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5高考古代诗歌押题训练17---悟透诗情画意理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5-03-16 发布于甘肃
图片

一、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小题。

沅水驿

(明)王守仁

辰阳南望接沅州,碧树林中古驿楼。

远客日怜风土异,空山惟见瘴云浮。

耶溪有信从谁问,楚水无情只自流。

却幸此身如野鹤,人间随地可淹留。

注:①王守仁,号阳明,余姚县(古属绍兴府)人。本诗是诗人因触怒权贵被谪至贵州龙场途中所作。②耶溪,即若耶溪,绍兴著名的溪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的“辰阳”“沅州”是诗人被贬谪到贵州的途径之地,“古驿楼”照应标题中的“沅水驿”,点明了诗歌的写作地点。

B. 颔联突出路途中环境的空寂荒凉。“风土异”即自然环境不同,“瘴云浮”写出南方瘴气重的特点,突显自然环境的恶劣。

C. 颈联中的“耶溪”巧妙化用南北朝诗人王籍《入若耶溪》的“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之意,表达作者因被贬而厌倦官场之情。

D. 尾联选取了“鹤”的意象,但其含义与刘禹锡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积极、高昂的精神面貌不同。

16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诗中作者的感情变化。

【答案】15. C(C.颈联中的“耶溪”与“楚水”相对,耶溪是作者家乡的小溪,楚水是作者被贬途中经过的河流。这一联借“耶溪”指代家乡,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与王籍的《入若耶诗》无关。)    

16. ①因触怒权贵遭贬而感到落寞失意。颔联借景抒情,异乡风土空寂蛮荒,“日怜”“惟见”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落寞。

②在贬谪途中因思乡而感到孤独寂寞。颈联以“耶溪有信”和“楚水无情”对比,表达旅途的孤寂和对家乡的思念。

③虽然身处逆境,但作者并未放任自己的悲观情绪,而是努力告诫自己要在逆境中乐观旷达、随遇而安。尾联写自己虽然被贬去偏远的贵州,但庆幸因此获得了更大的身心自由,如闲云野鹤一样可以摆脱世事的羁绊,潜心钻研学问。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山月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注】宋孝宗在隆兴元年(1163)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至作者作此诗时,已近十五年。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叙写了同一月夜下,不同人的不同境遇和态度,以一个个特写镜头相继呈现。

B. 诗歌一二句中“和戎诏下”总领全文,与下文的诸种战场场景形成了直接的因果关系。

C. 诗歌三四句中“沉沉”与“按”两字,一是对人物的神态描写,一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

D. “逆胡传子孙”此句作者想象未来我们的子孙后代没有太平日子,被敌人侵犯,死伤无数。

16. 作者善于抓住细节,请结合全诗分别从三种人物的行为细节来分析作者的情感。

【答案】15. DD.“作者想象未来我们的子孙后代没有太平日子,被敌人侵犯,死伤无数”错误。“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写的是,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古代中华儿女为了抵御外辱,曾经在这里浴血奋战。我们岂能让占领中原的敌人在这里子孙成群,其乐融融,准备落地生根!)    

16. ①对权贵不思收复失地的不满。将军权贵们临边而“不战”,整日沉醉歌舞(“按歌舞”),以致战马肥死马厩,弓弦腐烂断绝。

②对边关战士遭遇的满腔悲愤。战士敲响刁斗,吹奏笛子,把建功沙场而不得、思念家乡的愁绪寄托于刁斗声和笛声中,他们空有报国心思却已头发花白。

③对中原百姓的同情。中原百姓在外族的统治下忍辱偷生,“垂泪痕”,渴望宋军挥戈北上收复失地。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江梅引

【宋】姜夔

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将诣淮南不得,因梦思以述志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漂零客,泪满衣。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梅花引”是词牌名。小序交待了作词的时间、缘由,表明此词是藉记梦而抒相思之作。

B. “俊游巷陌”三句写尽人事已非之痛,与《扬州慢》“杜郎俊赏”句的艺术技巧一样高妙。

C. “宝筝空”两句,写词人无法再听到恋人奏筝,也没有鸿雁为他传递和泪写成的相思。

D. “漂零”两句,既呼应小序,又总收全词,写自己的恋人而今漂泊异乡,孤苦无依的情景。

16. 结合词的上片内容,从虚实角度简析词人是如何“述志”的。

【答案】15. DD. “写自己的恋人而今漂泊异乡,孤苦无依的情景”错,结尾两句,总收全词,梦已醒,人不归;泪下沾襟,是既恨相见之难,兼以自叹飘泊,自伤身世;而非写自己的恋人的境况。)    

16. ①开篇实写,直抒相思。词人寓居他乡,见到绽放的腊梅,睹物思人,怀念远方的恋人,情由景生,情景交融。

②接着虚写两种梦境,借梦抒怀。“几度”二句写两人梦中欢会、两情相悦:“今夜”四句写梦中无觅,独自徘徊,以至寒气侵入衾被而不知。前者予人暂时的安慰,后者却有无限伤感,在梦境的悲欢对比中写尽了相思之苦。

③上片由实入虚,化实为虚。词人将对恋人的思念幻化入梦,借梦诉述别后对恋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郭纶

苏轼

河西    无人识,日暮津亭阅过船。

路人但觉骢马瘦,不知铁槊大如椽。

因言西方久不战,截发愿作万骑先。

我当凭轼与寓目,看君飞矢集蛮毡。

注:郭纶,本是河西弓箭手,屡战有功,不被赏识。自黎州都监管满,贫不能归,权嘉州监税。

15. 下列对这首宋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日暮时分静坐渡口、看船来船往,写久经沙场的郭纶终于过上闲暇生活。

B. “但觉”与“不知”对举,借路人的不解,反映郭纶昔日才华被埋没。

C. 郭纶直言愿意剪发出征,形成诗意的转折,使气势振起,走向恢宏慷慨。

D. 诗人刻画郭纶丰满的形象,笔间也流露了惋惜、敬仰、期待等复杂感情。

16. 这首诗首句中称呼郭纶的两个字在抄录后不小心破损了,请你补出适当的称谓,并结合本诗内容简要说明补写这个称谓的原因。

【答案】15. A A.“终于过上闲暇生活”理解错误,“阅过船”写出了英雄失路的无奈。曾经叱咤战场、屡建战功的英雄如今却只能在渡口看船只往来,以度过百无聊赖的人生,流露了对英雄末路的慨叹之情。)   

16. 补写:猛士(“勇士”“英雄”亦可,需补写对郭纶进行评价的词语。)①从“铁槊大如椽”可以见出昔日郭纶挥矛奋战、骁勇善战,杀敌建功的勇猛形象,有猛士之功。②从“因言西方久不战,截发愿作万骑先”,写郭纶愿投身战场,敢为人先、不畏牺牲、以国事为重,有猛士之志。③从“看君飞矢集蛮毡”中看出郭纶箭术高超,有阻止贼寇入侵之雄才,有猛士之才。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