伴有肝经郁热症状的患者,运用这组对药效果显著。夏枯草清肝火,车前子利小便,使体内的水湿之邪从小便而去,减轻身体的水液潴留,进而辅助降低血压,同时还能改善因肝火上炎导致的目赤、头痛等问题。
- 杜仲 - 桑寄生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降血压,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二者均具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之功,相伍为用,滋补肝肾、降压之力增强。常用量杜仲 10 - 15 克,桑寄生 10 - 15 克。阴虚火旺者慎用,以免助火。个人见解:对于一些中老年人因肝肾亏虚导致的高血压,长期服用杜仲和桑寄生,不仅血压能得到有效控制,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等症状也能明显改善,体现了中医从根本上调理体质以治疗疾病的优势,且这两味药药性平和,较适合长期调养。
- 丹参 - 川芎丹参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二者合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力增强,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液黏稠状态,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丹参 10 - 15 克,川芎 6 - 10 克。有出血倾向者如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者慎用。个人见解:在临床中,我发现高血压患者多存在血液流变学的异常,丹参和川芎的配伍能够有效改善这种状态,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而且这组对药对于高血压引发的胸闷、胸痛等心血管症状缓解作用明显,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益母草 - 泽泻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泽泻利水渗湿、泄热。二者配伍,既利水降压,又能活血化瘀,改善高血压引起的水液代谢失常及血液循环障碍。益母草 10 - 15 克,泽泻 10 - 15 克。孕妇禁用,以免引起流产。个人见解:对于女性高血压患者,尤其是月经不调且伴有水肿的情况,益母草和泽泻的组合效果突出。益母草在活血调经的同时协助泽泻利水消肿,不仅能调节血压,还能改善月经周期和经量,一举两得,为女性高血压患者的综合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思路。
- 地龙 - 僵蚕地龙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僵蚕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二者相伍,息风止痉、通络止痛,可改善高血压患者因肝风内动导致的肢体麻木、抽搐等症状。地龙 6 - 10 克,僵蚕 6 - 10 克。过敏体质者慎用,部分人可能对虫类药过敏。个人见解:在面对高血压伴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时,这组对药展现出独特的疗效。通过息风止痉、通络的作用,能有效缓解肢体麻木、刺痛等不适,且地龙和僵蚕的药效相辅相成,比单一用药在改善神经功能方面效果更全面。
- 黄芩 - 黄连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二者均苦寒,相须为用,清热泻火之力尤强,可直折上炎之火,降低血压。黄芩 10 - 15 克,黄连 3 - 6 克。脾胃虚寒者忌用,以免损伤脾胃阳气。个人见解:在治疗肝火亢盛型高血压时,黄芩与黄连的搭配能快速缓解患者口苦咽干、烦躁易怒等症状。但因其苦寒之性较强,在使用时需密切关注患者脾胃功能,可适当配伍一些健脾和胃之品,以减轻对脾胃的损伤,同时保证清热泻火降压的效果。
- 黄柏 - 知母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二者配伍,清热泻火同时,滋阴润燥,可调节高血压患者阴阳失衡状态。黄柏 10 - 15 克,知母 10 - 15 克。脾虚便溏者慎用,以防苦寒伤脾。个人见解:当遇到高血压兼阴虚火旺的患者,黄柏与知母的组合能够很好地发挥滋阴降火的功效,缓解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症状。在应用中,我常将其与一些健脾之药配合使用,以避免苦寒伤脾,确保在调整阴阳平衡、降低血压的同时,不影响患者的脾胃运化功能。
- 女贞子 - 旱莲草女贞子滋补肝肾、明目乌发,旱莲草滋补肝肾、凉血止血。二者合为二至丸,滋阴补肾之力增强,可改善高血压患者肝肾阴虚状态。女贞子 10 - 15 克,旱莲草 10 - 15 克。阳虚体质者慎用,因其性偏凉。个人见解:从长期临床观察来看,女贞子和旱莲草对于肝肾阴虚型高血压患者的体质改善效果显著。长期服用不仅能稳定血压,还能使患者因肝肾阴虚导致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须发早白等症状逐渐减轻,体现了中医通过调理机体整体状态来治疗疾病的特色。
- 生地黄 - 玄参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二者相伍,清热凉血、滋阴润燥,可改善高血压患者因阴虚血热导致的各种症状。生地黄 10 - 15 克,玄参 10 - 15 克。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用。个人见解:对于高血压伴有阴虚血热症状,如咽干口燥、大便干结、皮肤燥热等的患者,生地黄和玄参的配伍能有效缓解这些不适。在临床应用中,我发现这组对药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血液黏稠度,这可能与其清热凉血、滋阴润燥的功效,改善了体内的内环境有关。
- 葛根 - 牛膝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牛膝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二者配伍,升清降浊,既能扩张血管,又能引血下行,降低血压。葛根 10 - 15 克,牛膝 10 - 15 克。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个人见解:临床上,对于高血压伴有颈项强痛的患者,葛根和牛膝的组合效果颇佳。葛根善于缓解颈项部的肌肉紧张,牛膝引血下行,二者协同,不仅能降低血压,还能有效改善颈项部的不适,提高患者的生活舒适度,且在使用过程中安全性较高。
- 罗布麻叶 - 稀莶草罗布麻叶平肝安神、清热利水,稀莶草祛风湿、利关节、解毒。二者合用,平肝降压、清热利水、祛风除湿,可改善高血压患者多种不适症状。罗布麻叶 6 - 10 克,稀莶草 10 - 15 克。脾胃虚寒者慎用。个人见解:在面对高血压兼风湿痹痛的患者时,这组对药发挥了很好的综合治疗作用。罗布麻叶降压的同时能清热利水,稀莶草祛风湿利关节,既能降低血压,又能缓解关节疼痛,为这类复杂病症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选择,减少了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复杂性。
- 磁石 - 龙骨磁石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龙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二者相须为用,重镇安神、平肝潜阳之力大增,可改善高血压患者失眠、烦躁等症状。磁石 15 - 30 克(先煎),龙骨 15 - 30 克(先煎)。湿热积滞者慎用。个人见解:许多高血压患者受失眠、烦躁等精神症状困扰,磁石和龙骨的配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其重镇之性,能够平抑上亢之肝阳,同时安定心神,让患者恢复良好的睡眠和精神状态,从而更有利于血压的稳定控制,形成良性循环。
- 生牡蛎 - 生龟甲生牡蛎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生龟甲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固经止崩。二者配伍,滋阴潜阳、软坚散结,可调节高血压患者阴阳失衡,改善阴虚阳亢症状。生牡蛎 15 - 30 克(先煎),生龟甲 15 - 30 克(先煎)。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忌用。个人见解:在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时,生牡蛎和生龟甲的组合效果显著。它们能有效地补充人体阴液,抑制过亢的阳气,缓解潮热盗汗、头晕耳鸣等症状。在临床应用中,我常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二者的用量比例,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白芍 - 赤芍白芍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二者相伍,养血活血、柔肝止痛、平抑肝阳,可改善高血压患者血液运行及肝脏功能。白芍 10 - 15 克,赤芍 10 - 15 克。孕妇慎用,有出血倾向者不宜大量使用。个人见解:这组对药对于高血压伴有胁肋疼痛、月经不调的女性患者尤为适用。白芍养血柔肝,赤芍活血化瘀,二者结合,既能调节肝脏的疏泄功能,又能改善血液循环,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解决女性患者的月经问题和胁肋部的不适,体现了中医整体调理的优势。
- 桑白皮 - 地骨皮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地骨皮凉血除蒸、清肺降火。二者配伍,清泻肺火、利水降压,可改善高血压患者肺经郁热、水液代谢失常症状。桑白皮 10 - 15 克,地骨皮 10 - 15 克。风寒咳嗽者忌用。个人见解:在临床中,对于高血压伴有咳嗽、气喘、水肿且有肺经郁热表现的患者,桑白皮和地骨皮的配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通过清泻肺火,恢复肺的正常宣发肃降功能,促进水液代谢,从而达到降压和缓解肺部症状的双重目的,且这两味药相对平和,副作用较小。
- 柴胡 - 黄芩柴胡和解表里、疏肝升阳,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二者合用,和解少阳、清肝泻火,可调节高血压患者的神经 - 内分泌功能,改善因情志不畅、肝郁化火导致的血压升高。柴胡 6 - 10 克,黄芩 10 - 15 克。肝阳上亢、阴虚火旺者慎用,以免升阳助火。个人见解:我发现很多高血压患者的发病与情绪波动密切相关,柴胡和黄芩的配伍对于这类因情志不畅、肝郁化火导致血压升高的患者效果显著。通过调节神经 - 内分泌功能,疏肝理气,清泻肝火,不仅能降低血压,还能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减少因情绪问题导致的血压反复波动。
综上所述,这 18 对对药在高血压治疗中各有其独特的功效和适用范围。它们或是针对高血压的主要病机,如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等,或是着眼于高血压引发的各种兼症,如水肿、失眠、瘀血等。在临床运用时,我们必须依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以及体质差异,精准辨证,合理选用对药,并灵活调整药物剂量。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本文内容原创,如有转载请标明 “转自中医罗华昌公众号”,侵权必究。
最后,希望朋友们再关注《杏仁弦道》及《华康中医馆》两个公众号,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