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介进•2025年||白孔雀“孔雀云巅杯”第四届全国诗歌大赛

 白孔雀诗刊 2025-03-14 发布于陕西



”孔雀云巅杯“
【作者简介】

曾介进,男,汉族,生于1970年,贵州省福泉市。职业中医,现为市,州,省级诗会会员,文创成员。在全国多家电刊纸刊上发表过原创诗词。

暮归飞雁

落日熔金染远空,归鸿展翅舞苍穹。
霞披晚树千般影,风动寒芦农采菘。
倦羽追云寻旧路,征途逐梦沐残红。
山河入画情无限,意寄春天念未终 。

清平乐.海棠之恋

海棠初窕,粉蕊枝头耀。风抚柔姿香韵袅,恍若仙娥临照。
犹记曩昔相逢,花前软语情浓。纵任流光偷换,此花永驻心穹。


戚氏.家乡的雪

雪纷飘。六出飞舞覆林梢。玉絮纷飞,素姿倾泻弄琼瑶。迢迢。漫空飘。寒云凝处韵难描。千山瘦影皆寂,万籁声悄意萧条。冷蕊含玉,冰枝一片,此般清景谁调?叹流年暗换,尘世如梦,思绪如潮。

遥念故友迢迢。羁旅异地,别绪怎生消。凭栏久、暮霞渐隐,夜色初寥。念奴娇。旧忆似缕,音书渐杳,寂寞难抛。那时共赏,雪落梅晶,笑语还绕廊桥。

岁月如流水,繁华渐老,意兴全凋。独对银装世界,任心中美幻积如蒿。可堪寂夜凭窗,烛花渐烬,残酒愁肠绕。忆昨天、暖日融霜早。看大地、春满芳郊。待那时、再聚良宵。共欢畅、莫负好光韶。愿风波息,欢颜永驻,岁岁逍遥。

《白孔雀詩選》

◉《白孔雀》诗刊的意义

     挖掘民间好诗,激励创作激情,活跃、引领、倡导、拓展诗歌文艺的璀璨。     人这一生,能永存的不是钱财、地位、权利、名气,而是那些有用的,发着光的文字!

◉编前按 

窦明俊(南京)

         当我准备提笔准备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白孔雀》诗刊社长张小兰让我写这段序言的殷殷嘱托,对于一个诗爱者来说,的确让我感到诚惶诚恐。  

        我们知道诗歌作为一种文字的形式存在,它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同样《白孔雀》诗刊的存在也是如此。     

       秉承“心态、名利、欲望”归零以及倡导“直面生活、情感抒写”是我初识《白孔雀》的真实感受。《白孔雀》诗刊作为纯公益性民刊却能够真实地还原民间诗歌的面貌和特征,也如实地反应了诗歌的走势,在这一点上真的很不容易。 

       诗歌是 “语言的钻石”,诗歌也沉淀着人类灵魂深处的苦难和欢乐,或爱情的咏叹、或人生的感慨、或希望的遥寄、或梦想、或尊严、或美丽等等我们都可以在《白孔雀》诗刊中能够得到体验亦或释放。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对于诗歌,我一向怀着崇敬的心情。而对于民间诗报刊,我从九十年代开始接触并给予了很深的感情。如广西的《扬子鳄》《自行车》南京的《实验诗报》《他们》江西的《二十一世纪》山东的《新古典》《太阳诗报》等等都具备了相当的深度以及艺术价值,当今很多比较有影响力的诗人都从那里留下痕迹。所以民刊在包容的过程中一直也在努力地探索着,这也是许多官方刊物所不能比拟的,所以民间的那些具有质感和美学的语言也会让我们忍不住拍案叫绝。     

       曾几何时,诗歌开始远离读者,成为与读者距离较远的一种文体。诚然《白孔雀》诗刊如同诗歌一样年轻,但砥砺前行的《白孔雀》依然秉持初衷,为诗歌爱好者搭建一个最为纯粹而又最为美好的精神平台。《白孔雀》诗刊所承担的也是一份社会责任,它让许多诗歌爱好者有了自己的一个平台,这也是我最为感动的。“懿”首好诗、“同题精优选”、“重磅诗人”、“花翎诗人”等等无不体现了创刊者的良苦用心和担当。  

        综上所述之外《白孔雀》诗刊也正在不断地而且很努力地完善自己、超越自己。“言如苗叶,声如花朵”,我也自始至终地相信众多的诗歌爱好者都能够从《白孔雀》诗刊领略到诗歌的特有魅力以及艺术的熏陶。  最后祝《白孔雀》诗刊越办越好。



《白孔雀》诗刊社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