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语言框架,体现了你的认知边界

 笨鳥先飛龍 2025-03-15 发布于广东

大家晚上好呀🌃
我又来啦
昨天终于终结了脑科学[扶墙R]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语言学~
『语言战争本质是神经回路的殖民战争』
这是认知语言学之父 乔治·莱考夫
在《别想那只大象》这本书中所述
书中以“别想大象”的隐喻为核心
揭示了语音如何通过“框架”和“隐喻”操纵思维
进而控制话语权
当你说“不要想大象”
听众脑中必然会浮现大象的形象
这是因为在听众的脑海中
已经有了框架预设
他人讲述的语言关键词会激活原有特定的框架回路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会将复杂的概念简化为具象类比
[鼓掌R]例如“减税”一词
会激活“经济自由”或“贫富分化”两种截然不同的框架
直接影响公众态度
在MIT实验显示
改变表述框架可使同一事实的支持率波动40%
比如将“手术成功率95%”改为“死亡率5%”
将“社会是丛林,适者生存”改为“社会是生态圈,共生者繁荣”
这就是通过改变语言的表述
将他人拉入到不同的思维框架之中
进而得出不同的思考结果
书中讲述了语言通过框架和隐喻间接的控制人的思维
[哇R]那么,在语言争斗中,我们如何避免进入到他人的思维框架里呢?
[一R]用旧框架关键词+反常识视角 形成新的认知锚点
[向右R]当他人讲述“知识付费割韭菜”时
可以用“认知风险对冲”进行思维框架的重构
暗示购买知识是抵御信息贬值的投资
[向右R]比如听到“中年危机”时
可以用“人生版本迭代期”进行表述
激活人生是升级而非衰退的联想
[二R]沉默对抗原则,就是绝对不重复对手的关键词
[向右R]当他人表述内卷会加速恶性竞争时
正确的对抗表述是我们倡导效率革命
效率增加会获得某种益处等
为什么不重复使用内卷这两个字
因为重复会强化他人思考的框架
[三R]框架溯源追问
[向右R]比如当他人表述年轻人非常不愿结婚
就可以进行追问
谁定义了不愿结婚?
是否有数据支撑?
结婚是否被预设为必然选项?
能否使用“亲密关系多元化”取代此表述?
通过框架溯源的追问
一方面打乱对手的思考
另一方面是获取更多的信息组织自己的语言
语言不仅是表达工具
更是塑造现实的武器
乔治·莱考夫在书中警告⚠️
如果你不构建自己的框架
就会被塞进别人的框架里
让我们一起构建自己的框架吧!
希望你可以有所收获~晚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