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过世的时候,仿佛天都塌下去了。 你真的不敢相信,那个如山一样伟岸的父亲,也会倒下去;那个如水一般温柔的母亲,也会干涸见底。 但你不得不接受现实,时光慢慢走,等你发现时光的时候,已经走远了,昨天也永远回不去。 如果父母过世十年,你陡然发现,自己也是“三无人员”了,开始步入父母的后尘,一定要放下一切,调整生活姿态,比什么都重要。 01 父母走了,再也“无人无条件爱你”,要学会自爱。
只有父母过世了,你才发现,自己曾经得到的爱,那么多。 小时候,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很不乐意,怕被玩伴嘲笑。却不知道,种地一天的母亲,拖着疲惫的身体,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地劳作到深更半夜。 也会因为母亲不愿意买玩具,而生气。浑然不觉,父母赚钱有多难。 都说,到中年了,等自己做父母了,才会知道父母的恩。 其实不然,父母还健康的时候,会帮忙带娃,会唠唠叨叨。我们觉得烦躁。 在你买房的时候,父母从布包里,掏出几千块钱。你嫌弃太少了。确实,一平米都买不到。 当父母走了之后,所有爱你的行为,戛然而止,你此刻才真正看到,父母给的爱,原来那么多——不要保姆费,也会帮忙带娃;在你远行的时候,各种担忧和牵挂;在你落难时,父母给你一些生活费。 如果父母和你住一起,或者住很近,你还会体验到一些爱,在生活琐事中。比方说,给你做一顿饭;给你过生日,做面条;把一只鸡蛋送过来;帮你整理家里东西;擦洗鞋子等。 如果父母在故乡,还会给你留一间房,起码有一张床。你小时候用过的东西,父母都保留着。你上学得到的奖状,都在某个地方,收起来,还干干净净的。 父母聊天的时候,都以你为骄傲。你赚了很多钱,就是一分钱都不给父母,父母也为你开心。你要是开公司,父母都愿意给公司做门卫,擦洗地板。 关键是,父母做什么,无怨无悔,不要回报,还因为自己做太少,做不好,而自责。 无条件的爱没有了,似乎爱的世界,一下子被掏空了。 虽然你也有儿女爱着,有夫妻的爱,但都没有父母的爱那么好,那么深刻。 少了父母的爱,你就只能自爱了,别去指望周围人,给予太多。 02 兄弟姐妹都老了、散了,再也“无欢聚一堂”,要聚散随缘。 父母走的那几天,兄弟姐妹都聚在一起,把葬礼办得体面一些。 大家在那一刻,似乎是空前的团结,都意识到,从今往后,兄弟姐妹就是最亲的人了,血脉是最浓的。 当然,也有一些家庭,因为财产分配不均,导致争吵。 那也没有什么,回想起来,老父母留下的那点东西,也就是几间老屋,几亩薄地。或者有什么老物件,那也是民间的东西,不是特别值钱。 如果是城里的老父母,除了房子,一点点存款,也就没有价值连城的东西。 分走了财物之后,兄弟姐妹念及旧情,也会说:“以后多聚一聚。” 父母走的头几年,确实兄弟姐妹都会相聚,过年过节会互相邀约。谁过生日,谁的孩子结婚,买房,都是相聚的契机。 但是父母走了十年之后,你会发现,大家聚会少了。 就是清明节的时候,也许有人都不会来扫墓了。 各种聚会,不是不想来,而是“来不了”。 兄弟姐妹都是一把年纪的人,要去哪里,可能靠儿女接送;也许是坐轮椅出门,特别不方便;也许已经过世了。 还有,一些外嫁的姐姐妹妹,回娘家的心思都没有了。一方面是老了,另一方面是老家没有父母,这个家没有了。回到父母家,和到兄弟家,真不是一回事。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句话的意思,我们终于读懂了,然后就放下了相聚,习惯了离别,也逼着自己习惯了永别。 03 自己很老了,再也“无人生意义”,要顺其自然。
年轻的时候,觉得这句话,太负能量了。 但是父母过世多年,又看到同时代的人,陆续永别,那就感触很深刻,会有认同感。
形成了自己的生死观,再看普通人的一生,那就是一个过程而已。 送走父母,养大儿女;为了几两碎银;有一个像样的家;读几本书......非要说意义,就这些吧。但是这些东西,到了后来,是留不住的。 一切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那就放下所谓的人生意义。 认同了人生没有意义的那一刻,忽然自己特别轻松。原来,人是可以向死而生的,不要过度追求长寿,带上各种保健品。 04 是的,我们都会步入父母的后尘。 曾经有的一切,后来都归零了,索性就无惧无畏地活。 怎么开心,就怎么来,只要不违背社会规则,不给人生抹黑。 从今往后,一切都释怀吧,该原谅的原谅,无法原谅也别报复。 夜里好好睡觉,第二天醒来,又是阳光灿烂,又多赚了一天,太幸运了。 千百年来,家一直都在,人一代一代。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