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11团 团长:邓国清 政委:张爱萍,开国上将 政治处主任:王平,开国上将 参谋长:兰国清 在长征中,红11团基本上是上述这四个人的领导班子配置,张爱萍调走后由王平接任的团政委。 忠诚二字,映照了两个不同的人生。 邓国清身为团长,兰国清作为参谋长,二人全程参与长征,在红三军团一路枪林弹雨,冲锋陷阵,堪称中流砥柱。 按照我们后人的理解,他们无疑是革命的最坚定拥护者。然而,本应在革命道路上矢志不渝的二人,却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背离初心,选择了叛变革命。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与他们并肩作战的张爱萍、王平二名团首长,则书写了对党的忠诚,最终铸就了不朽功勋,双双荣膺开国上将殊荣。
参谋长 兰国清 兰国清,1911年出生于湖南,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7月参加平江起义。 17岁参加平江起义,妥妥的开国将军资历。 1938年,兰国清拉拢团长张绍东在山西叛变,带着部分官兵以查看作战地形为由,将部队带到偏僻地区,公开叛逃计划,企图说服大家集体投敌,但大部分官兵在谭甫仁等带领下重返了八路军队伍。 谭甫仁,开国中将。
团长 邓国清 红11团团长邓国清的出身不如参谋长兰国清根正苗红。 邓国清1908年出生于湖南,早年投身旧军队,当上了连长。他性格暴躁,常与他人起冲突,最终因刑事罪被捕入狱 ,直到1930年红三军团攻打长沙时才被解救出来。 在红三军团,凭借作战天赋,邓国清在多场战斗中表现出色,很快被提拔为了团长。 1932年3月,红20师成立,邓国清担任师长,同年6月,改任红19师师长。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中,红军部队在大湖坪进行整编,邓国清调任红四师第11团团长。 由于部队缩编,邓国清从师长变成了团长,他心中不满。 在娄山关战役中,团长邓国清、政委张爱萍率红11团从一侧迂回娄山关,远出娄山关西翼,由小水田经混于场直插高坪大桥,截断板桥、遵义之间的联系,成功断敌后路。激战一日后,歼灭王家烈驻守娄山、板桥一线的4个团的大部,残部逃回遵义城 ,取得长征途中的首次大捷,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 后来,政委张爱萍调走,政治部主任王平接任政委,邓国清、王平一起携手走过了长征的后半程。 第一次离队 抵达陕北后,红一军团恢复,但红三军团却未恢复。邓国清职务等级未变,心中更加不快。 邓国清是南方人,习惯吃大米,陕北条件艰苦,常吃小米甚至饿肚子,对这样的生活很不习惯,内心逐渐动摇,常说丧气话。 王平察觉到了团长邓国清的思想变化,行军时都不让他单独带队,还让他走在前,自己则率部在后监视。
次日,王平发现邓国清一夜未睡,天亮说要去一连,还从供给处要了100块大洋,便失踪了。 王平只好向上级汇报,团长邓国清开小差了。 第二次叛变 回到老家几个月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两党合作,邓国清跑到南京找正在谈判的叶剑英请求归队。 叶剑英考虑到缺人才,且开小差情节相对不严重,便批准邓国清回延安学习,希望他改造后坚定革命意志。 邓国清回延安后确实表现积极,毕业后被调到山东协助罗荣桓打开局面。 解放战争时期,邓国清担任国民党政府交警总局高参,军衔为陆军少将,但实际上并未掌握实权,没有带兵和露脸机会。 枪毙结局 国民党兵败后,邓国清没混到去台湾的船票,便改名换姓躲藏,但还是被认出。 最终,经公审后,邓国清被枪毙,结束了充满争议的一生 。 曾经与他搭档的张爱萍、王平后来都成为了新中国的开国上将,而邓国清却因叛变革命落得如此下场,令人唏嘘。 上将 政工干部 王平 两送周恩来西班牙小手枪 1933年3月21日,江西草台岗战斗,红三军团红3师第九团教导员王平缴获了敌人营长的一支制造精细而又小巧玲珑的西班牙手枪,以及一个德国造军用皮包。 咦,是楚云飞送给李云龙的同款吗? 1936年下半年,王平在中国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时,见周恩来副主席经常往返于延安和西安之间,考虑到周副主席的安全,王平便将这支心爱的西班牙手枪赠送给了周副主席。 1937年4月,周恩来从延安去西安,途中在崂山遭到土匪的袭击,周恩来未能将放在驾驶室座位上的这支手枪带走,而被土匪拿走了。 周恩来遇袭事件发生后,军委命令红27军剿灭这股土匪。王平率部在宜川以北、延长以南、甘泉以东这个地区进行全面追剿,到1937年7月初,基本上把土匪肃清,清除了苏区内的隐患。 那支西班牙手枪又被缴了回来,并再次赠送给了周副主席。 红军时期 反围剿中与邓国清、兰国清的合作情况 第五次反“围剿”,王平已经担任红三军团红四师红11团政委兼政治处主任。 红11团的前身是彭德怀平江起义的团队,是能征善战、英勇顽强的代表团队。可见团长邓国清打仗确实厉害啊,不然怎能做到这个团的团长。 1934年4月27日,敌人向红军清水塘阵地攻击,第11团作为红三军团预备队隐蔽在指挥所附近。当敌人突破红军前沿阵地直向指挥所冲来时,彭德怀命令预备队出动,红11团发起反击。 可团长邓国清、王平率全团刚一出动,立即遭到8架敌机的轮番俯冲扫射。王平一面带领部队急速迅跑,一面大喊:同志们,不能停,向前进! 红11团全团无一人畏惧害怕,无一人趴下躲避,以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精神拼命向前,对敌人进行了英勇的反冲击,终于把敌人打退,坚守住了阵地。 这就是战场上政工干部的作用。 彭德怀因此高度赞扬:11团的政治工作真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1934年8月28日,战斗中,红11团在掩护兄弟团撤退时,一颗炮弹在王平的不远处爆炸,将王平的耳朵震聋。 当时,团长邓国清已经在战斗中负伤了,红11团是王平带着团参谋长兰国清一起指挥战斗的。 1934年8月30日,敌人进攻驿前。敌机从广昌起飞,对红军阵地轮番轰炸,炮兵也猛烈轰击。红11团在红四师的最前面,整个阵地一片硝烟火海,树木丛林被炸光。几天战斗后,红11团不少连长、指导员换了一茬又一茬。 这时,王平的痔疮发作,大量出血,疼得连路也走不动,被从火线上背下来。简单手术后,王平硬是拄着拐棍又上了前沿阵地。 二占遵义后的战斗 1935年2月28日,红军再次占领遵义。 红11团据守老鸦山山头,在遵义城外阻击中央军吴奇伟部的两个师,为林彪的两翼穿插争取时间。 部队的伤亡也越来越大,红11团三个营的教导员先后都牺牲了,王平命令团总支书记、青年干事、团部特派员到各营任教导员,不久也全部牺牲。 红11团团长邓国清负伤,6个营长也相继牺牲。 一颗子弹从王平后脑勺头皮穿过,鲜血直流,可他全然不顾,继续坚持指挥全团顽强抗击敌人的进攻。 从遵义到贵阳公路两侧方圆20里的山区一片战火,敌我双方进行了一场浴血大战。 下午3点多钟,敌人占领了红10团守卫的老鸦山主峰,居高临下,威胁红军各团和遵义城的安全。军团长彭德怀命令红11团一面固守阵地,一面组织兵力坚决夺回老鸦山。 王平立即组织三营向老鸦山猛攻,但连续两次均未能成功。王平增调一营的一个连,配合红军干部团从左侧侧攻,终于夺回了主峰。 红军全线反击,把敌人主力歼灭于老鸦山下,王平率红11团乘胜追击残敌到鸭溪镇。
但这一仗是红军长征以来获得的首次大捷,红军三天内击溃了王家烈8个团,消灭了吴奇伟2个师,缴枪2000多支,俘虏3000余人。 红三军团红11团被改编到红一军团 193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为统一陕北地区红军的指挥,决定撤销长征中的陕甘支队,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下辖第一军团和第十五军团,原红三军团和红一军团合并为第一军团。 原红三军团部队编为第一军团第四师,下辖三个团。 王平还是红11团政委,邓国清还是红11团团长。 改编后,红四师参加了直罗镇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 1948年8月,王平担任北岳军区司令员,主要跟傅作义部作战。 1949年1月,冀热察军区调归华北军区,和北岳军区合并为察哈尔军区,王平改任察哈尔军区司令员。 这时,他的对手又变成了山西的阎锡山部。王平的战绩是和平解放了山西大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