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军第一次大授衔时黄埔出身的高级将领

 虛怀若谷 2025-03-17 发布于浙江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创办的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始设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所以,又通称为黄埔军校。它以首创了崭新的革命制度,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赫赫战功,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才,以及校内存在着国民党与共产党的两种思想和势力的激烈斗争而扬名中外,在我国现代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帮助下,为“建立革命军,以挽救中国的危亡”而创立起来的。

  1924年6月16日,来自全国的教官和学生,包括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在黄埔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亲临致开学词。陆军军官学校正式成立。

      由于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军校迅速发展成为体制健全、组织严密、规模庞大的武装革命组织,还在省内外设潮州、南宁、长沙和武汉等分校。在黄埔本校学习的学生,1924年开学时为500余人;到1927年3月,已发展到2万余人。其中在第一期至第四期毕业的学生,达4981人。他们来自全国26省,并有朝鲜、越南、新加坡等国的革命青年前来学习。不少师生成了国民政府所属各部门中的核心和骨干。因此军校曾被誉为国民革命的中心。

  随着大革命的失败,黄埔军校便在蒋介石集团的操纵下转向反动。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因惧怕共产党武装夺取政权而发动的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之后,在黄埔军校,蒋介石相继发出《饬黄埔学生不可妄有发言和越轨行动令》、《黄埔学生停止开会令》等文告,并密令广州反动当局举行“四·一五”反共大屠杀,军校当局也于4月18日在本校和各个学生驻地逮捕共产党人和革命师生共400多人,称为“黄埔四·一八”事件。熊雄、萧楚女等著名共产党人都在这个事件中被捕牺牲。从此,黄埔军校便开始变质,成立所谓“清党检举审查委员会”。仅政治部里所属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分子先后被杀害、监禁或被迫离校者便达100多人,有关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课程科目一律禁止,恽代英、萧楚女在军校的著作和讲义被全部查封,军校出版的革命刊物被停刊或改版,另行出版《黄埔军人》、《黄埔武力》等刊物进行反共宣传。自第五期起,除炮科、工科和政治科的学生先期随军北伐,在反蒋斗争中毕业于武汉外,其他各科学生则被调往南京举行毕业仪式,宣誓反共。至此,革命的黄埔军校日益成为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用以培养反共反人民骨干的学校。

      我军第一次大授衔时黄埔出身的高级将领

1955年我军第一次大授衔时,有36位将帅是黄埔军校师生。他们是:
       元帅(5人)

      叶剑英:教授部副主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总参谋长

      聂荣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中央军委副主席

  陈毅:武汉分校政治部文书,中央军委副主席

  徐向前:黄埔第1期,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

  林彪:黄埔第4期,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

       大将(3人)
       陈赓:黄埔第1期,国防部副部长
      许光达:黄埔第5期,国防部副部长
      罗瑞卿:武汉分校,中央军委秘书长

      上将(8人)

      陈奇涵:黄埔政治大队长,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
      陈明仁:黄埔第1期,四野第21兵团司令员
      周士第:黄埔第1期,防空军司令员
      杨至成:黄埔第5期,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宋时轮:黄埔第5期,军事科学院院长
      张宗逊:黄埔第5期,总参军训部长
      郭天民:黄埔第6期,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陈伯钧:武汉分校,高等军事学院院长
      中将(9人)
      阎揆要:黄埔第1期,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常乾坤:黄埔第3期,空军副司令员
      倪志亮:黄埔第4期,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唐天际:黄埔第4期,总后勤部副部长
      郭化若:黄埔第4期,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王诤:黄埔第6期,副总参谋长
      谭希林:黄埔第6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曾泽生:黄埔军校高级班,第50军军长
     彭明治:黄埔军士教导队,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少将(11人)
      袁也烈:黄埔军校政治部干事,海军副参谋长
      徐介藩:黄埔第3期,装甲兵工程学院副院长
     方之中:黄埔第4期,天津警备区司令员
     洪水:黄埔第4期,训练总监部条令局副局长
      李逸民:黄埔第4期,总政治部文化部长
      曹广化:黄埔第4期,军事检察院检察长
     白天(魏巍):黄埔第4期,炮兵技术学校校长
      廖运周:黄埔第5期,高级炮兵学校校长
      周文在:黄埔第5期,福建军区副政委
      张开荆:黄埔第5期,沈阳军区副参谋长
      朱家壁:黄埔第8期,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另外,有53位黄埔师生,曾担任或者正担任我军高级将帅,而在1955 年授衔前牺性或未被授予授军衔,他们是:
      周恩来: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
      熊雄: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代理主任
      鲁易: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红3军政治部主任
      恽代英:政治部主任教官,南昌起义军总指挥部政治部代理主任
      雷经天:黄埔军校政治部宣传科长,三野两广纵队政委
       徐成章:黄埔特别官佐,,琼崖工农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
       杨林:黄埔学员队长,红1方面军参谋长
        胡公冕:黄埔卫兵长,红13军军长
       李之龙:黄埔第1期,广州国民政府海军局代局长兼中山舰长
      李汉藩:黄埔第1期,湖南省委军委书记
      许继慎:黄埔第1期,红1军军长
       黄敖:黄埔第1期,红4军参谋长
       董朗:黄埔第1期,红4军参谋长
       彭干臣:黄埔第1期,红10军参谋长
       蔡升熙:黄埔第1期,红25军军长
      唐澍:黄埔第1期,西北工农革命军总指挥
       冯达飞:黄埔第1期,湘赣军区参谋长
       孙德清:黄埔第1期,红2军团参谋长
       刘畴西:黄埔第1期,红10军团军团长
       左权:黄埔第1期,八路军副参谋长
       宣侠父:黄埔第1期,八路军高级参议
      袁仲贤:黄埔第1期,三野第8兵团政委
       周逸群:黄埔第2期,红2军团政委
       熊受暄:黄埔第3期,红1军政治部主任
       肖人鹄:黄埔第3期,红5军军长
       吴光浩:黄埔第3期,红11军军长
       朱云卿:黄埔第3期,红1方面军参谋长
       段德昌:黄埔第4期,红6军军长
       李天柱:黄埔第4期,红8军军长
       伍中豪:黄埔第4期,红12军军长
       何昆:黄埔第4期,红14军军长
      李鸣珂:黄埔第4期,四川省委军委书记
      刘志丹:黄埔第4期,红15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曾中生:黄埔第4期,红4军政委、红4方面军参谋长
       王世英:黄埔第4期,八路军副参谋长
      袁国平:黄埔第4期,新四军政治部主任
      李运昌:黄埔第4期,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副司令员
      赵尚志:黄埔第5期,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第二路军副总指挥、第3军军长
      潘中汝:黄埔第5期,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总指挥
      陶铸:黄埔第5期,广州军区政委
     黄公略:黄埔高级班,红3军军长
     李青云:武汉分校军事教官,红15军军长
     项英:武汉分校政治教官,新四军副军长
     张国焘:武汉分校政治教官,中革军委副主席兼红军总政委
     李富春:武汉分校政治教官,四野副政委
     王良:武汉分校,红4军军长
     李超时:武汉分校,红14军政委
     徐彦刚:武汉分校,红1军团参谋长
     邓萍:武汉分校,红3军团参谋长
     刘型:武汉分校,东北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
      张友清:武汉分校,八路军总部秘书长
      程子华:武汉分校,四野第13兵团司令
      夏曦:长沙分校政治部主任,红6军政治部主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