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儒风君 中国有句老话:“结亲如结义。” 亲家,是儿女缔结婚姻带来的姻亲关系。 两家人常来常往,互帮互助,才是情分所在。 但有的亲家,处着处着却渐行渐远,甚至反目成仇。 只因,所有的关系,你种下什么因,就有什么果。 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你真我就真,你假我转身。 亲家之间也不外如是,善因善果,恶因恶果,谁都躲不过! 01 种下懂礼的因,收获融洽的果 常言道:“柴米夫妻,酒肉朋友,盒子亲家。” 夫妻是柴米油盐,朋友是吃喝玩乐,而亲家离不开礼品点心。 毕竟现实中,亲家交礼不交财,懂礼守礼,永远是第一位的。 无论谈婚论嫁、首次拜访,还是逢年过节、婚后来往,都要礼数周全。 比如,登门前,提前了解对方的喜好禁忌,再精心选择礼物。 交谈时,言语应谦逊有礼,让对方能感到真切的尊重和亲近。 行动间,要仪容端方,举止恰当,给予友好信号,表明教养礼貌。 遇事时,如生病抱恙,当主动致电或见面问候关怀,送上礼物红包。 这并非过分讲究繁文缛节,而是表达对亲家的重视,给亲家留下好印象。 礼之用,和为贵,你家越是有礼有节,亲家越会高看你一眼,回以相同的敬意和善意,与你家和和气气相处。 俗话说:“油多不坏菜,礼多人不怪。” 和亲家来往时,切不可散漫随意,任性妄为,让人挑礼瞧不起。 种下懂礼的因,收获融洽的果,礼尚往来间,两家人才能融洽相处,情谊深厚。 02 种下分寸的因,收获舒服的果 《增广贤文》中讲:“久住令人贱,频来亲也疏。” 频繁地来往,没有分寸和边界,感情再好,也会消磨殆尽。 更何况,亲家之间,关系本就陌生而熟悉,微妙而复杂。 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突破距离的界限,必然会矛盾丛生,相看两厌。 所以,相处再融洽,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出言有尺,举止有度。 涉及亲家的家事,不该说的话不要说,不该管的事不要管。 关于小夫妻的私事,双方都要不轻易去干涉,学会体面地退出。 日常生活中,别走太近,接触频频,原本的小问题可能就成了大问题。 尤其是要尽量避免金钱上的交涉,如借钱应急等行为,不仅显得冒昧,甚至还会因为债务问题关系紧张。 曾国藩说过:“与人相交,疏疏落落。” 保持距离,守好边界,是人和人久处不厌的秘诀。 任何越界的行为,尽管以亲家之名,也是一种冒犯和失礼。 种下距离的因,收获舒服的果,摆正自己的位置,熟不逾矩,方可相处愉悦,细水长流。 03 种下攀比的因,收获隔阂的果 老话讲:“篱笆对篱笆,墙门对墙门。” 婚姻自由的年代,门当户对亦是真理名言。 但现实中,不管经济条件,还是社会地位,两家势必会存在差距。 可无论如何,远胜人也好,不如人也罢,都要收起自己的攀比之心。 只因一旦亲家间热衷于盲目攀比,离关系恶化也就不远了。 就像攀比两家的财产、人脉、资源,攀比孩子的孝心、工作、付出。 话里话外,炫耀显摆,通过抬高自己来贬低对方。 哪怕亲家再谦卑和气,也难免会生气动怒,使得纷争四起。 如果亲家因此起了争强好胜的心,夹在中间的儿女,处境只会倍加艰难。 谚语有云:“兄弟盼着兄弟穷,亲家盼着亲家富。” 说到底,亲家过得好,富足宽裕,儿女才能受益匪浅。 种下攀比的因,只会收获隔阂的果,让两家关系背道而驰。 唯有不攀不比,互帮互助,一心为了儿女好,才是真正的明智之举。 04 种下算计的因,收获结仇的果 《警世通言》中说:“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尤其结亲,也不是做生意,更不需要精明算计。 亲家之间相处,当待人以诚,持身以正,有来有往。 如此,两家人方能彼此敬重,相安无事,维持友好。 倘若见对方家有余财、事有好处,就生出贪念,暗里算计。 好比彩礼嫁妆狮子大开口,拐弯抹角求分润好处,想着借婚事占便宜。 但结亲不是扶贫,谁也不是傻子,你的心机,对方早已心知肚明。 不仅显得十分掉价,与你家划清界限,连带着儿女也毫无尊严体面。 更有甚者,手段过激,贪图过大,对方忍无可忍,最后两家必然结仇。 左宗棠说:“精明不如厚道。” 与其算计对方能给自家什么,不如想想自家能给对方什么。 种下算计的因,终会收获结仇的果,让口碑受损,儿女受累。 心存厚道,学会给予,亲家才会投桃报李,回馈你的慷慨,善待你的儿女。 |
|