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欢快海南史(五)》:这孩子原来越会来事

 叶华盛 2025-03-14

《欢快海南史(五)》:这孩子原来越会来事

叶华盛

    铁血大明。海南全面融进中原王朝。这个从乡下进城的孩子,越来越会来事,越来越会搞事,混得越来越溜,玩得越来越转。从流放之地逆袭成文化高地,从边陲孤岛变身海上丝绸之路的“网红打卡点”,从海外孤岛成为最早的抗日前沿。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段“热带传奇”。

从“流放剧本”到“学霸岛”的逆袭

明代的海南,堪称“大明版马尔代夫”,但当时可没度假村,只有被贬官员的眼泪。比如大名鼎鼎的海瑞,这位“明代纪检委书记”在官场怼天怼地,最后被发配回海南老家种椰子(其实是辞官归隐)。不过海南人硬是把“流放剧本”改写成“学霸岛”传奇——科举考试成了全岛人民的“氪金游戏”。

据统计,明代海南出了595位举人、62位进士,碾压宋元清三代总和。琼山县更是一骑绝尘,贡献了全岛一半进士,堪称“学霸孵化器”。这背后离不开一位“教育推手”丘濬,他不仅是户部尚书,还兼职“学术网红”,写了一本《大学衍义补》,提出“劳动价值论”比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早了180年,堪称“明代马克思”。今天的海南学子若穿越回去,估计得排队找他签名。



岛民天团——那些“不务正业”的大佬们

明代海南的“顶流”人物,个个都是斜杠青年:

丘濬:从布衣到宰相的“经济学鬼才”。这位琼山老乡,33岁中进士,一路干到户部尚书,堪称“大明财务总监”。他白天算国库账本,晚上写小说《钟情丽集》,把才子佳人故事搬到海南,还狂吹“琼南人物倾天下”,活脱脱明代海南文旅代言人17。更绝的是,他提出商品价值由劳动决定,妥妥的“穿越式经济学”,建议现代经济学家给他补颁诺贝尔奖。

海瑞:大明第一“杠精”:海瑞同学以“刚”著称,怼过嘉靖皇帝,骂过内阁首辅,退休后还在家乡搞廉政教育基地。明清小说家们把他写成“海青天”,《海公案》《大红袍》里他智斗严嵩、张居正,比包公还忙17。现代游客到海口五公祠,总爱摸摸他的雕像,求个“职场避坑符”。

王弘诲:海南版“马可·波罗”。这位礼部尚书不仅帮海瑞平反,还玩起了“国际社交”——在韶州和利玛窦神甫聊了一天一夜,临走前承诺带人家进京修历法,堪称明代“中欧文化交流大使”。后来他儿子王汝龙更猛,直接把传教士马多禄请到海南开教堂,让海南成为天主教在华“热带分舵”

钟芳:文武双修的“岭南巨儒”。这位三亚老乡,31岁中进士,当过兵部侍郎、户部侍郎,还兼职哲学家,主张“知行合一”。更气人的是,他儿子钟允谦也考上进士,父子俩组队刷科举副本,让海南人直呼“基因开挂”。


海南抗倭——最早的抗日战争

      倭寇危害中华,由来已久。但是海南专治倭寇各种不服。别看倭寇在江浙横着走,到了海南却成了"送人头专业户"。比如永乐九年那波倭寇,刚在昌化登陆就被千户王佛带队暴揍,虽然老王壮烈牺牲,但援军一到直接上演"关门打狗",当场斩杀5个倭寇头子,活捉15个倒霉蛋,剩下的连滚带爬逃回船上。最秀的是嘉靖十七年,万州新潭村(今属万宁市东澳镇)村民被掳走,千户周昂带着水军直追到独洲岛,愣是把人质全抢回来——这业务能力放现在都能评"海上110标兵"!要说最骚的操作,还得看海口老乡。历史上的海口曾是倭患祸烈之地(据说海瑞的老爹就是死于倭寇之手),同时也是抗倭的前哨和主战场之一。老百姓自掏腰包7700两银子又修了座民城,直接搞出全国独一份的"双城防御体系"。城墙厚得能跑马车,敌台上架着火铳,倭寇来了就体验"冰火两重天"——上头挨炮轰,下头被滚油泼。



                       海南的“国际朋友圈”

      你以为明代海南只有椰子和渔村?错了!这里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热带中转站”。葡萄牙传教士加戈在1560年因风暴漂流到海南,开启了“海南版荒野求生”,虽没传教成功,但给后来的同行们打了广告。1632年,传教士马多禄带着翻译丘良禀登陆定安县,给王汝龙全家施洗,海南从此有了第一批“上帝粉丝”2。这些洋和尚们一边学海南话,一边研究怎么在湿热天气里保持法袍不馊,堪称早期“文化适应大师”。



             海南冷知识——海南真的下过雪

      海南下雪吗,之前我是不信的,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土著,第一次见到雪,还是1994年在湖南上学的时候。真的不骗你,海南下过雪。明正德元年(1506年),万州(今万宁市)的老百姓正啃着槟榔晒太阳呢,突然天上飘起了“撒盐飞絮”,冻得槟榔噼里啪啦掉一地,椰子树上挂冰碴子。当地文人王世亨激动得当场写诗:“小儿向火围炉坐,百年此事真稀奇”。更离谱的是,正德七年(1512年),万州又来了一波“返场暴雪”,全州白茫茫一片,老乡们直呼:“这冰雪体验卡咋还自动续费了?!”更加离谱的是,到了崇祯九年(1636年),临高县直接开大——连下三天三夜大雪,树木集体“秃头”,连热带植物界的扛把子椰子树都冻成了“光杆司令”。县志里吐槽:“雨雪三日夜,树木尽枯”

















下次你躺在三亚沙滩上喝椰子时,不妨想想——五百年前,可能正有个传教士在同一个地方研究怎么用海南话念《圣经》呢!海南的文化底蕴如此深厚,让我们为这片热土感到无比自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