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是人类情感中的毒瘤,无疑也是所有罪恶的源头,傲慢的本质是自己最无力的状态。当我们对他人心生轻视却又无能为力时,傲慢便悄然滋生,成为我们歧视他人的借口。这种无需努力就能获得优越感的错觉,实际上是对自我力量的扭曲和误解。一个傲慢的人不可能走向成功,只会走向自我毁灭。 傲慢,是人最常见的毛病,也是每个人都容易滋生的病根,不仅古代人,现代人也一样。但却很少人能够真正了解自己的傲慢。例如,有人因为业绩好就不尊重老板;有人觉得自己对家庭贡献大,就对伴侣挑三拣四;有人觉得自己能力强,就对同事挑剔指责…… 一个有“傲”根的人,稍微有一点成就都会让他产生目中无人的心理,也导致自己容纳不了新知识、新经验,听不进去他人的意见。傲慢是一把利剑,有多少人因为自己的傲慢一意孤行,而最终败难逃失败的命运。被傲慢所困扰的人,如果不及时地从傲慢的牢笼中逃离出来,人生也必定会变成一出丑剧。 心学大师王阳明告诫弟子,傲慢是人生最大的毛病,是众恶的源头。傲慢会导致不孝、不忠、不慈爱、不守信等恶行。傲慢常常是非理性的开始,容易遮盖道德良知。谦逊是众善的基础,是理性的基石。傲慢源于对拥有的东西的非理性认识,而谦逊则源于对理性的尊重。人与人之间有矛盾的时候,每个人肯定觉得是自己是对的,而根本不会去听对方说什么,其实就是傲慢,傲慢使人与人的沟通变得很困难。 苏格拉底说:“傲慢是无知的产物”。须知,人不是一种独居动物,离不开与他人相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有得到他人的尊重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相反,做人傲慢自大,那就必会带来不良后果,俗语云:“天狂有雨,人狂有祸”。 《尚书·大禹谟》中说:“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正是这道理。从古到今,傲慢自大的人几乎都是失败者。傲慢的人,往往会忽视或者丧失对自身能力的准确衡量和判断,这其实是一种自我认知上的障碍。它不仅是粗俗无知,而且是无理自负。傲慢会导致自大、懈怠,最终走向平庸。 傲慢的人,往往有缺乏自知之明的表现。 傲慢的人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失掉客观的分析与判断。只会看到他人不好的地方,刚愎自用。傲慢并非出自自信或者知识丰富。相反,它往往是无知的产物。因为真正有智慧的人会明白,每个人的知识都是有限的,而傲慢的人往往认为自己知道比别人多,认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是无可挑剔的。傲慢是一种过度的自信和自尊,忽视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忽视了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他们在自己的世界中沉浸,无视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就是无知。 傲慢是人类的天敌, 基督教更直接用撒旦的七个恶魔的形象来代表七种罪恶。七宗罪按严重程度递增依次为傲慢、嫉妒、愤怒、懒惰、贪婪、暴食和淫欲。基督教所提倡的德性是谦卑,傲慢导致了其他一切罪的产生,也是七宗罪之首。傲慢从根本上而言是充满竞争性的,每个人的傲慢都在和别人的傲慢竞争。傲慢,是为了获得高于他人的快乐、财富、智慧、美貌,关键在于“高于他人”。从另一个角度来言,傲慢必定会带来盲目,使人受到自我的局限,并从内在开始通往覆灭。魔鬼是因为傲慢才堕落变成魔鬼,傲慢成为魔鬼的标记,耶稣基督在《圣经》经常让我们谦逊,耶稣基督曾说:“凡高举自己的,必将被贬低。凡贬低自己的,必将被高举。”而魔鬼正是抬高了自己,才导致他被万人唾骂,被天主关下地狱,所以傲慢为七罪之首。 “傲慢”是人性五毒之一,傲慢心也是修行过程中最大的障碍之一。佛教认为,傲慢是一种由内心贪嗔痴等烦恼所产生的不良心理状态,它会蒙蔽我们的双眼,让我们看不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也看不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井底之蛙的境地,无法获得真正的成长和进步。 傲慢心会让修行者自以为是,不愿意虚心学习,从而无法真正领悟佛法的真谛,获得解脱的智慧。傲慢心会导致修行者对他人的轻视和不尊重,无法与他人建立真诚的连接,无法从他人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最终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孤僻和狭隘。傲慢心是提升智慧的主要障碍之一,一旦有了本事就觉得自己了不起,所知障就会滋生傲慢之心,导致产生无明愚痴,遮蔽智慧。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避免这种傲慢自大呢? 培养平等心:佛法认为众生平等,皆具佛性。我们应该学会用一颗平等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不因外在的优势而轻视他人。 除去分别心:不断地反省自身,修正自己的行为,破除我执法执,除去分别心,从而获得心灵的真正自由。 分享让知识更有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