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我国可以说是“国粹”,很多国际机构认为茶是“当代最佳保健饮料”,里面有各种茶多酚、氨基酸、矿物质等元素,经常喝茶确实对身体的帮助很大,但凡事都讲究一个“度”,一旦喝多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一、每天喝多少茶最适合 水是我们身体必不可少的物质,据科学研究和医学建议,健康的成年人每天消耗约2000到2500毫升的水,才能让身体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我们可以从多种方式补充水分,可以直接饮用,也可以通过食物中的水分摄取,常见的有汤类、蔬菜和水果。 汤和蔬菜中的水分可以为身体提供大约600到800毫升的水,但无法满足日常的需求,特别是高温或运动量大的时候,剩余的水分要么直接喝水,要么就是用喝茶的方式来补充,很多喜欢喝茶的人,都选择茶水来增加水的摄入量,因为茶还可以提高精神状态,促进新陈代谢,还可以预防一些慢性疾病。 ![]() 但我们要注意喝茶的频率和量,据饮食和营养学家的建议,成年人每天喝茶量应控制在12克左右,大约相是四到五杯茶的量,每次冲泡3克左右,需要150毫升的热水即可,这种泡茶的频率和使用量,可以平衡茶中的成分和水分,如果一天喝太多茶,咖啡因会让我们出现失眠、心跳加速等症状。但如果是劳动量大的人,或处于高温环境下工作,由于出汗和水分流失多,可以适当多喝几杯,最好是选择咖啡因少的茶。 二、喝茶注意事项 1、不能喝头道茶 很多人都有一个习惯,就是第一道茶泡好后直接喝掉,但这种做法其实并不科学,还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因为在茶叶生产和运输过程中,表面经常会附着尘土、农药残留或其他杂质,虽然现在的生产工艺已相当严格,但还是会出现这些杂质,所以第一道茶泡好后,我们应立马倒掉,这一过程叫“洗茶”,一方面是为了去除表面的杂质,另一方面是减少茶叶中的挥发性物质,别觉得倒掉第一道茶觉得可惜,要从身体健康的角度出发。 2、不能喝久泡茶 很多人喜欢将茶泡得久一点,认为泡得越久茶味越浓,但长时间泡茶会让茶水中的有益成分过度释放,对身体不利,因为久泡茶叶的口感非常苦涩,茶中的咖啡因、鞣酸等物质会大量释放出来,这些物质一旦过量,就会增加身体的负担,特别是胃,容易出现胃酸过多,刺激胃壁。 ![]() 最关键的是,久泡茶会让茶中的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大量流失,还容易受到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所以建议大家泡茶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3到5分钟最合适。 3、不能喝浓茶 不少茶友喜欢喝浓茶,为了寻求口感中的刺激,但浓茶不代表茶的品质更高,对身体的负担比较大,特别是在过量的情况下,会带来一些健康隐患,毕竟浓茶中有比较高浓度的咖啡因,过量容易引起失眠、心悸等状况,对一些有心血管疾病、胃病或睡眠障碍的人来说,过量喝浓茶可能加重病情。 三、以下四个时间段不要喝茶 1.空腹喝茶 当我们处于空腹状态时,茶叶中的咖啡因等成分,会被过度吸收,容易出现心跳加速、头晕目眩、手脚无力等,甚至有些人还会感到神志恍惚,特别是中老年人,这种风险更加明显,因为老年人胃肠功能比较弱,空腹喝茶可能引发消化不良等问题。 2.酒后喝茶 我们的肝本身就在分解酒精,如果这个时候在喝茶,咖啡因和茶碱会加剧心脏的负担,出现心跳加速、心律不齐等问题,但每种茶的特性不同,像白茶有丰富的二氢杨梅素,可以加速体内乙醇的代谢,促进酒精分解,所以有些人会把白茶当做“解酒圣品”。 ![]() 3.睡前喝茶 因为睡前喝茶会影响到睡眠质量,出现难以入睡或失眠的情况,加上茶还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可能出现夜间频繁起夜,无法进入深度睡眠,建议大家在睡前4到6小时内避免喝茶。 4.吃药期间喝茶 很多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特别是镇静药、安眠药等,如果同时喝茶的话,茶碱会干扰药物的正常效果,降低镇痛或镇静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