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是一年二十四节气的第四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3月20日、21日或22日。春分过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北半球的白天变长、黑夜变短,气温升高。春分时节,南方雨水相对增多,湿度增加,逐渐进入“前汛期”;而北方虽然阳光明媚,气温仍然不稳定,早晚温差较大,夜间甚至还会出现冰冻的现象,而且气候干燥、风力比较大,容易出现沙尘天气。 “春分”的分意思是一半,一分为二,昼夜平分、寒暑平衡。 另外,春分也是平分春季的意思,传统上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的中间。所以春分在古时又被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春分这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等长。据元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明史·历一》:“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 另《春秋繁露》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农历书:“斗指卯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两极除外),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 春分,也称“升分”(外文名:Vernal equinox),古时又称“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第四个节气。斗指卯,太阳黄经达0°,于每年公历3月19-22日交节。在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的昼夜时间几乎相等,白天和黑夜都是12小时。自春分之后,太阳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北半球的白天开始变长,黑夜变短。春分的“分”有两个含义,一是“季节平分”,传统以立春到立夏为春季,而春分日正处于两个节气之中,正好平分了春季;另一含义是“昼夜平分”,在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自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由赤道继续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白昼开始长于黑夜,南半球与之相反。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天气温暖、阳光明媚、雨水充沛。春分后中国除青藏高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北部外均进入了明媚的春天,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春分是中国的农历节气,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这个节气,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春分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周礼》中的记载,而在《尚书》、《诗经》等古籍中也都有关于春分的描述。春分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春分对农业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春分之后正式迎来了播种的旺季,各种农作物开始生长,动植物复苏。春分节气有一些民俗活动,比如踏青、春祭等;民间有放风筝、吃春菜、立蛋等风俗。 按古代人们用的“干支历法”来说,今年的春分是60年一遇的乙巳蛇年春分,有“3大特点”与往年大不相同。并且,老辈人提醒春分时节要“吃2样忌1样”: 一、今年春分有“三大特点” 1、今年春分这天恰逢“春社日” 在古代,每当春种和秋收以后都要“立社”祭拜土地爷。其中,“春社日”这天祭拜土地爷是为了祈求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秋社日”这天,主要是人们要向土地爷汇报收成和答谢土地爷。 当然,用我们现在的认知来看,古代的这种习俗,似乎感觉古人是有些愚昧和迷信的,实际上这样体现了古人是对自然力量的“妥协”与“安抚”,承载了人们对丰饶、平安、家庭幸福的向往。 现在“春社日”和“秋社日”的日期是固定下来的。其中,“春社日”是固定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日”是固定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在民间有“社在春分前,必定是丰年;社在春风后,穷人愁上头。”的谚语,意思是说,如果当年的“春社日”出现在春分节气之前的话,那么就预示当年的作物会获得丰收。反之,就有可能受天气的影响出现减产的情况。 今年的“春社日”是在哪一天呢? 我们可以翻看一下日历,今年的立春是在2月3日,之后的第一个“戊日”是在2月11日这天。由于“戊”是十天干中的一位,因此,每十天就会有一个“戊日”。 我们往后查,能够看到,今年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是在3月20日,这天正好是“春分”,是“戊子日”。因此,今年春分恰逢“春社日”,这样一来,今年可谓是“百事亦半亦”。 2、今年春分在“月尾” 今年的春分还有一个特点,从交节日期上来看,是落在了农历二月廿一这天,是在一个农历月的下旬了,是民间百姓说的“在月尾”。 老话说“春分在尾,六月穿袄。”今年春分在“月尾”,意味着今年的农历六月时可能相比往年气温偏低一些。 3、今年春分当天怕“晴天” 今年春分和“春社日”在同一天,在古人总结的经验“春分社日晴,勤人也同懒人平;春分社日雨,勤人做去站站起。”,如果这天是晴天的话,不是好的预兆,不利于丰收。 像农谚“春分出日头,大寒行春令”、“春分是晴天,一年旱不停”、“春分晴天,农夫一年闲”等,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 二、春分“吃二样,忌一样” 1、吃了二样 第一样:吃春菜 进入春分时,“阴阳相半”,春分以后,寒冷的天气就不多见了,气温升高,降雨的天气增多。因此,这个时候各种病菌的繁殖和传播,是相对较快的。我们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抑制,比如,经常打开门窗通风、屋内摆放一些花草等,提高空气质量和负离子浓度等。 另外,我们在饮食上也要注意顺应时节的变化,吃一些春菜和水果。比如,苋菜、韭菜、菠菜、豆芽、香椿、春笋、莴苣、油麦菜等,以补充冬季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消耗。 在我国一些地区,人们在春分前后会从田野中采摘回来的春菜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在民间有“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的老话。所以,到了春分这天,别忘了吃春菜。 第二样:吃萝卜 春分一到,春天就过了一半了,春天该有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了。在旧时有些地方,春分这天有吃“萝卜”的习俗,他们认为,这时候吃萝卜不但上下通气,还能缓解春困等。 2、忌1样 春分这天不仅平分了春季,还平分了一天24小时,象征着阴阳平衡,万物萌发。并且,还把春分也被赋予了和谐、协调、平衡的象征意义,提醒人们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在心灵的平衡,体会生命的变化。 所以,我们这天凡事不能太过。例如,在饮食方面不要吃过热、过凉的食物,不要多喝过于肥腻的汤汁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